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台又惹争议!赛后强逼全红婵受采访太强势,全宝满脸惊恐惹人怜

近日,蓝台在一场篮球赛后采访中,强行让球员全红婵受访,全红婵脸上明显流露出不自在和惊恐。

这一行为引发争议,有网友称蓝台采访态度过于强势,不够体贴球员感受。

体育比赛采访应尊重运动员的隐私和情绪

10月3日,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全红婵在亚运会女子跳水比赛中以出色的发挥夺得金牌,这个结果令全国观众为之振奋。

然而就在比赛结束后,一段全红婵被蓝台记者采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

视频显示,全红婵原本并不想接受采访,只想结束后回到后台休息。

但是一名手持蓝台台标的男记者强行要求全红婵留下接受采访,语气非常强势。

在记者的逼问下,全红婵只能不知所措地回答问题。

这位记者不仅提出了身高体重等运动员的核心秘密问题采访结束后还强制要求全红婵比出一个“心”的手势。

这段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大量网友对这位蓝台记者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

网友们认为,记者的采访方式非常不专业,没有尊重运动员的意愿,也没有保护运动员的隐私。

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学会用温和而不强势的态度采访,不能强迫受访者回答他们不想回答的问题。

此外,一些网友也对蓝台电视台的采访素养提出了质疑。

电视台应该选择专业的记者,并对其进行系统培训,不能让这样的低级错误发生。

这不仅有损电视台的形象,也让人怀疑其采访守则的规范性。

相比之下,全红婵作为一位运动员,展现出了非常好的态度和脾气。

虽然处在被强制采访的难堪境地,她还是保持着谦虚和礼貌,这让人对她刮目相看。

我们应该关注运动员背后的故事,而不是仅仅把他们当作新闻的工具。

如果没有新闻报道,实在不行你就播天气预报。

体育记者需要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专业的报道方式展现体育精神的真谛。

同时,各大媒体也要加强内部管理,杜绝此类不专业的记者存在。

只有让体育赛事回归本质,运动员和观众才能真正享受竞技的快乐与激情。

更具体来说,这次事件中,记者提出的问题可谓莫名其妙。

首先,问全红婵是否变得“更成熟”本身就很难回答,因为“成熟”这个词语本身就很抽象,运动员可能很难界定自己的成熟程度。

其次,问全红婵的身高体重更是让人匪夷所思,这明显触碰了运动员的隐私底线。

最后,强制要求运动员比出手势的做法也非常不专业,完全没有考虑运动员的感受。

这位记者的问题似乎都源自对采访对象的漠视和对采访目的的误解。

作为一名专业记者,他本应该准备充分的问题,这些问题应针对运动员的技术、心理准备、家庭支持等方面,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成熟”或过于私密的“身高体重”。

即便要提出稍微敏感的问题,也需要征得被采访者的同意。更不应该在采访结束时强迫运动员进行不必要的互动。

这次事件对中国的体育报道是一个警示。

采访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专业伦理作为内在约束。记者要从心态上尊重每一位运动员,不能将采访当成个人成就。

运动员也不是新闻的工具,而是应该被倾听和理解的个体。只有建立起这样的价值观,中国的体育报道才能走向专业和进步。

要知道,采访的这个奥运冠军,她在生活中也只是一个小女生,应该给予更多包容,语气未免过激了一些。

况且她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全红婵:奥运冠军的辉煌与坎坷

14岁的全红婵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夺得10米跳台金牌,成为中国跳水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冠军。

这场胜利不仅让她一战成名,也改变了原本贫困的家庭状况。

然而,在她引来媒体追捧、品牌商青睐的同时,她和家人也遭遇了来自公众的误解。

被网友视为“天之骄子”到被批“炫富”再到“比赛失利”引来谩骂,短短几年,她经历了大起大落。

这些经历成就了一个拥有惊人天赋却又脚踏实地的运动员,也让人反思名利双收的难题。

全红婵出生在广东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家里条件极为简陋。

妈妈在她很小时就因交通事故导致腿脚不便,需要长期靠拐杖行走,严重影响了家庭的生产力。

为了分担家庭负担,哥哥只读了几年书就不得不辍学打工。父亲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生活非常困难。

7岁那年,全红婵被村里的跳水教练陈华明相中,带到当地的体育学校学习跳水。

一开始,她非常害怕10米高的跳台,连走到边缘都需要鼓起极大的勇气。

但是,教练和家人都鼓励她要努力,说如果将来获得奖牌,不仅可以脱贫,还能为母亲治病。

于是,全红婵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每天重复跳水的基本动作数百遍,努力克服恐高心理。

经过几年,她的跳水技术已臻化境,顺利进入广东省跳水队。

那年,全红婵首次进入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

她才刚刚融入团队,面对许多老队员还有些拘谨。

但是为了争取参赛资格,她日以继夜训练新动作。

仅用3周就完全掌握了一个艰难度数极高的后三周半跳,这在教练看来可谓天赋异禀。

最终,全红婵在国内选拔赛中力压多名老将夺冠,获得东京奥运会参赛机会。

那一刻,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因为她离实现为母亲治病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在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以完美发挥夺得女子10米跳台金牌,同时打破了该项目的历史纪录。

当媒体问到首金夺冠有何感想时,她说会用奖金治好母亲的病,让这个家再也不愁吃穿。

她这番发言感动了无数观众,人们纷纷称赞她孝顺。

冠军后,她也受到了各方追捧,不断有品牌商与代言邀约、以及自称远房亲戚前来看望。

起初,一家人对这突如其来的名利双收有些不适应,但也欣然接受。

全红婵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国奥运跳水冠军后,也受到跳水皇后郭晶晶的公开称赞。

然而,高知名度也给这名少女带来压力。

全红婵回乡探望父母时,许多自称“亲戚”的人纷纷前来拜访,家中被礼物塞满。

更让人不解的是,全红婵的父亲盖了一栋普通两层别墅,就遭到“暴发户”的批评。

这么多年来都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现在终于有能力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然而网上很快就出现反对的声音,质疑他们“炫富”、“挥霍女儿奖金”。

其实他们只是盖了一个与村里相当的砖混房子,并没有奢侈之举。

面对误解,全家选择不予理睬,只是静静生活。

2022年,18岁的全红婵再次参加亚运会,却因最后一跳失误只获银牌。

她一时难以接受失败,在颁奖台上痛哭流涕。

随后,又有网友指责她“嘴上说要为母亲治病,却去夜店狂欢”云云。

其实这纯属捏造,但在网络谣言颠倒黑白的情况下,她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本不应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我们应该给她时间成长,而不是对一个孩子太过严苛。

在争议中,也有声音为全红婵辩护。一个16岁的孩子不该承受过高期望和质疑,她需要时间成长。我们应该给予她鼓励,耐心等她继续发光。

全红婵的母亲也一直在旁细心关怀女儿。

面对各种不合理的批评,母亲耐心地告诉全红婵,这些都是对她胜利的祝贺,不必太过在意。全红婵的父亲选择沉默以对,继续监工确保新房如期建成。

结语

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切,全红婵走过了不易的道路。

她的故事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种种矛盾:贫富悬殊、名利双收的难题、以及网络暴力泛滥。

但我相信,具有极强拼搏精神的全红婵一定能战胜困难,重新找回状态,向着新的目标继续奋力前行。

她的经历也在提醒我们,不要只看结果,而要多为遇到困境的人保留同理心。

全红婵的成长历程激励了一代年轻人,她的努力与坚韧值得尊敬。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欣赏他人成功,用祝福取代攻击,这样社会就会更温暖。

全红婵需要一个正常的成长空间,我们应该给予她时间与鼓励,等待这个阳光自信的少女继续在赛场上绽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采访   目的   跳台   东京   赛后   跳水   惊恐   中国   运动员   误解   强势   成熟   母亲   记者   家庭   网友   体育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