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钱不要命!将核心军工交给中国生产,促使我国军工大突破!

文 | 过目不忘鲁状元

编辑 | 过目不忘鲁状元

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制造业也在国际上获得认可。许多外国企业选择将商品的制造外包给中国,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获得优秀的质量。

美国企业也在这些国家的行列之中。但让美国公司没想到的是,原本是为了降低成本的一件事情,最后却让美国政府“吃了个大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阻拦索的重要性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决定着其在社会上的话语权,而海上力量更显得尤为重要。

而海上的霸主,则非航空母舰莫属。不过,航母要想发挥最大的威力,就必须要和舰载机搭配使用。而要想舰载机能够在航母上正常起飞和降落,阻拦索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配件。

因为航母的跑道长度有限,如果让舰载机降落之后自己减速滑行,那么很快就得掉进海里,所以航母必须要装上阻拦索,帮助舰载机迅速将速度降下来。

但不是随便一根钢索就能当阻拦索,要知道,一架舰载机轻则十几吨,重则30吨以上,再加上降落时速度非常快,所以阻拦索要承受的冲力也非常大,普通钢索根本拉不住。

所以,制造阻拦索需要特殊的工艺,才能适应如此严苛的工作环境。而当时拥有航母的几个国家,制造阻拦索的工艺都不够成熟,制造出的阻拦索甚至出现过意外事故,美国也一样。

2003年9月11日,美国一如往常进行军演,航母舰队在海上航行,一切顺利。美军本来已经放松了警惕,以为这次军演也会像之前也一样圆满结束。

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序号为F/A-18的舰载机,在着陆时发生了意外。

原本F/A-18只要准确降落在跑道上,让尾部的挂钩勾住阻拦索,再进行减速,就能平稳地停下来,但是在进行这一步骤的时候,阻拦索却瞬间断裂。

绷紧状态的绳索断裂之后会回弹,阻拦索也不例外,断开的阻拦索在甲板上迅速回弹,波及到了当时在场的人员。

在大家反应过来四散逃跑的时候,阻拦索就已经横扫一大片,有些没那么幸运的,甚至被阻拦索打断了腿。现场极为惨烈,其中一些士兵也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这次事故是美军部门的疏忽所致,但也体现出了阻拦索质量的重要性。所以,这场意外发生之后,美国加大了对航母各部门的监管力度,其他国家也引以为戒,对阻拦索的质量严格把关。

被技术限制,中方苦恼

如今我国已经拥有了3艘航空母舰,海军实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在30年前,我国一艘航母也没有,甚至苦于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对建造航母的技术也是一无所知。

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继承了“半成品”航母瓦良格号,但是因为经济因素,乌克兰没有能力继续打造它,于是决定对外出售。

中国觉得这是个研究航母的好机会,说不定买下这艘“半成品”,中国就能参透制造航母的技术。

心动不如行动,中国摩拳擦掌准备竞拍瓦良格号,但是美国却搞起了“小动作”,不允许瓦良格号以军事用途竞拍。

于是贺龙元帅的小儿子贺鹏飞想到了一个“迂回战术”,美国不让以军事用途竞拍,那就以个人名义竞拍,再捐赠给国家。

贺鹏飞找到在香港经商的徐增平,对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徐增平当即表示愿意帮祖国这个忙。

但竞拍之下,瓦良格号的价格竟被抬高到2000万美元,在现在看来,这些钱根本不算什么,但那是1990年代,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巨款。

很显然,徐增平一下子根本拿不出2000万美元,于是他找到了中国金融业的两颗新星——泰信达公司的吴巍和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

在这些爱国人士的努力下,瓦良格号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来到中国。但这时的瓦良格号已经被乌克兰拆得七七八八,基本上只剩下一艘空壳,几乎所有的配件都被拆掉了,包括阻拦索。

以中国当时的生产技术而言,完全达不到生产阻拦索的标准。尽管徐增平等人一再向乌克兰提出异议,表示当时合同可不是这样签的,但是乌克兰充耳不闻。

阻拦索不能没有,所以中国一边组织研究人员加快研发进程,一边在国际社会上寻找购买渠道。

但寻来寻去,没有合适的卖家,大部分国家与阻拦索相关的工艺都不够成熟。最后,只有美国的阻拦索符合标准。所以,中国找到美国准备购买阻拦索。

美国仿佛早已料到了一切,在中国说明来意之后,美国立即爽快地答应可以把阻拦索卖给中国。

事出反常必有妖,果不其然,美国开口要价1000万美元一条阻拦索!按照当时国际上的市场价,阻拦索正常的价格是150万美元一条,美国开口就是原价的7倍!

更何况,阻拦索在使用中算是消耗品,每艘航母上要装4条,而每条阻拦索的使用寿命也很短,大概100多次。航母上的舰载机那么多,一条阻拦索根本用不了多久就得被淘汰。

美国这是看准了中国的刚需,所以坐地起价!但中国也不是“冤大头”,肯定不会拿1000万美元去买一条阻拦索。

因此,中国把希望放在了阻拦索的研发上,组织大量的研究人员,并且在社会上发出招标,寻找合适的生产企业

而就是这一招募,还真的让事情迎来了转机。

中国公司生产阻拦索

当时中国海军把阻拦索的指标放了出来,公开招标,找寻合适的生产企业。这时,河北的一家公司光速应标,说不用研发了,有现成的。

这下很多人都懵了,一家私人企业怎么会制造航母阻拦索?这家公司是不是搞错了数据,或者成心吹牛呢?

经过调查,这家公司还真没说谎,他们确实在生产阻拦索,而且工艺非常成熟。公司老总还表示,这制造阻拦索的工艺还是美国人教的呢!

原来,因为阻拦索的消耗量大,所以美国需要不断的供应,但是美国本土的人工费用昂贵,生产成本很高。为了降低成本,美国企业只能将生产阻拦索的各个环节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公司。

这样一来,生产一条阻拦索就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折算下来,成本其实并没有降低多少。为了能获取更高的利润,美国公司想到了把业务再外包给成本更低的公司。

他们找上了河北这家公司,生产线的制造工艺非常成熟,只要能掌握相应的技术,完全能够制造出符合美国要求的阻拦索。

于是美国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把生产阻拦索的技术教给了河北的这家公司,但为了不被察觉实际用途,他们成立了一家皮包公司,谎称这些“绳索”是有其他用途。

河北这家公司也没有多想,再加上美国人给出的价格确实很高,尽管生产阻拦索有很大的难度,但这家公司也坚持了下来。

直到中国向社会招标,公司负责人看到这些指标非常眼熟,经过仔细比对,发现就是自家生产的“绳索”,他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美国人交给自己生产的就是航母上的阻拦索!

于是河北这家公司这才迅速应标,在他们的帮助下,没过多久,中国的研究人员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发出了在中国航母上使用的阻拦索,为中国海军解决了一大难题。

结语

百因必有果,美国现在就算后悔也没用了,有了研制阻拦索的经验和教训,中国自主研发的进程也突飞猛进。

如今中国的军事实力早就变得强大,美国就算再想进行技术封锁,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美国   中国   乌克兰   钢索   国军   河北   绳索   军工   航母   研究人员   海上   用途   成熟   核心   工艺   国家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