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杀人还用刀?两句话就够了!年羹尧:卒,享年47岁!

前言

年羹尧,初名富察,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姐姐是康熙的敬妃,故年羹尧是雍正的舅舅。年羹尧从小就聪明过人,有着极高的政治头脑。20岁时,他参加科举,一举中得进士,步步高升,官至刑部尚书。


在康熙晚期辅政期间,年羹尧以才干出众著称,对康熙的盛世治理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年羹尧深得康熙的信任。

每当康熙需要提拔新人时,都会第一时间找年羹尧咨询意见。年羹尧严格考察后,总能举荐到真正的良才。

在他的推荐下,许多杰出人才得以被康熙重用,助力朝政。可以说,年羹尧功不可没。但他个性张扬,做事果决,也时有得罪重臣之处。


康熙非常欣赏年羹尧的才能与魄力,对他寄予厚望,相信他日后必将大有作为,继续造福大清江山。

1723年,康熙驾崩,皇位继承出现混乱。四皇子雍正决心夺权,年羹尧表态支持雍正,两人联手完胜其他皇子。年羹尧先建议雍正假借“遗诏”,来增强合法性;又在军队中捏造舆论,孤立其他皇子。

最终,雍正得以稳稳登上大宝。在雍正登基后,年羹尧功不可没。雍正深感自己才能不如年羹尧,所以对他极为倚重,封他为抚远大将军,镇守西北要地,手握重兵。


权倾一方的年羹尧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大肆搜刮百姓财富,招权纳贿,沉迷声色。光是贪污一项,年羹尧就敛足四百六十万两白银,数目之巨,令人惊叹。

此外,年羹尧还专横跋扈,刁难部下,将自己置于法律之上。他认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雍正必定姑息自己的所作所为。年羹尧变本加厉搜刮百姓,导致西北地区民不聊生。

雍正收到处处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大为光火。他派心腹孙嘉诚前往西北视察,就看到年羹尧纵情声色,百姓愁苦。孙嘉诚立即上奏弹劾年羹尧。


年羹尧得知后,大怒之下将孙嘉诚斩首。此事传到京城,朝野哗然。群臣纷纷请求雍正重罚年羹尧,以正吏治。

雍正对年羹尧心存芥蒂已久,这下正好有个出手的机会。但是年羹尧当初助自己登基有功,雍正又忌讳杀功臣之名声。左右为难之时,雍正私下询问心腹大臣张廷玉的意见。

张廷玉聪明能干,素有“海晏河清”之称。他一向正直,更是雍正的心腹之臣。雍正问起此事,张廷玉便毫不隐瞒自己的态度:“陛下,年羹尧的作为,已构成对皇权的公然挑战。


他滥杀皇命官员,必需严惩,以正朝纲。众多臣子请求处罚年羹尧,此事必须有个了断。而年羹尧贪污腐化之事,更是有目共睹。我引述李绂奏折中的原话:‘年羹尧招摇过市,意在昭示自己的功劳。此人一日不除,陛下圣明之名就日受玷污。’陛下,望三思。”

张廷玉言简意赅,直指年羹尧已经公开挑战皇权,必需即刻诛除。这番极具说服力的话,终于使雍正坚定了决心。他沉吟良久,终于松口:“即日斩杀年羹尧,此奸臣也!”

当晚,李卫领命前往,将年羹尧斩首。年羹尧与孙嘉诚生死一线,报应不爽。


年羹尧死后,朝野为之欢呼。人们都说,年羹尧生前贪赃枉法,死有余辜。雍正也大快人心,他认为年羹尧死得其所,既除去心头大患,也昭示天下,他的腐败统治将一扫而空,换来的是公正廉明的新政。

然而,当我们抛开情绪,理性审视历史的时候,仍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年羹尧为何从一个正直能干的辅政大臣,堕落成一个腐化刁民的暴君?其中是否也与体制的弊端有关?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历史上的盛名并不保证一个人的本质不变,生来正直的人,一旦得志便可能堕落。

我们不应对个人性格的变迁过分惊诧,而要深入探究造成这一变迁的根源。也许正是那些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权力制度安排,导致了一个人性发生扭曲与堕落。

雍正认为简简单单地斩杀年羹尧,就是斩断了腐败之源,但新的恶性循环很可能在此后出现。唯有深刻反思权力的本质,时时约束与反省权力运作中的弊端,方能避免历史重演悲剧。


结语

而我们在评说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也需要保持理性和公正的态度。不因其败坏而一棍子打死,也不因其功绩而视而不见罪恶。

我们需要把一个人放在他生存的时代背景下来审视,分析各种因素对他产生的影响。才能做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

逝去的功臣,已无法从中汲取教训。假若我们能洞察未来,廓清视野,则还来得及在历史长河中前行,不至再次迷失方向。

我们需要通过对历史的审视,来获得政治智慧。防止权力的膨胀与滥用,也防止其中的腐败和谬误。唯有建立制衡机制,约束权力,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雍正   奏折   皇权   心腹   享年   皇子   陛下   正直   康熙   腐败   权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