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洛阳初名“雒邑”,建都始于周平王,从不是夏都

总看到一些洛阳网友天天把“二十四史”挂在嘴边,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了解过“二十四史”?也不知道那些说自己读完“二十四史”的洛阳网友,是否读过一本史书?

还总说“二十四史”是西安人永远的痛!看完本文,你就知道“二十四史”究竟是哪方永远的痛!

唐朝迁都洛阳

《旧唐书 昭宗本纪》“天祐元年正月……全忠率师屯河中,遣牙将寇彦卿奉表请车驾迁都洛阳。

《新唐书 昭宗本纪》:“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

《新五代史》:“雍州,唐故上都,昭宗迁洛,废为佑国军。

正史明确记载,公元904年,唐昭宗迁都于洛阳。

洛阳初名雒邑

《史记 周本纪》:“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汉书 地理志》:“雒阳,周公迁殷民,是为成周。《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晋合诸侯于狄泉,以其地大成周之城,居敬王。”

《后汉书 郡国志》:“雒阳,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有唐聚。有上程聚。有士乡聚。有褚氏聚。有荣锜涧。有前亭。有圉乡。有大解城。”

《后汉书 郡国志》:“河南,周公时所城雒邑也,春秋时谓之王城。东城门名鼎门,北城门名乾祭。又有甘城,有蒯乡。”

《晋书》:“河南,周东都王城郏鄏也。巩,周孝王封周桓公孙惠公于巩,号东周,故战国时有东、西周号。”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地形志)、《北齐书》、《周书》、《北史》、《南史》,简单提及洛阳。

《史记》中《夏本纪》未提及斟鄩,,《殷本纪》也未提及西毫,从未记载雒邑是夏都、商都。《夏本纪》只记载“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後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而《殷本纪》只记载“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斟鄩,出自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和《逸周书》,《竹书纪年》是晋国魏国史官所著,而《逸周书》可能是西汉时期成书,但这两本书均未记载雒邑就是夏都斟鄩。

首次把雒邑(洛阳)和斟鄩联系在一起是唐朝的《括地志》,记载“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

隋朝至明朝的史书中的“洛阳”

《隋书 地理志》:“洛阳,有汉已来旧都。后魏置司州,东魏改曰洛州。后周置东京六府、洛州总管。开皇元年改六府,置东京尚书省。其年废东京尚书省。二年废总管,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炀帝即位,废省。置河南县,东魏迁鄴,改为宜迁县。后周复曰河南。大业元年徙入新都。”

《旧唐书 地理志》:“东都,周之王城,平王东迁所都也。故城在今苑内东北隅,自赧王以后及东汉、魏文、晋武,皆都于今故洛城。隋大业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是也。”

《新唐书 地理志》:“东都,隋置,武德四年废。贞观六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曰东都,光宅元年曰神都,神龙元年复曰东都,天宝元年曰东京,上元二年罢京,肃宗元年复为东都。”

《旧五代史》简单提及洛阳!

《新五代史》:“洛阳,梁、唐、晋、汉、周常以为都。唐故为东都。梁为西都。后唐为洛京。晋为西京,汉、周因之。

《宋史 地理志》:“西京。唐显庆间为东都,开元改河南府,宋为西京,山陵在焉。

《明史》简单提及洛阳!

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未出现“斟鄩”“西毫”这两词组,或许司马迁压根没听说过夏都斟鄩、商都西毫。洛阳网友天天挂在嘴边的正史二十四史中,任何一部史书,均未记载雒邑(雒阳、洛阳)是夏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洛阳   后汉书   西京   史记   商都   本纪   东京   河南   元年   地理   周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