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统一之战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又称清准战争,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为了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康熙、雍正两朝中央政府联合西北地区各民族、各部属,发起的对准噶尔部的军事征伐。

这场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朝皇帝,持续近70年,是清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康熙二十年(1681年),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之子噶尔丹,在沙俄的鼓动下,率部举兵叛乱,康熙立即派遣将军苏纳等率兵进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军在乌兰布通打败了准噶尔部军队。

噶尔丹为沙俄所遣,率领侵略军一路烧杀抢掠到达青海,到处制造民族矛盾和冲突,并企图分裂祖国,附属于沙俄,康熙洞察其奸,力主抚剿结合恩威并施平叛叛乱,以使各民族免受战争之苦。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康熙皇帝为了平定分裂势力噶尔丹的叛乱,亲率大军出征塞外。清军在皇帝亲自指挥下,按预定计划有步骤地各个击破叛军,在都兰诺尔、乌兰布通、昭莫多(今肯特山南诺门罕达坂附近)等地连续三次大败噶尔丹,使噶尔丹叛乱阴谋受挫。叛乱头目噶尔丹率残部数千人逃往新疆。

此后,清军乘胜追击,在新疆境内多次击败叛军余部。

康熙四十年(1701年),清军最后一次大败噶尔丹。噶尔丹后来逃离新疆并在内蒙古地区流亡。在此期间,康熙皇帝曾多次派人劝说噶尔丹投降,但都被拒绝。

然而,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噶尔丹最终派遣使者向清朝投降,并被清朝收编为蒙古镶黄旗都统四十九佐领之一。

然而,在雍正年间,准噶尔汗国再次爆发内乱。雍正十年(1732年),准噶尔汗国大汗策妄阿拉布坦病逝后发生内乱,其子喇嘛达尔扎与和硕特部台吉罗卜藏丹增之间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冲突。

罗卜藏丹增向清政府求援并率部进入青海。雍正帝命四川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甘肃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统兵进讨。

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月,清军分三路进军。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岳钟琪率西路军在和通淖尔(今和硕县境内)大败准军。不久,北路副将军富宁安又占领了库克鄂啰城(今乌恰县境)。

此后,清军在青海北部和游牧地东部长期驻扎、操练、戍卫,保持了对准噶尔汗国的有效军事威慑。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乾隆帝命班第为定边左副将军进入伊犁执都呼岱而归。第二年五月都呼岱的同党阿睦尔撒纳复叛班第等被杀驻防伊犁的清军几乎全军覆没。乾隆帝立即任命兆惠将军为靖逆将军以近万名官兵分路围剿叛军到第二年正月阿睦尔撒纳叛军被全部歼灭。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亲临伊犁把内地汉族官兵屯种于伊犁河谷开发边疆经济并从内地调遣大批兵丁戍守设置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各部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体制通过采取以上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乾隆时期清政府对西北地区的治理达到了顶峰。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九月乾隆帝令大小和卓木的子孙及所属部众归顺清朝建立了一个新的藩属国——和卓木特部编入蒙古镶回部及哈萨克特属伊犁等处回子佐领下藩属国定期向清政府朝贡方使和卓木特部成为清政府维护新疆统—的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准噶尔   雍正   乾隆   沙俄   噶尔   清朝   伊犁   康熙   新疆   叛乱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