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日记(我在苏联的生活):列宁城中的一个学校

1928.10.3 蒋经国

今天第一课是军队中的政治工作。

第二课是战术。

其他都是自修时间。

政治工作一课由教员讲演,题目为「军事时期中的政治工作。」

「红军官长不但要设法利用所有的物质力量来战胜敌人,同时应当利用政治与精神各方面的条件来制敌。

红军中政治工作有党的工作与军事政治工作二种。

党的工作对象是党员群众,军事政治工作对象为非党员群众。

党政二机关的政治工作,必须互相发生关系,所执行的政治路线是相同的。

政治机关的主要任务,是要非党员群众绝对信仰共产党。

党部的工作是要党员群众在一切行动上都能以身作则。

军官决定战斗方法的时候,必须顾到战斗本身,人民与军队中的一切政治条件。

在决定战斗方法的时候,党代表召集党部、政治部与军官共同讨论政治环境,并决定政治工作全部计划来保障战斗的胜利。

政治部在战斗中是:

一、向军官报告政治环境。

二、向党政二部解释战斗任务。

三、向全体兵士与军官作广大的宣传,使他们每个人都明了战斗的任务及政治的目的。

四、监视所有嫌疑兵士与军官。设法防止逃兵。

五、注意党员的分配,使到处都有党的影响。

六、调查后方部队的工作。

七、组织民众中的工作。

八、组织在敌军中的工作。

政治部对于自己军队的工作,应当实行战斗尚未开始之前。

应当随时随地注意一切新的不好现象之发现,用极快的方法使其消灭。

所以政治部的工作人员,必须与群众发生关系,和他们同甘苦。

在战斗未开始之前,政治部必须设法侦探敌人的政治情绪,并向敌军作煽动工作。

在民众中的主要工作为:

一、设法使人民尽力帮助军队。

二、利用人民的物质力量。

三、在城市或乡村中组织秘密机关——倘使军队不得已遇到挫败,秘密机关留着作破坏敌人与侦探工作。

战斗进行的时候,政治部应当很快的估计到战场上一切新的变动。

主要工作,是使官长与党政二部工作人员,以身作则,勇敢向前。

在战斗尚未开始之前,就应当预先决定战斗完结后的政治工作计划:

一、统计党员及青年团员在此次战斗中伤亡人数,并设法补充之。

二、总结此次战斗的经验。

三、安慰伤兵病兵,处理死亡兵士,向死伤军官及兵士家庭通报死伤详情。

四、向全体兵士解释保守秘密的必要。

五、向部队作新的政治报告。

六、向新来的补充兵士作宣传工作。

七、招募志愿军。

八、使部队的物质必需品充足。

九、继续向敌军与人民作宣传与组织工作。

政治部不应当多用书面方法来领导,更不要多发命令……」

今天战术课是「营的进攻,」

开始由教员讲演题目的内容:

A .学习的目的

一、决定布置在第一道防线上的步兵营之冲锋计划。

二、与炮兵发生联络。

B .对方敌人是波兰军队,敌方的动作依照波兰步兵操典。

团的参谋部在白古得夫信村中。

一、敌军第八十一团的防线在小河之西岸,东至马都司村,西至大皮司村。

在敌军防线上,可见各种防御工程,八月十六日夜敌军有部分调往他处。

二、我军第十四师决定于八月十九日早晨开始总进攻,冲破敌阵——由阿尔克小河至佛来耶村。

进攻之目的在占领大胡平城。

在我团之右是三十九团。

左面是四十一团。

四十一团后有四十二团为第二部攻力。

三、本团之目的在占领阿尔克区,同时协助四十一团与四十二团,并且防止敌人之反攻。

第十四炮兵团之第一第二两连助我团作战。

A .第二营(除第四连外)之进攻目的是占领伯无立克村。

B .第一营进攻目的是占领克得洛夫村与白石而夫村以东之小森林。

C .第三营布置于第一营之后,为第二部攻力。

进攻目的在占领白洛夫及森毕斯二村。

进攻开始时,由炮兵第一连助战。

D .第二营第四连为后备军。

留驻于塔林克以西之小林中。

E .炮兵开火与进攻开始的时间将再通报。

F .指挥处在别斯克村后之小山上。

每个学生代第一营营长决定冲锋计划,规定炮兵之任务,布置步兵连,步兵排于地图上,在冲锋以前营部的机关枪及炮部应置于何处……」

教员将题目内容报告完毕后,我们各自回自修室研究战情,开始作战计划。

教我们战术的教员是过去沙皇军队中的大军官。

我曾经屡次和他谈到他的本身问题,他是一个大贵族的儿子,曾经毕业于陆军大学,在世界大战时他是第八军军长。(因常常得胜,后得升为军长)

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以后,他就领导哥萨克骑兵起来反对红军。

在一九一九年他的军队被红军包围消灭,他自己被红军拘捕。

红军不但没有杀他,而且要求他作红军顾问。

因为当时红军中根本没有军事人材,其中的官长都是工农。

他在红军中当了七个月顾问,时时刻刻在红军监视之下,没有一步的自由,后来他看到没有受过训练,没有军事知识的官长,没有军火粮食的军队能够打胜仗,他觉得非常奇怪。

有一天,他问党代表说:「你们打胜仗的要诀在什么地方?」

党代表很简单的回答他:「讲人道就是我们作战的要诀!」

开始出于不得已,可是后来渐渐的自觉起来帮助红军作战。

他受了红军的政治精神各方面影响之后,就决定根本投降红军,后来他升为红军第十九军军长。

可是有一次作战的时候,他得知对方白军中的师长是他的弟弟,于是又开始动摇,有一夜间他就偷逃到白军中去了,过了一星期之后,他弟弟的部队又被红军消灭,他又被红军拘捕。

这一次红军将他解送后方入狱,在狱中坐了二年半。

放出之后,就请他作军事教员,可是再不给他带兵了。

我有一次问他:「你现在信不信仰共产主义?」

他说:「这个问题很难答复的,但是我相信谁要想推翻苏维埃政权完全是梦想!」

下午看了二本关于游击战争的参考书。

看了之后,写以下的摘记:

一、游击队人数之多少,以任务之轻重,敌人力量之多少,及地势之不同而决定之。

但是游击队之人数过多,无条件的是有害而无益的。

二、在出发之前,游击队长必须有极详细的命令,及明了的任务。

同时应当知道战区内的军政详情,及其他游击队所在的地方。

三、使动作敏捷,不可随带任何辎重。

四、游击队如有冲过敌阵而入敌人后方之任务,那么在决定开始动作以前之数小时内,就应将全力集中于预定之地点,而同时以一小队在相反的方向开始动作,使敌人注意力分散,而自己则坚决的向预定冲锋地点前进。

五、行动敏捷是游击队得胜的根本条件。

尽力与敌人避免作战。

妨碍敌人进攻。

六、隐蔽是游击队作战的主要条件。

(一)保守秘密,散布谣言。

(二)择奇道而行。

(三)分派小队到处向敌人示威。

(四)夜间行军。

七、游击队主力绝对不应分散。

入、游击队占领一定地点之后,就应将力量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分作数小队向各处继续进攻、搜索、破坏。

第二部分留作后备军。

九、无论在任何条件之下,在进攻时必须同时作二处冲锋,一为实在的,一为虚作的。

十、如破坏的目的已达到,游击队即应远离这个地点。

今日由十六时至十八时在波罗的海兵工厂中实习。

十九时开共产党支部全体公开大会,讨论集体农庄问题。

列宁市党部书记作报告:

「资本主义的发展,渐渐将小私有资产者破坏。但在各国尚有许多农民,他们是小私有资产者。可知农民是劳动者,并不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为社会主义而斗争,决不可不顾到劳动农民群众的痛苦。

在无产阶级前面有一个问题:这许多劳农群众能不能作工人阶级的同盟者?

我们的敌人认为农民是天生反对团体的,反对组织的,反对社会主义的。

可是我们认为不然。

农民并不是一个阶级,其中有僱农、贫农、中农、富农之别。

僱农是没有财产的,他们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

贫农虽稍有财产,但大多数是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求生存的;

贫农僱农,都是田主富农的敌人,他们的经济利益是接近工人阶级的。

所以在国内战争中,贫农僱农都是帮助工人阶级的,在同一战线上反对剥削者与压迫者。

「富农是村中的资本家,他们是贫农僱农的敌人,亦就是工人阶级的敌人。

所以在国内战争中,富农都是助白军反对红军的。

「中农是倚靠家产及自己劳动而得生存的,在政治上而论,中农是在贫富农二营垒中间的,中农的趋向,常常动摇不定的。

谁能得法来领导他们,谁能真正增加他们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跟谁走。

现在革命成功了,农民占俄国人口大多数,解放农民是革命之重要任务,解放的道路有二条,

第一是:永久保存私有财产制度,使中农变成富农,贫农变成中农。可是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私有制度倘使存在,必有剥削压迫,始终不能消灭贫农僱用农,根本不能解决农民群众的痛苦。

第二是:农村经济集体化,同时消灭富农阶级,富农是剥削者,凡依靠人家的劳动而生存者,皆不应与我苏维埃政权同存。

同时富农是农民中的极少数。

所以本党提出消灭富农的口号,这就是说将富农私有财产充公,送他们到国家劳动机关工作。

同时进行农村经济集体化。

农村经济集体化有三种形式:

一曰土地共耕制,二曰集体经济,三曰公社。

土地共耕社,并不将社员的生产工具公有,不过在耕种收获时期,共同劳动而已。

工作完结之后,仍旧各归各有。

集体经济,则要将社员的生产工具公有,可是其他私有财产,如房屋、菜园、鸡羊等等仍归私有,生产品必须依照劳动力而分配,每人依照年龄男女之别,每一劳动日,应规定一定的工作数量及质量,谁劳动得多谁就多得生产品。

公社则将一切私有财产公有,不管劳动多少,以人口平均分配生产品。

但在目前我们极力提倡土地共耕社与集体经济二制度。

公社对目前农业发展必有害而无益的,农民入社都要出于他们的志愿,决不可强迫。

我们政府将规定法律使集体经济及土地共耕社社员得到许多利益,如减轻租税,免费供给机器等等。

我们应当向农民作广大的宣传,使他们明了农业集体化,是解放他们的大道。」

报告之后,到会人发了许多问题,并且详细讨论,到二十二时半才散会。

散会之后,走到街上去散步。

我们的学校在尼佛河(注:即涅瓦河)岸上,对面是比得拜佛城堡,左面是共和国大桥,右面是比得半岛。

列宁城(注:即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中的野景有特别的风味。

圣彼得堡

经过列宁城大学(注:即列宁学院,共产国际的高级学校,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共产国际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其学员由各国共产党选送而来,按语言分班。中国班又分为研究班(高级班)和初级班。中国研究班的学员,多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子弟。中国高级班的学员有李维汉李立三陈郁等。)、共和国桥、冬宫、脱而衣司基桥,回到学校,这是我每日散步的路线。

回到寝室中已经二十三时半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宁城   苏联   目的   贫农   富农   兵士   中农   游击队   红军   敌人   蒋经国   政治   学校   日记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