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土司根本不服中央,中央是怎么彻底控制他们的?全凭两少一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制度所谓的“两少一宽”原则,指的是在处理少数民族、外国人、宗教人士犯罪时,要遵循少抓少杀,谨慎量刑的原则。历史上,这一政策曾经被实践过,其中以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最为著名。这种政策的实施巩固了中央对西南土司区的控制,使得西南地区牢牢掌握在中央的手中。土司制度中的“两少一宽”政策可以追溯到康雍乾时期,被称为“土司安插制度”。这一制度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土司区域的管控,确保了西南地区的稳定。然而,这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在西南地区,土司制度起源久远,广州的杨氏就是其中的代表。杨氏兴起于唐朝876年,自此以来播州沦为杨氏的天下。宋代时,杨氏臣服于宋朝,但播州却听命于杨氏,宋朝只能通过间接方式来统治这个地区。在明代,播州被分为二府,这标志着西南土司改土归流的开始。播州杨氏是西南土司中的代表之一,他们存在了长达720年,比许多中原皇朝的国祚都要长久。这显示出西南土司们的割据性,这种割据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清代是土司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在清代初期,清朝扶植土司,给予他们更多特权,这样做是为了削弱南明势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开始对西南土司进行改革。雍正时期,清朝进一步完善了土司的管理政策,实施了“两少一宽”的原则。土司只要不公开反叛,基本上能够保留特权和世袭,这种政策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央的宽大和魅力。随着清朝政策的实施,西南土司逐渐改土归流,最终被牢牢掌握在中央的手中。



总的来说,西南土司制度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的“两少一宽”政策为土司改土归流奠定了基础,使得西南地区最终被纳入中央的控制之下,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产生了积极影响。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土司   西南地区   中央   铁粉   宋朝   清朝   时期   原则   制度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