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新军和民初的北洋军,其武器装备的来源

1894-1899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决心重建一支新型军队,巩固政权。自1895年12月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以来,陆续建立了十四城十八会的新军。当时一城有兵士12512人,十四城有175000余人;第一联有士兵4038人,第十八联有72500余人。总兵力约为25万人。对于如此庞大的军队来说,武器装备是头号问题。



事实上,新军的训练是由曾担任北洋海军中将的德国人汉纳根提出的。在原有枪械的基础上,袁世凯为汉纳根训练的新军采购了1000支六发手枪、700支曼利夏马步枪、5400支步枪、40支57毫米格鲁森步枪、500把军官挂刀。等待充实军备。到1905年,新肖战军已扩展到北洋六城。使用的武器大部分都是进口的洋货,只有少数士兵装备的是汉阳兵工厂的产品。这些洋货中,步枪主要包括德国毛瑟步枪、奥地利曼利步枪和卡宾枪;火炮包括德国工厂克虏伯和格鲁森的山炮以及法国工厂克鲁苏的野战炮。



1907年清政府提出的计划是,从全国36个城市组建新军,制式武器为6.8毫米步枪、75毫米山炮、野战炮。虽然还没有达到三十六城的数量,但是目前正在组建的新军对于武器和火炮的需求也非常高。清朝几个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远远不够,仍然要依靠从国外大量进口来弥补。差距。此后进口的步枪仍以毛瑟、曼利歇和日本30式为主,口径从6.5毫米到8毫米不等。山地野战武器仍然是德国工厂克虏伯和格鲁森的进口产品,口径有57和75毫米。



虽然清军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就引进了马克沁重机枪,但数量并不多。直到这个时候,重机枪才被大量进口。这些型号是在德国改进和制造的Maxim MG08,以及法国的Hotchkiss。 1908年,新军个别城市还从日本购买了山田式气球,用于侦察用途。 1910年,清朝已有空军。当时购买了法国沙麦双翼侦察机,并在北京南苑修建了机场进行飞行训练。



1912年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他的北洋军嫡系有13个师和17个混成旅。当时,由于我国军工落后,技术粗糙,生产的武器装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弹药仍然大部分从国外进口。

1913年,袁世凯利用五帝国主义国家银行的所谓大贷款,大规模购买武器。首先,他们从法国购买了 12 架 Gaudelon 飞机,并于 1915 年又购买了 3 架校用飞机。海军装备方面,原本想购买6艘德国火山级驱逐舰,但该计划遭到了英国的阻挠。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向奥匈帝国订购鱼雷驱逐舰。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这一计划被打断。民国初期的海军不得不使用清朝废弃的船只。



在那段深陷苦难的时期,当权者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人民生死,筹集大量资金从国外购买武器,以增强自己的权力。各派军阀互相争斗,社会动乱和国家积贫积弱不断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新军   北洋   野战炮   北洋军   山炮   重机枪   民初   法国   德国   清末   步枪   武器装备   清朝   武器   来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