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缉犯到“最高机密”,令美国“忌惮”的巨星,是最该记住的人

#秋日生活打卡季#

华人星光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4载,

逢迎盛世华诞。

我们能有今天的普天同庆,

仰赖于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人们。

而在这群人中,

有这样一位传奇“大人物”

他曾是东躲西藏的“通缉犯”,

可后来却成了“国家最高机密”。

美国人对他“忌惮”不已,

曾经专门派人来中国见他,

他们疑惑这位强劲的对手,

该有多厉害。


他叫:彭士禄。



彭士禄的出身不凡,

他的父亲,

是赫赫有名的革命战士彭湃

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本出身地主家庭,

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成为“农民运动第一个战士”,

彭湃真正意义上建立了,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彭湃


彭士禄的母亲蔡素屏

中共苏维埃妇女主席,

因为领导农民运动,不幸被捕。

1928年,她被大麻绳五花大绑,

背上插着标签,

神态自若走向刑场,

一路高呼“农会万岁”,“共产党万岁”,

在敌人的枪口下,

蔡素屏视死如归,壮烈牺牲......


蔡素屏


失去母亲那一年,彭士禄年仅3岁,

第二年,

父亲彭湃又不幸在被捕,

生命的最后时刻,

彭湃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

彭家,满门忠烈:

为了革命,

彭湃的三哥彭汉垣、七弟彭述、

侄儿彭陆相继牺牲......

彭家共有六位英雄献出生命!


成为孤儿那年,彭士禄年仅4岁,

为躲避国民党“斩草除根”,

他被先后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



他才4岁,

就成了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

不幸的是,

他还是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狱,

受尽折磨,

他们逼问养育他的两个“妈妈”:

“他是不是彭湃的儿子!”

两个“妈妈”直到被活活打死,

都没有承认......

在狱友的掩护下,

差点被饿死的彭士禄逃出了监狱,

不到10岁的他一路乞讨。


1940年,

当周恩来派人找到15岁的彭士禄,

一句“孩子啊,终于找到你了!

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

让颠沛流离的彭士禄,

总算结束了东躲西藏的日子。



吃百家饭长大的彭士禄,

忘不了父母为革命的牺牲,

忘不了几十位“母亲”对他的抚养,

更忘不了“妈妈们”,

是如何用她们的命救了他的命。

这些都让彭士禄,

坚定了“愿将此生长报国”的信念!



1951年,

彭士禄获得留学苏联名额,

也是这一年,

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个巨大的“黑色水怪”潜入太平洋,

游过墨西哥,

来到南美洲,再横穿大西洋,

最后回到美国东海岸,

而这一切所消耗的全部动力,

仅仅是一块高尔夫球大小的铀燃料!


“大水怪”令举世轰动,

这就是原子弹之后,

再度让世界震惊的,

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

而推动这个庞然大物潜行的,

就是尖端技术:

原子能核动力。



世界进入了“潜海”时代,

中国迫切希望能有一批,

未来能研发“核潜艇”的专业人才。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

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

陈赓问他: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

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

你愿意改行吗?”

彭士禄回答: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改行的日子每一天都好像在“打仗”,

“我们从未在晚上12点以前就寝过,

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一头扎进去,

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那样。”

而当他带着满腔报国热血回国后,

竟悄无声息“消失”了......


1956年,彭士禄(前排右一)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深造


1959年,毛泽东访苏,

提出中国也想要研制核潜艇,

希望苏联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没想到赫鲁晓夫傲慢地回应:

“你们中国搞不出来,

只要我们苏联有了,

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苏联甚至提出,

在中国建设供苏联潜艇停靠的基地!


毛泽东顿时勃然大怒,厉喝:

“过去外国人占领我国多年,

今天乃至以后,

中国绝对不允许任何人,

为了自己目的使用我国领土!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然而,

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

简直比登天还难!

缺乏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

甚至核潜艇长什么样,

大家都没有见过!

我们急需一批拓荒者,

刚刚回国的彭士禄,

成为要走这条“登天之路”的一员,

加入这项国家机密,

意味着一生的隐姓埋名,

彭士禄,

一踏上祖国土地,就“消失” 了。


1962年2月,彭士禄作为核心人员,

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

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他仅有的参考资料,

是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图片,

还有一个从美国商店,

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


而真实的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

全艇设备、

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

5万台器件,

电缆总长近百千米,

管道总长30余千米。

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

反应堆的研制,

更是像“神话”一样可望不可及。



这条筚路蓝缕的路,

彭士禄带头上了。

1967年,

他被任命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

基地副总工程师,

后被正式任命为

中国核潜艇工程第一任总工程师。


彭士禄说:“那时候,条件艰苦啊,

我们后来都能够干出来,不容易!”

最开始,

好不容易找到的外文资料全是英语,

可研发人员几乎都不会英语。

彭士禄组织了集体英语学习。

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

甚至上厕所也背,

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单词才睡。

经过两年努力,

核潜艇研发全室,

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

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

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研发走的每一步都是十分艰难,

一个螺丝钉,

大家都要研究匹配半天。

生活条件也苦到难以想象,

彭士禄说:“那时候,交通不便,

我们吃住都在工地上。

环境嘛,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

每天起来,浑身的包,

抓破了就流脓......

我们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的,

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时,

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

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

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

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

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


85岁的设计专家张敬才回忆,

当年经常看到,

彭士禄深夜里穿着大裤衩,

汗流浃背在办公室里加班演算的样子,

他是总师,

可哪有一点大领导的样子?


数年的付出,

彭士禄带着一群“门外汉”,

逐渐掌握核动力装置原理及各系统、

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

中国,悄无声息地,

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他是全体研发人员的“主心骨”,

还有个绰号,

是“彭大胆”“彭拍板”。

因为在潜艇核动力设备开发前期,

许多人对核动力知识几乎为零,

在某个问题上,

时不时爆发激烈的争吵,

每次彭士禄都对研究人员说,

“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

根据实验结果,

我来签字,我负责!”



敢这样“大胆”拍板,

彭士禄并非有勇无谋,

而是早就做到了胸中有数。

他说:

“成功的实验背后有个秘诀,

就是一定要用数据说话。”

他往往第一句话就问:

实验数据呢?

你们瞒不了我,我是要自己算的!,

然后摸出随身的计算尺和公式,

现场就算。

大国重器,至关重要,

非学识渊博者不能拍板,

非胸怀坦荡者不能拍板!


彭士禄工作用过的计算尺


1970年,由彭士禄领军建造的,

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

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

相应的反应堆功率达99%,

指挥长眼含热泪宣布:

核动力装置的最后瓶颈,

终于得到突破了!


大家欣喜若狂准备庆祝一下,

却发现不见了彭士禄,

他正闷头睡大觉呢。

为了这一刻,

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睡觉了。



而就在核潜艇进行最后调试工作时,

突如其来的剧烈胃疼,

让彭士禄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

他捂着肚子缓缓蹲下........

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

这一次手术,

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

他才49岁,

过度的操劳,消耗了他的健康。

可他说:“我喜欢这个工作,

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大国重器,拿命铸之。

1970年底,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第二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首次以核动力驶向试验海区。

1974年8月1日,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中央军委发布命令,

命名其为“长征”一号!



至此,中国成为继美英后,

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当年,毛主席说: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而彭士禄的带领下,

中国仅用十三年,

就走完了美苏用二三十年,

才走完的核潜艇研制之路,

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


而核潜艇下水的那个夜晚,

庆功宴上彭士禄足足干了一斤白酒,

这位当年回国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头发几乎全都白了......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四位总设计师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第一代核潜艇成了,

但对彭士禄来说,

报国之路永无止境。

是他,

力推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建设;

是他,

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总体设计工作;

还是他,

1988年,

组织建造我国第一座商用大型核电站:

秦山二期,

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

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多年来,彭士禄被誉为,

我国核动力领域开拓者和垦荒牛。

然而他,

从来不计较名利得失,

也从不提出个人要求。

1978年,

当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时,

他正在工地上,有人通知他去领奖,

他根本不知自己是受奖者,

还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



身为核潜艇总设计师,

他可谓居功厥伟,

身为核电站奠基者,

他可谓肩负重担。

这样一位“大国巨星”,

他配得上国家给的任何奖励,

然而别人的房子是越调越大,

他却把大房子让给别人,

自己搬到老旧的单元房里。

无论他当了“总师”还是“部长”,

他始终住在这里!

家具都是好几十年前的了.......



他总说:国家给我的太多了。

其实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

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2017年,92岁的彭士禄,

和另一位核潜艇总师91岁的黄旭华,

共同获得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

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尽管两位老人都不承认

自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

但网友们还是很好奇,

甚至在网上提问,

二老到底谁才是“中国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比黄旭华年长3个月,

彭老是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

黄老是第二任总设计师,

张金麟,

则是第三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对于谁才是“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问题,

彭老说:“中国的核潜艇事业,

不是一个人两人所能及的,

是全体参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有一个群体,

名字叫核潜艇人!”



2016年9月2日,世纪级别的会面,

核潜艇三位巨头,

91岁的彭士禄,

90岁的黄旭华,

80岁的张金麟再次相聚。

这个时候,彭老住院了,

黄老和张老带着鲜花,

祝福彭老像花儿一样身体好!


华人星光

,赞2045


2018年,

黄老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他带着鼻饲管,坐在轮椅上,

人生的最后时光,他完全无法进食,

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



2021年,沉痛消息传来,

一代巨星,

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者:

彭士禄,

静默地,永远地离我们而去,

享年96岁。


基辛格曾说:

“中国人,

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时代惊涛骇浪,

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一穷二白的年代,

他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他正如深海中的潜艇,

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正是因为有他,

中国才能在世界挺起胸膛!


今时今日,

逢迎国庆74周年,

在欢度佳节的同时,

我们也会永远铭记,

托举起盛世中华的大国脊梁:

彭士禄!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美国   苏维埃   计算尺   苏联   核动力   通缉犯   核潜艇   拍板   核电站   潜艇   机密   中国   大国   巨星   装置   设计师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