古代一共有408位皇帝,只有这个省,没有出过皇帝,是你家乡吗?

前言

中国古代,帝王辈出,朝代更迭。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隋唐宋元明清,共有408位皇帝执掌大统。但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八大都城所在省份,几乎都曾经出过一位或数位君主,唯独山东,这片孕育出无数杰出人才的瑰丽土地,历史上从未有一位皇帝诞生于此。

一、夏商周时期,齐鲁文化荟萃,为何没有一位帝王崛起?

公元前21世纪,中华民族进入了它的第一个奴隶社会时期,大禹治水有功,受天命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这也开启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

夏朝时期,中原地区已经进入了较为繁荣富庶的时期,其中心地带位于今天的河南、山东一带。尤其是山东半岛,这一区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进入文明时期。到了夏商周时期,齐鲁大地上先后兴起了齐国、鲁国等诸侯国,这里是当时文化和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就诞生在了齐国的鲁国。他创立了 儒家学说,讲学弘道,并在这里写下了《春秋》一书。可以说,孔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大繁荣。然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却不问政事,只注重个人修养,提倡“仁政”和“德治”,并不积极谋求地位权力。

因此,尽管齐鲁文化极盛,诞生了孔子这样的大儒,但直到周朝覆灭,这片土地上也未出现一位足以统一天下的君主。齐国国君田氏曾积极谋求称霸,但最终无果而终。鲁国国君则是世代推崇儒术,注重保存礼乐文化。可以说,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齐鲁之地,虽人杰地灵,却始终未产生出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

二、孔子和弟子们在这里讲学宣道,思想为何仁爱不问世事?

孔子一生弘扬“仁政”思想,他认为“仁者爱人”,一个君主要以德服人,以仁爱居施政之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成为中国主流政治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但是,孔子本人晚年却没有获得重用,在鲁国官至“卫绅”一职后无以为继,晚景凄凉。原因在于,他虽提倡仁政,却不积极寻求权力,也不与当时权贵建立联系。

孔子的弟子中,有的追求出仕当官,有的追求隐居,但更多人则是按照孔子“有教无类”的遗训,专心讲学传道。如子游、子贡等人,都在各地设塾授徒,将儒家思想传播开来。他们中也有人后来获得重用,但更多人还是保持中立独立的立场。

可以说,孔子弟子虽然将儒学发扬光大,但是他们不谋权势,也不与当时争权夺利的诸侯们积极建立联系,导致鲁国即使文化上极盛,政治上也未能在战国时期站稳阵脚。

三、扁鹊、蒲松龄等才俊辈出,他们为何不与权贵为友?

不只是思想界,在文学、医学等领域,山东省都涌现出了大批才俊。扁鹊被后人尊为医圣,创立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体系;蒲松龄以神妙的笔触写就《聊斋志异》,将志怪小说推向一个高峰。还有大书法家王羲之,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李清照,豪放词人辛弃疾等等。

但是,这些杰出人才,很少有人愿意与权贵们勾结。扁鹊云游四方,行医救人,从不广交权贵,以医术求取利益。蒲松龄寓居在乡村,与世隔绝,通过写作抒发心声,并不谋求通过权贵来发迹。王羲之虽然后来做过官,但常常得罪权贵而被贬谪。

总体来说,山东地区的文人学士,更愿意保持独立精神,不愿对权贵们俯首帖耳。他们以自身的学术造诣和艺术成就来彰显个人价值,而不是依附权贵谋求地位。这也是山东地区没有出现争权夺利的皇帝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山东人民生性朴实,不志在争权夺利

不仅是文人学士,山东地区的普通百姓也并不热衷于追求权力。这里的百姓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普遍比较朴实直率,崇尚义利的价值观。他们更看重家庭和睦,生活安稳,而不是野心勃勃地谋求权位。

“仁民爱物”是山东人的普遍品格。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谋夺他人权力,也不会轻易接受号召去推翻現存政权。即使生活在战乱年代,许多山东人也只求保全一方安稳,而不会积极投身于争夺王位的纷争中。

正如孔子弟子冉求所说:“临华居贫,乐,不为桀纣所伤,不为小人所侮。”山东人即使生活艰辛,也能保持乐观豁达的情怀,不因为贫苦就背离仁义,更不会轻举妄动谋求权位。这种朴素稳健的民风,也导致山东历来未出现过谋夺政权的叛乱。

五、山东资源丰富,历朝统治者也予以优待

除了思想和民风的影响,山东之所以未出现谋权者,也与它的丰富资源有关。这里不仅孕育着中华文明的摇篮齐鲁文化,还有非常丰富的物产资源。

山东濒临黄海,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此外,山东还拥有中国最大的黄河三角洲平原,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煤、铁等矿产储量也非常可观。

丰富的资源带来的富庶生活,使得山东人没有必要冒险去争权夺利。而历朝统治者为了维持山东的稳定繁荣,提供军粮补给,也会给予山东一定的优待,例如减轻赋税,甚至封赠一些文人学士以示礼遇。这也使山东地区的士人百姓,感觉没有必要推翻现存政权来换取更好的待遇。

六、山东人杰地灵,足以与皇权竞争

即使没有产生过皇帝,我们也不能否认,山东的人才辈出,是一方人杰地灵之州。山东孕育的众多历史名人,在文化、军事、医学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史上,山东儒学大师孔子的影响力不亚于任何一位皇帝;医圣扁鹊的医术造诣,让后世无数君王都惴惴;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至今仍是爱国主义的象征;诸葛亮的智谋,使得刘备帝业有了巩固的基石。可以说,这些杰出人物的成就,足以与皇权相竞争。

正如鲁国先贤、孔子弟子冉雍所说:“自行束修以上,君子也。” 山东先贤并不刻意追求帝王之位,但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面修身积德,在道德和智识上都达到了超然的高度,这种精神实质上已经超越了许多扶摇直上的帝王。

结语

中国有句古话:“宁有恒产,不求王侯。” 在争权夺利的普世价值中,山东显得特立独行。这里没有产生过一位帝王,但却孕育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山东人不求权位,但有内心的宁静庄严。他们以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和实践生活的意义,这种精神实际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扁鹊   文人学士   孔子   齐鲁   争权夺利   山东人   权贵   山东   帝王   皇帝   家乡   古代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