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里面有什么?


编辑:王可


随着越来越多视频网站设置弹幕功能,看弹幕、发弹幕已经成为人们一种新的观看习惯。


你看视频时会开弹幕吗?看到屏幕上飘过令人拍案叫绝的弹幕时,你会手痒想要加入吗?


01

年轻人的弹幕

你懂吗?


弹幕形式最早源于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国内首先引进的是被称为A站的AcFun,后来的二次元向弹幕网站Bilibili(B站)则将弹幕这一功能更多的大众化。


在年龄上,我国弹幕视频受众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受众多为17-30岁之间的年轻人,其中21-25岁的年龄层次的受众占据大半。


对Z世代的“网络原住民”而言,发送弹幕成为了他们表达观点、寻找共鸣的有力途径。2021年底,Bilibili曾公布其全站弹幕累计总和数量突破100亿次。


图据B站截图


此后,短视频巨头抖音也增加了弹幕功能,在播放横屏视频时,用户单击“弹”按钮后可以发送弹幕。


前后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弹幕作为二次元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快速发展破圈,逐渐融入主流文化,被大众熟知和传播。


目前,大部分的主流视频网站已经开设了弹幕功能。


02

弹幕陪你

刷视频


曾有日本学者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倾向于在虚拟环境中构建身份认同,弹幕等于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虚拟社交场所,互动性远超于传统留言评论。


弹幕依照发布时间在视频上方“飞过”,支持特定时间、特定画面进行特定评论,最大限度实现了信息交流与共享,容易引发受众共鸣。


因此,把弹幕称作一种新式社交似乎更加贴切。


过去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时可以相互讨论,但是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少。


难以找到“集体观影”和互动交流的体验,不代表没有这样的需求。弹幕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虽然所有评论都是跨越时空的,但弹幕相较其它评论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弹幕是对某一个时间点内容的评论,当你在看视频的时候,你可以边看内容边了解其他人在看到这部分内容时是什么样的想法,可以产生共鸣,给人一种实时互动的错觉。


让被屏幕隔开的诸多个体获得在同一个话题下交流的可能,打破了用户观看视频的孤独感。


03

发弹幕时

你在发什么?


虽不属于视频本身,但弹幕对视频的影响力很强,不仅有助于视频制作者吸收受众意见,积极改善视频制作,也因弹幕具有互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让视频作品得到了二次加工,赋予视频全新活力。


而找到归属感的弹幕用户正在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圈子”。


动图出自B站《我在故宫修文物》


当许多用户在看同一个视频并且发弹幕的时候,说明大家对这个内容是有认同感的,这些用户可以通过弹幕运用独特的话语去构建一个小圈子,比如“鬼畜”“中二病”“生肉”“空耳”等等,这种类似于暗语的弹幕是一种身份标示,帮助用户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并与其他人区分开来,显示一种独特的存在感。


人们生存于网络的时间越长,对这种虚拟环境下身份认同的需求就越强烈,所以Z世代的弹幕文化,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必然。


04

弹幕无用?

或许有用!


越来越丰富的弹幕类型,让曾经对其嗤之以鼻的用户,开始逐渐扭转态度。


实用型弹幕主要包括字幕君、科普帝、资源帝、高能预警等。


电影《盗梦空间》中,红字弹幕被称为“科普君”


实用型弹幕会在合适的时候出现,让用户同步涨“姿势”,非常及时而且不需要再去寻找,它是视频内容的良好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


未经翻译的“生肉”视频在字幕君的加持下得以快速传播,而对视频中难以理解的高深“槽点”进行讲解的科普弹幕,更能同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参与型弹幕则主要包括吐槽、恶搞、空耳、刷屏等。


如果说实用型弹幕是弹幕中的少数、异类,那么参与型弹幕一定算得上是弹幕的绝大多数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参与感和归属感、产生互动、营造气氛、增添趣味性等等,虽然不实用,但作用比较广泛。


《甄嬛传》在弹幕的影响下,成了“老剧新看”的打卡圣地

87版《红楼梦》也被弹幕占领


一些经典老剧在弹幕的加持下也有了新的解读和新的画风,还有槽点比较多的电视剧,弹幕比剧精彩更多,看网友的花式吐槽,除了折服于网友的“博学多才”,还要感叹一句:“弹幕区人人都是‘语言艺术大师’”。


05

弹幕触发

空前质疑


弹幕文化本是娱乐文化的一种,理应允许社会公众在观看视频之余利用弹幕吐槽和调侃,但是随着弹幕文化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弹幕已经覆盖全网视频,无论是新闻视频,还是经典影视,都充斥着各类弹幕。


在诸多新闻报道中,部分弹幕不合时宜地开玩笑,与视频内容格格不入,甚至会引发其他受众的反感。


同时,在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弹幕过度娱乐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让影视作品寓教于乐的属性消失殆尽,一旦网络视频被弹幕控制,呈现出缤纷的娱乐化现象,作品本身的价值将被受众遗忘。


毫无意义的弹幕内容充斥屏幕


在弹幕互动过程中,一些用户还会就某些问题发生争执,引起言语激烈的“掐架”,甚至出现人身攻击。


这些谩骂、诋毁、侮辱性的弹幕形成极大的话语暴力,侵犯和伤害人的精神和心理,玷污了网络文化环境。


如上种种隐忧,让并不算成熟的弹幕文化面临着空前的质疑。


06

“集体狂欢”

能否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肯定弹幕对视频行业发展带来活力和机遇的同时,也要反思其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危机,积极引导弹幕亚文化健康化发展。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弹幕这一文化现象,建立健全相关领域政策规则和网络管理制度,例如网络实名制、平台IP地址显示等,为弹幕文化创造良性土壤。


另一方面,平台方应通过技术手段净化弹幕环境,杜绝弹幕文化低俗暴力现象。


此外,弹幕文化要健康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弹幕平台的管理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还需要自觉提高弹幕参与主体的网络素养。


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往往面临着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压力,类似于弹幕这样的“集体狂欢”,能让人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压力,参与进无意义却能宣泄情绪的议论和跟风。


而获取了巨大情绪价值的受众,能否维持住弹幕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还是一个未知的谜题。



参考文章:

1.新媒介语境下弹幕的亚文化研究 作者:王伟

2.如何看待弹幕亚文化? 作者:胡师姐

3.弹幕实名制后还能否愉快吐槽? 作者:柯博

4.弹幕文化,你了解多少? 作者:赵欣雨

5.弹幕大家都在发,弹幕文化你了解吗? 来源:新传考研

6.弹幕时代,你若孤独,就来集体狂欢 来源:南大青年







-阅读推荐-



你还在发朋友圈吗?


媒体人,你相信读书破万“卷”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受众   集体   现象   功能   环境   内容   用户   文化   视频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