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岁成为师政委,大授衔时却怒撕肩章,从此再也没穿过军装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革命历程中,有一位英勇的战士,他的故事鲜为人知,但他的坚韧和信仰,值得我们深刻铭记。段苏权,他的一生,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一位民族英雄。



段苏权并非贫困之家的孩子,他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生活相对优越。父母的支持本应让他过上舒适的生活,但在14岁那一年,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离开学校,加入了共青团,投身革命事业。这一决定让他踏上了与众不同的道路,他选择了加入红军,成为了一名文职宣传部门的干事。



在部队中,段苏权展现出了出色的表现,多次升迁,成为副师级的干部。然而,他并非上前线杀敌的勇士,而是负责宣传工作。尽管如此,他的才能和贡献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他的机会在1937年到来,当时,我军向川贵地区转移,遭遇到敌人的围剿。为保护大部队,段苏权被任命为一支独立师的政委,负责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这一任务充分体现了贺老总对他的信任。



独立师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为保护大部队的安全而努力。然而,缺乏粮食供应,战士们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最终,独立师不得不撤退,但这个撤退在敌人的设计之下,他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近千名战士牺牲。段苏权也在此次行动中受伤,脚部负伤严重,行动受限。



段苏权明白自己在现状下只会成为部队的累赘,于是他决定留在一户农家休养。然而,当地的反动民团开始搜捕逃兵,他及时离开了农户家,艰难地乞讨回到了家中。经过医生的治疗,他逐渐康复,但此时,父亲担心他的安危,坚决不同意他继续寻找部队。于是,他被送去中学继续念书,暂时离开了革命前线。

然而,1937年,段苏权得知八路军成立的消息,他放下学业,前往太原寻找大部队。在那里,他再次见到了老首长任弼时,他的坚定和信仰让他得到了组织的认可,被派往延安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段苏权的事业继续发展,他成为了空军副司令员,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坚强的指挥。然而,他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的一次事件,让他的生涯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转折。原本应该授予他中将军衔,却只得到了少将军衔。尽管感到不满,他无法改变这个结果。他将肩章撕扯下来,表示不再穿上军礼服,这成为他一生的坚持。

1993年,段苏权与世长辞,结束了自己坎坷而辉煌的一生。他曾经的救命恩人是一户农民,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为了报答他们,段苏权竭尽所能,甚至出资修建了一座桥梁,以方便当地居民的出行。

段苏权,他是一位坚定有信仰的革命战士,他的故事是革命历程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体现。他的坚韧和忠诚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佩。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共青团   民团   延安   肩章   军衔   政委   军装   坚韧   前线   战士   部队   历程   敌人   本文   独立   作者   内容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