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再次夺冠:家里盖百万豪宅引争议,全家都靠全红婵?

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关注”架起与历史沟通的桥梁,让文字活跃现实。

所谓“海水不可斗量,人心不可尺度”,虽然原文是“虚空”,但有时人心往往比虚空更加深不可测。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身边都会出现这样一群人,他们可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但却见不得对方超越自己,就比如网友口中“有钱就变了”的全红婵

随着近日杭州亚运会的打响,各个国家都展现了不俗的竞技水平,我国也在多个项目摘金、破纪录,而这都是每位运动健儿辛勤付出的有力证明。

不过相比于游泳、乒乓球等项目的顺风顺水,我国一向引以为傲的跳水,却有些差强人意。

这倒不是说跳水的成绩不好,而是发生在跳水队员全红婵身上的事情,太过离谱。

全红婵来自广东湛江的一个小村庄,当周围的邻居都陆陆续续盖上小洋楼后,全红婵家还住着八十年代的破瓦房

全红婵的兄弟姐妹众多,家里靠着几亩果园生活,母亲还不幸出了车祸留下病患,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甚至在全红婵成名后,她就曾表示,自己从来都没有去过动物园,也没有去过游乐场,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上一包辣条

好在村里的人都比较善良,他们时不时的就会给全红婵家里送些生活用品,在当时看来这是邻居们的互帮互助,但世事无常,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物会一成不变,当双方的身份地位发生变化之后,村民的善意也会让人如鲠在喉

全红婵从小就喜欢待在水里的感觉,当周围的孩子们听从父母的教诲看见水就躲的时候,只有全红婵会旁若无人的在水里玩耍,因为平日里懂事的她经常会替父母担忧,只有待在水里时,全红婵才会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但家里的条件实在太差,就连供几个孩子上学都需要靠抓阄来决定,也许是上天眷顾,全红婵在7岁时,被教练陈华明发掘,从而开始学习跳水。

全红婵这一路走来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但真正值得感谢的还是她自己。

全红婵心里非常清楚,她和身边的队友不同,队友们跳的不好还可以回家当小公主,继续接受学业,但全红婵不行,如果她跳的不好,那她只能回到山村,然后继续做那个接受别人“施舍”的穷人,所以全红婵没有退路。

陈华明教练曾经评价过全红婵,天赋较为出众,综合能力强、爆发力突出,且冲劲十足,但最关键的是全红婵坚韧不拔、拼搏向上的斗志。

所谓“温饱思淫欲”,当一个人习惯生活在舒适的圈子里时,他的精神、棱角都会被磨平,只有在极端的环境中,才能爆发出更深的潜力,而全红婵就是后者,从小艰苦的生活环境,不仅让她具备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让她懂得了居安思危的道理。

全红婵背地里的努力很少有人知道,但从落水时的“水花消失术”就能证明,男子运动员彭剑烽曾表示,动作是每个运动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压水花只能靠夜以继日的刻苦努力,而全红婵的“三连跳满分”、“水花消失术”,则恰恰证明了她背地里的付出。

在感情中,真诚加浪漫是必杀技,那在人生中,或许天赋加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很幸运全红婵具备了这两个因素,所以她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自己。

其实放眼偌大的跳水界,哪个不是超凡脱俗的天才妖孽,比如和全红婵并称“双子星”的陈芋汐,她的父亲是名体操运动员,母亲更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副教授,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不管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专业基础,陈芋汐的起跑线都要远远高于全红婵。

但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陈芋汐的优秀毋庸置疑,这从她斩获的金牌数量就可以看出,并且陈芋汐也多次打败全红婵,但她却始终不能稳压全红婵一头,甚至当陈芋汐和全红婵同时夺冠后,媒体的宠儿是全红婵而不是陈芋汐,这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寒门贵子”,一个从半山腰登上山顶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到从山底爬到山顶的人,需要付出多少辛苦。

媒体之所以会大肆宣扬全红婵而不是陈芋汐,就是因为全红婵家境贫寒,她本人更单纯、质朴,更接地气,这样一个“草根逆袭”的范例,会影响更多同样深陷泥潭的后辈。

但说到底全红婵还是一个16岁的小女孩,这一点从9月26日,她落地杭州机场,背着挂满小乌龟玩偶的书包上就能看出来,不过这次亚运会全红婵的状态有些起伏。

在前段时间的选拔赛中,全红婵输给了陈芋汐拿下银牌,或许这对她的心情会有些影响,但更多的可能还是因为成名后带来的“痛苦”

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一举夺魁之后,她的名字就响彻全国各地,但要说最高兴、激动的还是全红婵出生的村子。

在全红婵还没到家时,她的家门口就已经围满了村民,甚至还有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亲戚,并且每个人都拿着手机想要和奥运冠军合影,而全红婵的父亲更是准备了两桌酒席来庆祝。

不过当时全红婵的家还是以前的破房子,没有丝毫的变化,而全红婵在夺冠后接受采访时,她也表示,自己只想多挣些钱给母亲治病,这样一位不忘初心的典范属实难得,因此网友们也没有吝啬对全红婵的赞美之言。

当地政府为了表彰全红婵的付出,也给了一些经济补助,而全红婵除了给母亲治病,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家人住上宽敞的房子,于是她就打算让父亲给家里翻新一下,可就是全红婵的这个想法,让她背上了“骂名”

父亲开始动工之后,为了记录建造房子的过程,他每天都会拍下视频分享给身边的人,起初在房子还没成型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的提出建议,但随着房子完工,原本谏言的人也都闭上了嘴。

有人说,“红了就是不一样,连房子都比别人的好了”,

“她家之前不会是在装穷立人设吧?”

...

其实全红婵家的新房子在村里并不突出,但还是招来了网上很多的“抨击”,甚至就连以前特别热情的邻居,也开始变得敷衍,而这就恰好验证了开头的那句“海水不可斗量,人心不可尺度”。

外界已经习惯了全红婵“穷人”、“草根”的形象,这样他们才会打开自己的同情心,因为自古以来都是“富人可怜穷人,而没有穷人可怜富人”,所以这些人打心底里觉得,自己比全红婵高出一等。

但现在好了,“穷人”站起来,哪怕穷人还是那个老实本分的穷人,也没有人会再相信了,因为那些自持高贵的人已经被恼羞成怒充斥了头脑,所以他们以前的同情也全都变成了恶语相向。

反观全红婵,她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每天的训练已经筋疲力尽,她也在竭尽所能的为国家带来荣誉。

虽说“有国才有家”,但对全红婵来说,她所获得的那些冠军也间接变成了扔向家人的火把,赢得越多家人受的委屈就越大。

这也难怪全红婵在最近的比赛中,一直向教练抱怨“太累了”,别说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就是一个正值壮年的男子,都难以承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全红婵也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她也会累也会伤心难过,但希望她永远不要因为外界的声音而否定自己,因为全红婵真的很棒。


【免责声明】文章事件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分享国际时事,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就事论事请勿对号入座,并未上升到人身攻击。如涉及事件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请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家里   都会   人心   水花   杭州   跳水   豪宅   穷人   天赋   运动员   教练   家人   父亲   母亲   房子   身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