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唯一的儿子如今定居美国,晚年直言:母亲的遗愿只完成一半

前言:在20世纪,有这样一位英雄女儿——江姐,她为中国革命事业英勇奋斗,却在敌人手中被活活折磨至死。

江姐临终前,给儿子留下遗书,要他“以建设新中国为志气”,可没想到,多年后,儿子竟定居美国,并说自己只完成了母亲遗愿的一半。

这件事震惊了无数人,一个革命烈士的儿子,为何不完成母亲的遗志,反而去了资本主义国家?江姐的遗书里,到底写了什么,让儿子至今耿耿于怀?

江姐加盟革命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关系不睦,母亲带着江竹筠离开了自贡,来到重庆投奔舅舅。

由于家境贫寒,10岁的江竹筠就开始在重庆的棉花厂打工,白天辛勤劳动,晚上还抱着书本看,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她需要踮起脚尖才够得着机器,厂长见状特意给她做了一个高脚凳。

16岁的时候,江竹筠终于攒够了学费,进了中学学习,在学校,她结识了图书管理员丁先生,丁先生经常给她讲述中国历史,开阔了她的视野。

1935年,丁先生被秘密处决,江竹筠看见雪地里染红的血,内心万分震撼,这件事彻底唤醒了江竹筠的革命意识,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入共产党。

为了实现梦想,江竹筠开始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白天,她仍然保持着普通学生的身份,晚上则追随党组织开展秘密活动,与老师一起照顾流落街头的孤儿。

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江竹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1939年,19岁的江姐考入了重庆中国公学,和校内一群爱国青年开始密切联系。

在三年的中学生活里,江姐经常参加学生社团的爱国活动,阅读进步书刊,思想日趋成熟,经过长时间准备,江竹筠如愿加入了共产党。

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毕业后,江姐考入了重庆的中华职业学院,她学习会计知识,很快成为一名专业会计,在组织的安排下,江竹筠赴重庆进行秘密工作,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联系工作,白天是一个普通职员,晚上则是党组织的忠诚战士。

加入共产党,是江竹筠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她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所在,从此,她与党和人民结下不解之缘,为新中国的诞生奉献了一切。

江姐的革命历程

1943年,江姐接到组织任务,需要她与彭咏梧假扮夫妻,以便建立重庆的地下交通联络点,尽管从未谈过恋爱的江姐起初有些犹豫,但为了革命事业,她还是鼓起勇气接受了任务。

在长达两年的相处中,彭咏梧温和稳重的性格也让江姐倾心,1945年,在组织批准下,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江姐被安排进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深造,在学习之余,她仍然执行着重要的秘密任务,1946年,江姐诞下了她和彭咏梧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彭云。

然而,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也为了更轻捷灵活地执行任务,江姐只能将孩子暂托他人抚养,自己则重新投入革命事业中。

1948年,彭咏梧在一次暴动中不幸壮烈牺牲,江姐虽然悲痛欲绝,但她没有忘记彭咏梧的遗愿,毅然决定接过革命的火炬,完成丈夫未完成的事业。

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然而就在同年,江姐也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囚禁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遭受各种非人的酷刑折磨。

特务们意图用刑求手段噤声江姐,但这位坚强的女共产党员没有屈服或供认一点情报,在牢狱中,江姐还与狱友们秘密绣制了一面五星红旗,将对新中国的期望寄托其中。

1949年11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月,江姐被处以枪决,临终前她把筷子一点一点的磨成竹签作为笔杆子,以烧黑的棉花作为墨水,坚定地写下了遗书,托付亲人将儿子抚养成人。

遗书中,她希望儿子今后也能为革命事业贡献一生,之后,江姐以29岁的短暂生命,完成了光荣的革命使命。

正听母命,报效国家——烈士子弟彭云的人生故事

彭云承载着母亲的遗愿,在谭妈妈的悉心照料下长大,并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在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步步高升。

1965年,彭云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但他选择去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大学期间,彭云刻苦学习,深得师长喜爱。

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心帮助同学,深受同学们的爱戴,毕业那年,彭云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同学们都羡慕他的成就。

大学毕业后,彭云分配到沈阳一家工厂工作,他对工作充满热情,提出许多好的改进意见,很快便因工作出色而受到领导赏识。

1973年,彭云在一次返校活动上邂逅大学同学易小冶,两人一见钟情,并在一年后喜结连理,1975年,彭云调往北京工作,易小冶也到北京发展,一家人终于团聚。

1977年,高考恢复,彭云毅然决定重返校园,进入中科院深造,在中科院,彭云又努力学习,获得导师的高度评价。

他主动申请参加第一批留学生选拔,终于通过层层筛选成为留学生,在美国,彭云继续刻苦攻读,先后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他在多所大学任教,学生和同事都对他倾佩不已。

1987年,彭云完成学业准备回国,中科院热烈欢迎他的归来,但就在这时,一所美国顶级大学突然向彭云抛出橄榄枝,提供高薪聘请他担任教授。

彭云陷入了矛盾的心态,他想回国却也忍不住心动,经过深思熟虑,彭云做出抉择,向学校递交了离职申请,决定回国发展。

回到北京,彭云重新开始在中科院工作,然而好景不长,美国那所大学屡次发函,诚挚地再次邀请彭云加盟。

看着信件,彭云陷入了新的纠结之中,这时,谭妈妈慈爱地劝彭云,“去吧,去见识下外面的世界,长点见识总不是坏事,你要相信自己,不要被名利迷惑,记住心中对祖国的牵挂,坚持自己的初心和诺言。”听完谭妈妈的话,彭云红了眼眶,郑重地点点头。

于是,彭云再次飞赴美国,开始了新的工作,如谭妈妈所说,这对彭云来说是一次见闻广阔的机会。

他见识到了外国的先进技术,也结识了各国科技人才,工作之余,他会参加爱国人士的聚会,与他们畅聊家国情怀,每逢国庆节,彭云都会郑重地升起五星红旗,表达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时光荏苒,彭云在美国渡过了人生的大半时光,获得了成功与荣誉,然而他的内心,也一直牵挂着母亲和祖国。

他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始终保持着中国公民身份,“我是中国人,永远忠于祖国。”这是彭云的座右铭。

未圆的家国情怀

然而,他选择留在美国,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的事情也引发了祖国民众的不满,许多人批评彭云背弃了母亲烈士的遗志。

每逢提及此事,彭云都感到无限愧疚:“我只完成了母亲遗愿的一半,没有回国报效祖国,我知道大家对我很失望。”

1999年,华裔科学家事件波及彭云,他这才明白,自己终其一生可能都无法回国,彭云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他多么想完成母亲的心愿,却又无能为力。“我已经老了,回不去了。”彭云这样说道。

幸而,彭云的儿子彭壮壮成为了他的骄傲,彭壮壮博士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国,在祖国的科技事业中倾注心血。

他加入麦肯锡,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儿子的选择弥补了彭云的遗憾,这也成为他人生最大的安慰。

如今的彭云居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他仍然每天坚持做实验和写作,心中永远装着那一半未完成的梦,“我会一直念念不忘祖国,等退休之后,一定回国看看。”现在的彭云说。

历史并不完美,但它总有自己的安排,彭云与江姐的母子情深,虽然彼此生死相隔,却也在另一种形式上重逢。

彭云未能亲自回国,但他的血脉传承了他的事业,或许对彭云来说,这就是人生中最好的结局。

笔者认为

如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都源自无数烈士像江姐一样,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革命史诗。新中国必须缅怀革命前辈的付出,并保持谦虚谨慎,才能实现他们的遗愿,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彭云的故事也令人动容,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充满戏剧性,彭云与母亲之间似乎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连接。

我们要牢记历史,但更要面向未来,未来路还长,我们仍需努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遗愿   美国   普林斯顿   自贡   儿子   母亲   遗书   重庆   烈士   新中国   晚年   祖国   秘密   事业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