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上)黄维真正的第一次转变是到祖国各地参观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1956年至1959年,这段时间成为了黄维生命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在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一次深刻而悄然的改变,一次将他从坚守的信仰中解救出来的心灵转变。尽管在此期间,黄维经历了一场骤变的大会批判,不得不接受自我检查和批评,放下了心中执念的“黄维永动机”,但这并非意味着他对共产党的救命之恩感到后退。实际上,这场批判不仅让他表现得顽固、任性,甚至略带孩子气,激起了众人公愤,也演绎出了一幕小插曲。


对于那些犯下罪行、深陷错误的人来说,内心常常承载着类似的负罪感。当“坦白从宽”政策确立后,悔改之情常常是真诚而强烈的。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前进;放下屠刀,回头是岸,这些行为为那些真心希望重新做人的人带来了曙光和美好的前景。

然而,克服自我并拯救自己的道路充满坎坷,但一旦取得成功,将是极为愉悦的。黄维从未否认他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尽管他的供述显然带有一定的政治策略,但他视之为觉醒和改变的契机。


然而,黄维真正的第一次转变发生在他参观祖国各地的过程中。让战犯们亲临新中国的建设现场,这不是毫无来由的决策。《释放日伪满伪蒙战犯前后内幕》详细介绍了这一决策背后的原因。当姚伦首次宣布这一决策时,200多名国民党战犯几乎异口同声地投以惊奇的目光。

姚伦以标准的河北口音说:“大规模集中的目的,是为了加速改造。这是党中央和主席亲自拟定的促进改造的具体措施。对于犯有罪行的人,改造有一个从强迫到自觉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无法真正完成改造。现在,强迫改造阶段已经结束,自觉改造的阶段开始了。今后的学习、劳动、生活管理将由你们选出的学习委员会负责。学习委员会与管理处之间的关系,以及你们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自觉改造的基础上。”


这一决策的落实,让黄维和其他战犯们得以参观中国各地,亲身目睹新中国建设的壮丽景象。他们参观了官厅水库、北京的纺织厂、天津、沈阳、鞍山、长春等地,甚至还有机会南下参观武汉长江大桥等工程。多次的参观经历深深地震撼了黄维的内心。旧中国沉湎于政治斗争,忽略了社会生产,而新中国却将发展生产视为头等大事,彻底改变了国家的贫困和落后面貌。这些观察使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高兴、鼓舞,对共产党充满了敬佩。


在《功德林改造生活纪实》中,黄维提到:“1956年以后,每隔一两年就要组织我们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参观。……这些参观对我来说是教育非浅!”

1959年,他们参观了北京的十大建筑,南下参观南京等地。这些经历对黄维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承认:“最大的收获是进行新旧社会的对比(参观)。”


有计划地组织战犯参观各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实施人道主义政策的智慧之举。这一政策不仅仅表现在对战犯的宽大处理上,更在于通过参观活动触动了战犯们内心深处的东西。这种参观活动的背后,党和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投入了人力、财力和物力,还需要进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解释和安抚工作,以确保他们理解这一政策对战犯思想改造的积极作用。这对战犯来说,既是惊喜又是震撼。每一次参观都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新旧社会的巨大


反差,激发了他们内心的疑虑和思考。

黄维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在第一次参观之前,他仍然坚守着“忠蒋思想”,心中毫不动摇。与其他战犯不同,他和李先洲两人仍然穿着陈旧的囚服,而不是政府配发的深蓝色中山装。当人们劝说他们时,他们依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立场。然而,随着参观次数的增加,每一次亲身目睹、亲历亲闻,都深刻地触动了他们的内心。


1957年,黄维和战友们参观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曾经是侵华日军细菌武器实验场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基地。厂房高大,车间宽敞,工人干劲十足,处处充满了蓬勃发展的景象。黄维和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一样,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他们回顾自己过去坐过的各种车,但都不是中国制造的。那些外国品牌的汽车穿梭在通衢大道上,而中国并未参与其中。此时,黄维站在新中国的汽车工厂,眼巴巴地看着一台台崭新的“解放牌”汽车从生产线上滚出。他们对汽车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好奇,像是母亲看着自己的婴儿一样,充满了喜爱和激动。他们触摸、看、感受,每一个部件都引发了他们的兴奋和兴趣。


这次参观经历让黄维深受启发。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不是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吗?……这不能不使我在思想感情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和震动,确实受到很深的教育。”

1959年,他们参观了北京的十大建筑,南下参观南京等地。这些经历对黄维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承认:“最大的收获是进行新旧社会的对比(参观)。”


这种有计划的参观活动,使黄维和其他战犯们的思想得以改变。这是中国共产党智慧的体现,通过让战犯亲身体验新社会的成就,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变革,进而影响他们的内心和信仰。这种政策的实施需要党和政府付出巨大努力,但它对战犯思想改造的积极作用无法估量。

这一政策的成功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原因。首先,仅仅依靠人道主义对待战犯,采用不打不骂不侮辱人格的改造方法,不能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其次,采用体力劳动或政治学习来促进改造,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可能激发那些一直坚守“忠蒋思想”的战犯反抗和抵触心理,无法达到改造目的。


通过参观活动,让战犯们融入社会,亲身感受新旧社会的对比,触动他们的内心深处,这无疑对战犯思想改造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政策的实施,每隔一两年进行一次大规模参观活动,是党和政府在施行人道主义政策的同时,为战犯的心灵转变提供的有力支持。对战犯来说,这是一次奇妙的心灵洗礼,一次走向改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战犯   人道主义   新旧   新中国   祖国   深刻   内心   思想   政策   社会   汽车   黄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