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国人为什么叫“东亚病夫”? 看这些照片就知道了

“东亚病夫”的口号是什么时候出来的?答案应该是1896年,一个英国人在英国人主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登载了一篇文章,里面用“东亚病夫”描述了当时段的中国人。让人心塞的是,这份报纸在上海创办,只不过背后的投资人是英国人。

还有一件令人心塞的是,其实最开始说中国人是“病夫”的还是中国人自己。当时洋务运动的兴起,水师的壮大一度让中国人看到国家兴旺的希望,然而,随着甲午战争的全面失败,中国人陷入彻底的反思声浪中,当时的国人被鸦片所侵害,每个人都是面黄肌瘦,所以当时的改良派思想家,后来担任过京师大学堂校长的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原强》称:"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中国者,固病夫也。"一些爱国志士也提出“医国先医病夫”的口号。

所以追溯“东亚病夫”的源头,是中国人自己给自己冠的头衔,小说家曾朴在写《孽海花》一书中,用的笔名就是"东亚病夫"。

但真正让“东亚病夫”闻名世界的还得是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那一年,中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向奥运会组委会申报了30个参赛项目,派出了69名运动员参赛。但显然,那时候的运动员没有接受系统和科学训练的客观环境,自然也就没有哪怕是一个人获得好成绩回归。当他们回国时,要在新加坡停留,当地报社知道后,就借用了一幅外国漫画以“东亚病夫”为题嘲笑中国人,从此,“东亚病夫”在西方世界流传,其他国家的人民纷纷用这一词来嘲笑中国人。

只不过这一笑,就持续近50年。一直到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摘下第一枚金牌,中国人似乎才正式地彻底地击碎"东亚病夫"的称号

今天小编给大家看一组晚清时期吸食鸦片后的老照片,或许你就知道为什么清末人们会被叫做“东亚病夫”,那时候的中国人为何那么弱小了。

这是“黄毒”一起,指不定还会“赌”两局,“黄赌毒”俱全。

抽大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很多时候,它是一个家族一起。

虽然抽的家徒四壁,虽然已经没什么可变卖,但只要有大烟抽,就无所谓其它。

女人也抽大烟。在清朝末年,抽大烟的女人比比皆是。

背景是孔圣人,一个女人正在读书,其她几个女人躺下享受大烟的快乐。

看着骨瘦如柴的身体,都是抽大烟抽的。

这女人抽大烟抽的一点精神都没有。

一个个抽大烟都抽的躺下去了。

历史告诉我们,毒品一定染不得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东亚   病夫   林西   甲午战争   黄毒   大烟   人心   清末   鸦片   英国人   中国   运动员   国人   口号   奥运会   中国人   照片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