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到底有多"拗"?

王安石,这位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拗"的一位。他的"拗"程度,简直可以用"无法无天"来形容,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他的"拗"事迹。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王安石的两度罢相。第一次罢相是在熙宁七年(1074年),那时天下大旱,百姓们都快要渴死饿死了。大家都怨声载道,群臣纷纷上书要求废除免行钱政策。皇帝神宗听了,满面忧虑,心想:“这可怎么办啊?”但是,王安石却大义凛然地表示,天灾是无法避免的,要想解决问题,就得派人去治理。这就好比是你的房子着火了,你不是应该叫消防队来灭火吗?但是监安上门的郑侠却不同意,他画了一幅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皇帝,并上书力谏罢相王安石。这下子可把神宗难住了,他犹豫不决,最终还是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

可是,王安石还不甘心,他居然在同年四月,又上演了一出罢相的好戏。这次是曹太皇太后和高太后联手哭诉:“王安石乱天下!”皇帝神宗听了这话,一时间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变法政策了。于是,他再次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他观文殿大学士,还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级九转,而且还径授吏部尚书之衔。这一下子,王安石可谓是宰相变大学士,变尚书,变侍郎,变得比变色龙还多变。

不过,王安石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罢相后,还居然主动奏请皇帝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召韩绛代替自己。两人坚持要继续推行王安石制定的新法。吕惠卿一旦掌握大权,却开始担心王安石回朝,于是借办理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还搞起了李士宁案件,明显是要倾覆王安石。这下韩绛看出了吕惠卿的用意,他秘密奏请召回王安石,这一幕就好比是一出宫廷版的"金刚经",明明是同仇敌忾,却又尔虞我诈。

于是,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不知道是他的"拗"劲太大,还是皇帝实在受不了其他人的"拗",反正他又回来了。同年,他还写了一本《三经义》,还被加封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惠卿只好外调去陈州,这就好比是政治版的"踢皮球",不过皮球还是被踢回了王安石手里。

但是,王安石复相后却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新法很难继续推行下去。这就好比是王安石站在一个滑冰场上,一边是滑冰一边是溜冰,自己都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了。

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多次托病请求离职。这一幕就好比是一出宫廷版的"请辞不成反被辞退",王安石的"拗"劲依然不减。

同年,他的长子王雱病故,王安石极度悲痛。这一幕就好比是一出宫廷版的"家有喜事悲从中来",可怜的王安石,不但要应对政治风波,还要面对家庭的不幸。

十月,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外调去镇南军节度使,还兼任同平章事,判江宁府。这一下子,他从政治局势的风口浪尖,跳到了军事管理的火坑里,可见他的"拗"程度何等之高。

次年(1077年),他又改任集禧观使,封舒国公。这就好比是政治版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王安石虽然辞去宰相之职,却依然享受着一些封号和待遇,不愧是政治斗士中的"老将"。

然而,王安石的"拗"劲似乎还远未尽。元丰二年(1079年),他再次被任命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还被改封为荆国公。这一次的晋升就好比是宫廷版的"逆袭之王",王安石虽然两度罢相,却依然能够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高峰,他的"拗"劲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总结来说,王安石的"拗"程度,可以用"坚持不懈"来形容,不论是在政治风波中,还是家庭不幸中,他都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和坚持。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拗",让他备受争议,有人敬仰他的政治改革,有人则批评他的强硬作风。不管怎样,王安石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拗"的政治家,他的"拗"劲,将永远为后人传颂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神宗   大学士   侍郎   新法   宰相   尚书   宫廷   同年   皇帝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