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票就是一张纸,为何无人造假?看看上面这行字,如何造假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笑史云烟

编辑 | 笑史云烟

秦国统一六国后,进行了货币改革,废除了各国的旧货币,制定了统一的半两钱。

这种方孔的铜钱成为了法定货币,在全国范围流通,从形式上统一了货币,这对古代中国的货币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秦朝覆灭后,各国又重新铸造自己的货币。

到了汉武帝时期,五铢钱被确定为统一货币,但不久又因连年征战,货币渐被淘汰,直到隋朝,才再次出现了统一货币。

北宋时期,一种新型货币应运而生——交子。

这是一种纸质债券,可以在各地流通使用。

为何一张纸就能当钱用,还无人造假呢?

01

从物物交换,到贝壳货币,再到金属货币,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摸索过程。

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古代钱币,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使用货币的端倪。

那些外圆内方的铜钱,正是古代市井百姓们日常流通使用的货币。

它们廉价易得,易于铸造,成为了古代最普通的货币形式。

然而,在这些铜钱之上,还有更为罕见和价值连城的存在——金银。

在古代,金银代表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是达官显贵及富商阔绅专有的通货。

我们时常在古装剧中见到成箱成箱闪烁着光泽的金银元宝,那些或纯金或纯银打造的元宝,每个都值得一般人小心翼翼捧在手心。

对平民百姓来说,拥有一个完整的金银元宝,已经是难能可贵的财富了,他们大多只能用些碎银碎金来应付日常所需。

但是,这金银货币的重量问题也令人头疼。

要是商人带着这些元宝外出经商,不但行动不便,还容易成为强盗的目标。

为此,古代政府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最终推出了更易携带的纸币——银票。

02

最早的银票是“交子”。

“交子”是古代的信用票据,可谓改变命运的一笔神来之笔。

在“交子”问世前,商人们唯有动用巨资运送白银,路途迢迢,风餐露宿,始能完成一桩交易。运银不仅麻烦费力,还存有巨大风险。一旦遇盗,来之不易的家当就泡汤了。

有了“交子”,商人可直接开具票据支付,大大节省了时间与银两。

“交子”流通范围广,信誉良好,使用极为方便,各路商人无不竞相钟爱。

如此一来,商业获得空前繁荣,民生之树抽出新枝,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宽裕富足。

发明“交子”的人姓名不详,后人猜测最早发明交子的是张咏,但没有确切说法。

交子是由官府发行的信用票据,每张交子上都盖有官印作为保证。

商人只要持交子到发钱处,就可以取得等值的铜钱。

由于交子轻便易携带,且减少了铜钱运输的麻烦,很快流通开来,官府也设置了严厉的伪造惩罚,保证了交子的真实性。

交子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北宋的商品经济发展,这种不以金属价值,而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开创了中国货币发展的新纪元。

人们只需持票到指定的银号,就可直接兑换票面对应的金银,这为旅行商贾们解决了难题。

随着时间推移,银票激增,几乎人人手中都有,而政府却没有足够的金银储备来兑换。

渐渐地,人们对银票的信任也就消失了,再也无人愿意接受这些银票。

一时间,市面上信用危机严重,金银价格飞涨,货币贬值,这使得许多投机商人趁机囤积金银,想着日后大发横财。

03

此外,银票在诞生之初就面临着严重的伪造问题,为此各朝廷纷纷采取严厉的刑罚来惩治造假者。

然而,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造假事件屡禁不止。

为了保护银票的真实性,历代官府都对银票的制作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与防伪措施。

各朝历代在银票的原材料上就下了狠功夫。

如宋代银票选用的是官方造纸院专门制作的楮皮纸,明代改用桑树皮造纸,清代则委托高丽国制造一种特殊的防伪纸,这种纸均不向民间销售。

造假者想要仿制这种纸根本不可能。

银票上印制的图案也是防伪的重要手段。

古人会请能工巧匠设计各种形象生动的花鸟虫鱼图案印在票面,这些图案还要不定期更换,对真伪鉴定极为重要。

制作银票的官方要聚集大量人力物力,印刷时还要在纸张上印上各种不同颜色,这都需要精良的工具,普通民众根本无力仿制。

水印技术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防伪难度。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朝廷会频繁更换银票的底板。

每版银票印制一段时间后,底板就会被销毁。

底板是制作银票的基础,如果造假者难以掌握新的底板,则很难制作出新的假银票,这对造假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历史上的银票防伪可谓用尽心机,从原料选择、图案设计再到底板更替,种种手段使得普通人几乎无法造出与真银票难辨的假银票。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针对造假银票所采取的严厉措施,以及官方在防伪技术上投入的巨大心血。

现今我们的货币防伪技术也大量汲取了古人的智慧,使伪钞事件大为减少。

04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到,在古代社会,制作假币是极其危险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制假币者必遭严惩,甚至面临灭门的后果。古代的法律明确规定,制作假币者视同谋反,一经查实,不仅本人要受重罚,还要牵连全家老少。

所以,绝大多数人不敢轻易尝试这种法外之举。

即便有人想制假币发家致富,技术门槛也令他们望而却步。我们知道,古代的纸币上往往印有复杂的花纹及防伪标记,这需要高超的工艺才能仿制。

但真正掌握这种技艺的人很少,大多集中在政府机构中。一般老百姓哪里有这种制作纸币的能力?

古代的纸张供给也是制约因素。纸张在古代是奢侈品,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大量购买。没有足够的纸张作原材料,制作假币也无从谈起。

古代之所以极少有人制假币,主要是由于严峻的法律威慑,技术门槛难以跨越,以及原材料的稀缺。一方面,有胆识的人无力制作;另一方面,有实力的人不敢冒险。这就造成了古代假币极为罕见的现象。

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其实这也反映出古代社会运转的一些特点。严苛的法律体系维护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技术和资源的控制掌握在权贵手中。

普通老百姓即使有冒险的想法,也很难付诸实践。这种现实状况,使古代假币难以流通,从一个侧面维护了货币信用。

05

今日科技发达,种种神奇让人眼花缭乱。

但现代人切不可忘记,高楼起于地,地起于积土。

今日的繁荣富强,皆因有古人夙夜匪懈的付出。他们不惧艰难,敢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人的创造力和勇气。

这是千百年来科技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今朝厉兵秣马,展翅高飞,我们更要牢记脚下的路,时刻保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唯有脚踏实地,不忘初心,才能乘风破浪,续写科技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银票   古代   铜钱   底板   假币   元宝   金银   货币   商人   信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