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腔”有“大文章”

俗话说:“牙不好,疾病满身跑。”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儿童时期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对其一生的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儿童青少年有哪些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应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牙齿?北京口腔医学会科普部部长、主任医师刘敏近日接受记者采访,解读“小口腔”里的“大文章”。

保护孩子口腔健康从备孕开始

“我家孩子从小认真刷牙,也很少吃糖,怎么牙齿还是那么糟?”“保护孩子的口腔健康,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少家长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

“很多人说口腔保健要从孕期抓起,因为宝宝的乳牙在妈妈怀孕期就开始发育形成了。其实,我们建议妇女在怀孕前就做好口腔的自我保健,因为孕妈妈的口腔健康与其自身以及胎儿的健康都密切相关。”刘敏介绍,有研究发现,患牙周病的孕妇出现早产和生出低体重新生儿的风险增加;如果孕妈妈口腔内有多颗未经治疗的龋齿,在孕期可能发生牙疼又不便治疗的情况,在宝宝出生后,致龋细菌可能通过母子亲密接触传给宝宝,增加宝宝的患龋风险,“与婴幼儿密切接触的监护人,包括孩子的爸爸、奶奶、姥姥等,都可能把口腔中的致龋细菌传给婴幼儿,建议都要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育龄期夫妇在备孕时更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做到不带牙病怀孕,给孩子的口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9年,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明确提出,开展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将口腔健康知识作为婚前体检、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孕妇学校课程重点内容。

生命早期1000天是指从女性怀孕的胎儿期(270天),到孩子出生后两岁(730天)这一阶段,这1000天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刘敏表示,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非常有意义,婴幼儿的乳牙从发育到萌出基本都在此期间。

“人的一生共有两副牙列:乳牙列和恒牙列。乳牙列由20颗乳牙排列而成,上、下颌各10颗。”刘敏介绍,新生儿刚出生时没有牙齿,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到2岁半左右20颗乳牙基本萌出完毕。到了6岁,孩子开始长出恒牙替换乳牙,恒牙一共有28—32颗,约在12岁左右时完成全部替换。

孩子7岁前需由父母帮忙刷牙

对于孩子而言,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洁口腔?

“宝宝还没有长牙时,就可以开始清洁口腔了,最晚从长牙后开始刷牙。”刘敏介绍,在长牙前后,牙龈会有肿胀、发痒等不适,宝宝可能有哭闹不安、流口水等,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些凉白开擦拭牙龈来缓解宝宝的不适,让宝宝逐渐适应清洁口腔,为长牙后养成刷牙的习惯打好基础。

“从预防龋齿的角度出发,宝宝下面两颗乳牙露头后,就可以开始刷牙了。”刘敏建议,家长要尽快过渡到用正常牙刷给宝宝刷牙,普通刷毛的牙刷清洁效果最好、使用最方便。3岁前,宝宝还不会漱口,每次刷牙用大米粒大小的牙膏;随着牙齿萌出的增多,牙缝逐渐变小,建议使用牙线来清洁邻面的菌斑软垢。3岁后,宝宝会漱口了,推荐使用黄豆粒大小的牙膏来刷牙。7岁以下的孩子自己不能独立把牙齿刷干净,父母要坚持每天早晚2次帮助儿童清洁口腔,睡前1次尤为重要。口腔清洁包括刷牙和用牙线,注意要面面俱到,不能有遗漏。同时,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孩子7岁以后,一般能自己提供基本的口腔卫生保健(刷牙和使用牙线),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定期检查牙齿是否清洁到位。此外,父母还要定期带孩子接受专业的口腔检查,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

控制吃糖频率比控制吃糖量更关键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儿童龋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未经治疗的龋洞不会自行愈合,如果不进行干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

为什么儿童龋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口腔的患龋增加往往和经济相关,很多国家都有这种经验——经济发展好了,国民吃的食物精细化程度提高了,细的、软的、含糖的食物摄入增加了,患龋情况也就逐渐增多。”刘敏强调,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尤其在孩子1—2岁时,要注意科学喂养。

“如果宝宝1岁后含奶瓶入睡(包括母乳和配方奶),龋齿的发生几乎不可避免;宝宝1岁后吃夜奶(包括母乳和配方奶),也几乎等同于得龋齿。”刘敏说,龋病是口腔中的致龋菌分解糖分产酸、腐蚀牙齿的结果,宝宝的龋齿也一样:奶中的糖分被致龋菌发酵产酸,乳牙长期浸泡在这种酸性环境中,牙体组织容易遭到破坏,形成龋齿。含奶睡觉和夜间频繁吃母乳是发生乳牙龋最主要的原因,1周岁后的宝宝不建议再喝夜奶;1岁以后的宝宝,除喝奶外,会逐步尝试少盐、少糖、少刺激、淡口味的辅食,宝宝不会漱口,喝完奶或吃完辅食后可以给宝宝喝几口温白开水,可以达到简单清洁口腔的目的。此外,温白开水也应是宝宝的日常饮用水,不要添加蔬菜汁、维生素、钙片等,如果需要补充上述营养,应在短时间内喝完,不应作为日常饮水。

既然糖是引起龋齿的主要原因,为预防龋齿,是否应该严格控制孩子对糖的摄入?

“一味地强调控糖并不科学。”刘敏强调,控制吃糖频率比控制吃糖量更为关键,想给宝宝吃糕点或零食时,可以适量随餐吃,但要尽量避免两餐之间摄入零食。想给宝宝喝鲜榨果汁、蜂蜜水等含糖的饮料时,可以改用杯子或碗和勺子喝。进食后记得刷牙或漱口,以减少糖分在牙齿表面停留的时间。

做好自我保健是预防龋齿的根本

有人认为“乳牙坏了不用治,反正迟早要换掉”,这个观点对吗?

“当然不对。乳牙坏了影响孩子的咀嚼、发音,引发的炎症和疼痛是现实的。乳牙如果坏得严重,恒牙的发育也会受影响。”刘敏说,乳牙是恒牙发育的指南针,每颗乳牙下面都有一颗正在发育的恒牙胚,乳牙坏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有可能影响下面的恒牙胚胎和以后的恒牙健康;如果乳牙因为严重龋坏而过早拔除了,可能导致以后恒牙萌出的空隙不够而长出参差不齐的牙齿。

“恒牙列中最早萌出的牙齿是第一恒磨牙,它在乳牙列的最后面,是一个大牙,上下左右各一颗,共4颗。由于它常在孩子6岁左右萌出,所以又叫‘六龄牙’。”刘敏说,第一恒磨牙特别重要,而且容易龋坏,还被很多家长误认为是乳牙,必须重点保护,第一恒磨牙有一个专属的防护措施——窝沟封闭。

“当我们张开嘴,能看到后边大牙的咬合面(咀嚼食物的一面)是凹凸不平的,凹陷的部位就叫窝沟。有些孩子的窝沟比较深,食物和细菌嵌塞进去,家长很难用牙刷清洁到位,蛀牙很容易从这些缝隙开始,医学上称这种龋为窝沟龋。”刘敏说,窝沟封闭是国际上成熟的预防第一恒磨牙龋坏的适宜技术,也是中国儿童口腔公共卫生项目的主要干预措施。它是指把材料涂布于牙齿的窝沟点隙,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把牙齿的沟裂点隙填平,这样一方面食物残渣不容易滞留在牙齿表面,另一方面口腔清洁变得更容易。

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窝沟封闭。专家介绍,孩子患龋风险高,窝沟深、不容易清洁,就需要进行窝沟封闭。如果窝沟浅,孩子患龋风险低,就不需要封闭。如果第一恒磨牙已经龋坏,需要补牙,也不能封闭。除了窝沟封闭,为适龄儿童进行牙齿涂氟也是常见的预防龋齿的做法。

“窝沟封闭和涂氟只是防龋的方式之一。”刘敏强调,做好自我保健才是预防龋齿的根本——少吃零食、吃健康的食物、进食后充分漱口、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有效刷牙、使用牙线,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才能保护好口腔健康。(记者王美华)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24

标签:长牙   口腔   恒牙   乳牙   龋齿   牙齿   清洁   宝宝   孩子   健康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