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这一个性格缺点,害死了李建成,酿成了玄武门之变!

隋朝晚期,天下大乱,各路义军纷纷兴起。其中,李唐势力崭露头角,最终击败其他反叛部队,确立了唐王朝的统治。然而,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的贡献可谓举足轻重,他主导了重要战斗的胜利。实际上,李世民代表了功臣阵营的利益。李世民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功臣阵营的兴衰。在唐朝建立后,太子自知功绩和威望均不及李世民,产生了嫉妒之心。他与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起来排挤和陷害李世民,最终夺取了李世民的军权。在长时间的角力中,再加上李渊对太子的偏袒,功臣阵营受到不公对待,他们在战场上换来的努力和战绩不再受到重视。他们为了保持权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的事实是李世民在该门设伏,计划暗杀上朝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世民亲手杀死了李建成,而李元吉在逃亡途中被尉迟恭射杀。那么玄武门究竟位于何处呢?实际上,它是大明宫的入口,离李渊居住的太极宫很近。要渗透皇城卫士如此之深,才能在皇帝的视线之下暗杀,这可见渗透之艰难。然后,我们需要明确,他们的目标是谁。历史记载中,玄武门之变中被杀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但如果当天他们没有前来,政变就不会发生吗?我认为不会。李世民及其功臣阵营之所以发动政变,最终目的是争取皇位,因为唯有皇帝才能给予他们所需的权力。李渊偏袒太子,不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真正的目标是皇位。他们支持李世民登基为皇帝,以便享受应得的权力。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房玄龄这样劝告李世民:“大王的功绩已经天下闻名,应该承担大任;今天的危机是上天的赞许,希望大王不要犹豫!”这句“应该承担大任”表明他们的实际目标是皇位,是权力,是国家大业。如果当天李建成和李元吉没有出现,他们必然会将矛头对准李渊。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只带了八百府兵,本该保卫李渊的侍卫却与秦王府的人勾结,追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尉迟恭甚至穿着铠甲前来威胁李渊,这足以证明太极宫的武装力量已被李世民控制,他早已安排了内应。幸运的是,当时的李渊相对聪明,具备高超的心理素质,得知自己的两个儿子被杀后,他机智地表示:“嗯,我一直希望次子当皇帝!”如果他当时敢于指责李世民,并不愿禅让皇位给他,尉迟恭很可能会立即加害于他,终结他的生命。



玄武门之变中,李渊禅位于李世民,成为太上皇,尽情享受生活,专注于子嗣的培养。李世民登基为皇帝,功臣阵营也得到了他们期望的一切。实际上,玄武门之变的本质是一场因权力分配不均而引发的叛乱。如果李渊当时更果断,坚定地支持太子李建成,并打压李世民的势力,那么这些功臣阵营不敢反叛,即使反叛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无法与一个统一的帝国相抗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太极   王朝   皇位   功绩   功臣   阵营   太子   尉迟   皇帝   缺点   权力   性格   李建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