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如果继续用打补丁方式应对改革呼声将难有作为


中国股市要以改革焕发活力

改革是最艰难的。但是,任何天翻地覆的巨变无一不是通过深化改革打破常规实现的。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源自于中华民族果断挥动如椽巨笔,铭刻改革雄心壮志,咬定青山,锲而不舍,砥砺前行,我们实现了西方需要200多年才能达到的巨大成就。

同样,中国股市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这一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的产物,在我国初始阶段,鉴于国情需要,其核心职能基本是承载为国企改革融资踏出一条活路的探索者。确实,中国股市为推动国企改革,打破大锅饭铁饭碗贡献巨大。但是,其一股独大的后遗症被迫让股权分置改革走向前台,算是给中国股市的前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可惜,我们错失了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又重蹈覆辙。大干快上力争朝夕的发行冲动,终于让中国股市在后股权分置时期基本笼罩在跌跌不休的熊市状态。而且越来越多的新的巨量限售股增发股债转股,造就了比起原来更繁多、更庞大、更复杂的源源不断的迫不及待的巨量抛售冲击。

自2008年沪市创出6124点的历史新高以来,今天的指数距离这个高点基本相差50%。这自然意味着所有投资者的收益和指数紧密相关。


中国股市33年跌宕起伏的走势

今年7月份,最高层做出活跃资本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战略决策。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围绕“提高股市吸引力,更好回报投资者”的目标,相继推出系列举措。

但是,如此力度空前的诸多利好,并没有带来各界所期待的结果。股指反而在华尔街一片唱衰之中节节败退。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认为,关键是一切利好都不足以彻底治愈中国股市目前存在的沉疴痼疾。

特别是许多深层次问题不是依靠对现有的规定打个补丁换个字眼能够解决的。对症下药的关键是如不断然革新。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仅次于国家银行系统的庞大的资本金融市场。重中之重是,截止2022年,沪深股票账户数合计为 2.12 亿户,基金投资人超过7.2亿。亿万股民不仅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绝对中坚力量。他们能否从中国股市里收获投资回报,才是决定这一市场到底有没有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我们忽略探究这一重大问题的答案,自然意味着中国股市就缺少坚定的拥护支持力量。甚至如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一群体的核心诉求,无异于我们远远没有认知到这个为全民肩负财富增值效应重托的真正意义。毕竟中国资本市场是外来品,虽然没有全盘照搬,但是,如何更多地筹钱融资功能全部吸纳。至于投资者保护问题,至今处在探索之中。提起证券市场的巨大成功,被提及的当然是中国股市创造的全球首屈一指的融资和IPO数量世界纪录。所有能够募集资金的手段让华尔街叹为观止。要想彻底扭转中国是的悲观预期,必须坚决果断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毫不犹豫地按下新股发行暂停键,深入研讨科学制定股市供求机制

2020年12月28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总结三十年的成就时表示,“三十年来,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过21万亿元。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更加聚焦服务科技创新,通过改革推动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科创板开板以来,IPO融资金额已占同期A股的近一半,资本市场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明显增强。”近三年我们知道募集资金力度更大。


年年说我这个牛市刚起步

首先,果断按下新股发行暂停键,让市场获得休养生息的难得机遇

事实证明超募导致股市连续十五年跌跌不休,重上市轻回报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最大过失。暴利驱使下的财务造假和信息违规以及上市各关联方协同舞弊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更没有为国家造就一批超一流企业。注册制被简单理解为只要是个公司,就有可能实现一夜暴富的美梦。这等于给泥沙俱下开出一张通行证。

在利益熏心驱使下,头部券商和审计机构顶风作案的威风邪气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借助注册制之名,大肆造假护短,沆瀣一气,把烂到骨子里的毒蘑菇包装成绚丽的红玫瑰,以上百倍甚至几百倍的市盈率推向市场,如同抢劫般拿走承销举荐费用,而居高不下的屡创纪录的跌破发行价成为最为残忍的掠夺中小散户财富的绞肉机。有恃无恐的程度令人发指,甚至到了上市之日成了趾高气扬宣称业绩将大幅下降或者巨幅亏损,一夜之间将所有的历史包袱甩给了无辜的投资者。看门人成了监守自盗的惯犯。

按照我国股市连续多年垄断全球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计算,即使将规模大幅降低50%以上,依然还是位列全球前列。因此,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首选举措,当属严格控制IPO发行节奏,停止各类增发和转债。确定一年期间,深刻探讨总结在全面实施注册制下到底如何把握上市公司的数量质量、上市节奏、询价机制等核心问题,科学严谨进行整章建制。


超募资金去理财

其次,对筹资资金应用效果进行全面盘查,向社会公布实际情况

这是所有的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绝对不能当成一笔糊涂账。监管者最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是,33年的中国股市,巨量募集资金的使用效果是什么?至少截止到目前,没有没有一份权威的报告对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到底产生了多少行业领军者,所募集的几十万亿募集资金对中国经济的具体贡献到底多大做出深入科学细致的探讨,基本是一句“证券市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一笔带过。对募集资金和股票市场投资者盈亏状况的实事求是对比分析更是空白。

至少让全民真切知道中国股市到底给全国贡献了什么世界一流的企业和翘楚,他们为国家做出了什么杰出贡献,即使投资者血本无归,也至少让投资者又一个清晰的“亏了我自己,贡献了国家”的结论,如此不明不白状况持续,怎么对待起33年对中国股市不离不弃的2亿多投资者。

第三,对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出台的发行的利弊得失进行总结

自2008年大跌以来的15年,大量资金被跌跌不休的股市长期套牢锁定沉淀,导致众多家庭财富不断缩水。因此,最能够提振内需扩大消费效能的群体被彻底遏制。伴随高速扩容而来的“三高”、“超募”、“高管离职”、“高频破发”、“造富”、“违法减持”等一大堆看似相互矛盾又彼此密切关联的问题不断累积,导致股指久久盘踞在3000点一带停滞不前。如果放任中国股市长期萎靡不振低,将严重削弱中国经济的发展动能。

1990年至2020年年报统计,上市公司总利润43.55万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是银行,占了38.5%,累计利润16.76万亿。依次递减为非银金融7.39%,石油天然气7.26%,房地产开发4.6%,电力3.18%,汽车3.11%,煤炭2.93%,通信运营2.71%。这告诉我们,中国股市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惊喜。华为是中国最引以为豪的科技巨擎。但却不是一家上市公司。


股市为何对利好毫无反应

中国股市最奇特的生存逻辑就是监管者的所有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筹措资金方面。因此,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难有改观。

Wind数据显示,包括IPO融资、增发融资、优先股、配股、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的股权融资在内,2010年以前,A股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额一直未突破万亿元。2015年至2020年,沪深两市股权融资额连续6年超万亿元,分别为1.59万亿元、2.08万亿元、1.72万亿元、1.21万亿元、1.54万亿元、1.71万亿元。无限度增发不仅对市场资金抽血极具威胁,将来的锁定解禁上市数量更是天文数字。

二、大力整顿券商基金中介机构,进行深入持久的职业道德建设,果断清除害群之马

33年的证券市场,为何培养不出一家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券商?公正、权威、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是注册制取得成功的关键枢纽。但是,和国际投行咄咄逼人的态势相比,我国内地所有券商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与他们多年依靠吃偏饭、摆摊子收费养成的惰性紧密相关。正因为不具备拓展多品种业务和国际市场的能力,众多券商只能争抢单一的证券承销业务。离谱的券商报告,大肆包装企业抬高发行价格,中介机构为防止到手的利益被同行撬走、甚至主动听命于发行人最为膨胀的欲望和意志出牌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中介顶风违纪违法不断增多

当前的重中之重是严肃整顿股权融资尤其是IPO市场秩序。

项目的审核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是检验券商道德水准、业务能力、审核能力、风控能力的标尺。如此之高的撤否率似乎也根本没有对他们的声誉、业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多年来管理层和券商之间的官位移动互换成为常态,监管自然就是一句空话。超额募集成了举荐机构和券商获得超级巨额好处的通道。几乎所有的偏食偏饭和偏移政策都毫不保留地送到手里,为何不仅不能够成为市场的保驾护航者,时时成为追涨杀跌落荒而逃的始作俑者和做空市场的罪魁祸首。严格整顿证券行业,坚决淘汰德不配位的证券公司,已经刻不容缓。

2022年5月底,证监会、司法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注册制下中介机构廉洁从业监管的意见》,证监会、司法部、财政部依据相关法规加强对中介机构廉洁从业监管,对中介机构落实规定的情况进行间断和检查。

2022年11月,证监会通报的年初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8家被检查的券商中,竟然有7家收到罚单。26名直接责任人员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分别被采取了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

受罚主要原因是无视法律法规,蔑视投资者的信任和托付。依靠他们在注册制下赋予他们把握上市公司品质,护卫国家金融安全,显然托付有误。你视他们为看门人,他们却在自毁长城。能力低下,德不配位。

透过现象看本质。看看肩负着中国证券市场重要使命的国内券商机构们的所作所为,不得不叫人惊出一身冷汗。上市主体和协同舞弊者敢于铤而走险的关键原因是违规成本极低,暴利唾手可得。尤其是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弱化助长了猖獗程度。不少审计机构成为造假者的“守护神”,多家券商成为“带病闯关”的悍将。

2021年1月证监会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规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行为,强化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规定的实施,引发了IPO申请企业撤单潮。

2021年全年终止审查数量251家,比上年增加200%。2020年全年合计仅有82家终止审核。注册制就占到207家(科创板91家,创业板117家)。科创板及创业板终止企业占全部终止IPO的82.47%。

2022年,有296家。25家因审核不通过而终止、268家为主动撤回终止,主动撤回终止的比例达到91.47%。注册制下的创业板的企业157家,占比53%,拟登陆北交所的企业有46家,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33家。

2022年,合计810家企业中,被抽中现场检查的概率是4%,但抽中就撤单比例高达44%。

截至今年8月18日,已经有165家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材料并终止上市进程。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分别有32家、71家、41家和21家。12家为上会被否,153家为主动撤单,其中有7家在注册阶段撤单。

国内目前有157家券商。今年上半年,监管机构向68家券商发出167张罚单,占比竟然超过40%。其中投行业务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9月12日,已经有30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地方证监局和证券交易所罚单。原因包括在专项检查、首发企业现场检查以及拟上市企业撤回上市申请后等环节中发现的问题。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头部券商赫然在列。保荐人中信证券撤材料企业中,由中信证券保荐上市的21个项目“夭折”民生证券、国泰君安各有18家。

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麦高证券在年内收到的罚单合计达10张,居行业之首。同时,中信建投证券、方正证券、民生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华金证券、西南证券共7家机构在上半年的罚单超过5张。国融证券、太平证券、首创证券等32家券商在年内收到的罚单都在2张以上。

特别是被视为国内大哥大的中信证券,几乎在所有业务范围内违法违纪,全线失守,被数次处罚。今年以来,中信证券更是频频被证监会和交易所公开谴责。

2023年1月11日,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项目的保荐代表人,因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被上交所出具了监管警示。

1月16日,因中信证券及私募子公司金石投资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存在资管新规整改落实不到位,部分资管产品估值核算方法未及时调整、违约资产未及时减值处理、过渡期结束时仍存在多层嵌套产品、填报私募资管业务数据不准确、个别单一产品存在部分定期和临时报告材料缺失、在封闭运作期间追加委托投资的情形,被深圳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4月6日,作为华钰矿业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项目保荐机构,在2017年至2018年6月持续督导工作中,存在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现场检查不到位等两方面问题,被西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4月12日,深交所连发3份监管措施,中信证券因保荐嘉禾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时未进审慎核查,被深交所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2021年6月,深交所受理嘉禾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2022年7月,嘉禾生物撤回上市申请。

8月7日,中信证券持股的私募中信产业基金,因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未按规定及时报告,基金产品信息未按规定及时填报更新,未对部分在管基金产品进行风险评级等问题,被四川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9月25日,深交所对中信证券及其首席信息官兼信息技术中心行政负责人方兴出具警示函,剑指此前6月19日发生的交易系统故障。因“619”交易系统异常一案共计收到3张罚单。此前,7月7日深圳证监局就此事对中信证券及相关负责人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8月29日,上交所对中信证券也下发了警示函。

2023年9月25日,作为保荐机构,创业板上市公司思创医惠因可转债发行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浙江证监局依法拟对思创医惠及相关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及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当初,中信证券给出的结论是,公司已对募集说明书进行了核查,确认本募集说明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9月28日,证监会对中信证券采取监管谈话措施。中信证券在2015年担任航天通信收购智慧海派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过程中,存在四方面违规情形。中信证券在航天通信收购智慧海派业务中,作为财务顾问伙同造假可谓触目惊心。

2015年3月,航天通信发行股份,作价10.65亿元收购手机代工厂商智慧海派51%股权,双方签下业绩对赌协议。智慧海派承诺,2016年至2018年实际净利润不低于2.5亿元、3亿元、3.2亿元。航天通信披露的原始年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智慧海派净利润分别为2.44亿元、3.56亿元、4.03亿元,完成任务。实际完全是智慧海派为完成对赌的业绩造假。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智慧海派2016年至201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重述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7亿元、-7.33亿元和-21.77亿元。合计相差总额为42.77亿元。追溯调整后的航天通信连续3年大额亏损。最终航天通信主动申请退市。

注册制改革以来,监管强调“申报即担责”。那就必须把常态化开展现场检查作为督促券商投行归位尽责、加强内控、提高执业质量的有效手段,切实发挥现场督导、投行内控等现场检查,真正实现对保荐机构督导、检查的全面覆盖,彻底扭转中介机构口是心非阳奉阴违铤而走险的态势,强化看门人的责任和担当。为此,必须制定举荐承销公司股价的破发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巅峰追偿赔付制度,彻底刹住超募资金、带病上市、业绩变脸等趋势的不断扩大。


怎么狂跌起来了?

三、坚决打击券商机构研报的浮夸误导编造的歪风邪气

只要你仔细搜寻一下这些年我们的券商所出的投资价值报告,都充斥着这样一个荒唐的逻辑:如果提高利率,中国股市必然下跌;实施降息,人民币出现贬值,股市肯定下跌。总之,依照他们的判断,中国股市的主旋律就是下跌。几乎等同于给美欧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巨头在中国资本市场任意妄为创造天赐良机。近两年,所谓的大牌券商推荐的200多只金股中,高达74%在同期跑输大盘。相反,境内头部券商和基金的研究者们甚至是首席经济学家,无一例外把北上资金敬若神明,视同财富密码和算命罗盘。众多基金大谈特谈拼命谈北上资金的赚钱真经,敬称其为“聪明钱”。甚至大型公募私募基金认为,北上资金买入的都是最好的股票。

这种严重背离自身责任担当的惰性,因其推波助澜,自己作孽的结果是,一种谴责和唾弃境内研发机构拿来主义得过且过的趋势正在不断累积。广大投资者也深感主导深沪两市的不是内地的投资者和机构,而是区区北上资金被彻底带偏了内地投资路径和思维。


研报研报,瞎编乱造

今年上半年,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证监局共对申银万国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民生证券、信达证券、申港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国融证券、国盛证券、天风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招商证券、英大证券、渤海证券等22家机构开出多达42张罚单。研报违规成为上半年券商罚单“重灾区”。主要问题是研报结论缺乏数据支撑、无法保证信息来源真实性、工作底稿信息缺失、引用数据信息陈旧。

5月以来多地证监局已对20多家券商分析师的研报违规行为处罚,开罚单近42张

四、坚决废除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费,真正依靠业绩考核推动产业发展

不可否认,我国证券市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拥有绝对的充分享受制度赋予的新股发行网上申购以及网下配售双重权利。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一味仰仗守株待兔靠天吃饭的生存逻辑,绝不可能肩负起为百姓实现财富增长的历史使命。甚至说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职业信仰、独立思考、价值判断、社会责任和应有的自尊自重等道德约束,极有可能变成国际大玩家的附庸。每一次暴跌,都显示出基金稳定大盘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蜕变为真正追涨杀跌的超级主力,变相成为外资力量成功抄底的推手。回顾历史,其业绩表现照样惨不忍睹:1998年到2007年10年间,基金盈利总规模约为1.4万亿元左右。2008年一年,基金亏损达到1.5万亿元,十年赢利难抵一年亏损。


旱涝保收,绝对逍遥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8.8万亿元,产品数量达11039只,规模和数量双双创出历史新高。截至2023年8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1948家,管理基金数量152961只,管理基金规模20.82万亿元。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公募基金的混合型基金产品是亏损超级主力。私募情况大致相同。2022年公募基金合计亏损14547.80亿元 。从基金类型来看,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为-19.94%,其中仅有181只产品获得了正收益,占比仅3.2%。年内收益率超10%的主动权益基金仅31只。偏股混合型、普通股

根据中信中证的统计,2022 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整体规模缩量明显。较年初减少 8773.78 亿,下降 24.4%。其中市值缩水 4940 亿,投资亏损成为规模缩减的关键因素。所谓的市场主力百亿主观私募更是遭遇滑铁卢。2022年股票主观多头的百亿私募旗下共计780只产品中,仅30只取得了年内正收益,超9成产品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近半数产品跌幅超过了20%。有业绩记录的90多家百亿私募,超七成亏损。即使取得正收益的5080只私募基金,主要是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

根据Wind统计数据,从2018年至2022年,市场上被清盘的公募基金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今年基金的最新数据,截至9月19日,清盘基金数量192只,同比增加近四成。有83只基金产品属于2020年以来成立。其中有20只是去年或今年成立,11只从成立至清算不足一年。清盘基金数量较多的公司中,有不少大型基金管理人。业绩问题是基金清盘的根本原因。如海富通基金是年内清盘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已有10只产品被清盘;博时基金、申万菱信基金、中银基金分别达到9只。不少运作时间不满一年的产品,处在“警戒线”的基金产品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去年或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有147只,占清盘总数的77%。


Wind数据:截至9月19日,今年清盘基金数量已扩至192只,同比增40%

私募新品屡屡爆出集体性跌穿预警线、止损线和强制性减仓等问题。处于被动地位的投资者在所谓协商中同意降低警戒线和止损线。预警线、止损线0.8元/份、0.7元/份基本下滑到0.7元/份和0.6元/份,甚至0.5元/份。

正如证监会在对头部券商和证券基金私募机构座谈会上所讲,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资本市场发挥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和居民财富管理等功能的关键力量,要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提升专业能力,加快形成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增强大局观和宏观研判能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强化逆周期思维,以实际行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坚持投资者利益至上。切实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责,关注投资者体验,有效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以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赢得广大投资者信任。

根本是要发挥权益投资引领作用。加快核心投研能力建设,优化投研管理组织架构与人才培养机制,持之以恒坚定发展权益类产品。加强规范管理。坚持合规风控全覆盖,强化对高管及核心从业人员的管理,有效落实长期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厚植“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主动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市场参与各方全面客观理性看待经济金融形势和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共同营造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这充分说明,管理层已经意识到市场现有以基金为主导的投资者结构的重大弊端已经开始逐步显露,其自身作为追涨杀跌的紊乱因素不断放大,已经成为中国股市稳步发展的潜在威胁。唯一切断脐带自力更生的关键就是取缔雷打不动的管理费,真正让基金券商以真实的业绩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五、坚决果断建立股市平准基金,为股市健康发展奠定制度保障

所谓“中国版平准基金”是在2015年股市暴跌之时,从国家层面组建包括中央汇金、中证金、中证金资管计划、外管局旗下投资平台以及中证金订制的五大基金作为“国家队”。也被誉为中国版“中国版平准基金”。事实证明,推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国家队的增持减持体现的唯利是图频繁套现反而成了引发市场追涨杀跌的根源之一。尤其是大基金一边减持一边增持的套路,被市场投资者指责为新兴的“割韭菜”主力。

其中,中证金成立于2011年10月28日,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类金融机构,是中国境内从事转融通业务的金融机构,旨在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配套服务。其股东单位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最主要的是有央行背书允诺,无流动性限制隐忧。

自 2021年6月30日,为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开始推进优化转融资业务,将原“固定期限、固定费率”改为实行市场化的竞价交易机制。


呼唤建立中国股市平准基金

实践证明,维稳机制不可或缺。A股市场每一次的暴跌和洗劫财富的深重程度早已给了我们很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依然熊途弥漫,不断增多的外部突发性事件随时会加深危机程度,股票市场更会体现表达经济基本面恶化的发泄敞口角色,而国际资本巨头以及超级私募基金,背后都有着成千上万拥有大量资本的客户。他们就是敢于做空中国股市的强大后援。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加重投资者财富蒸发损失的负面因素。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显得更加迫切。

而中国股市的一个最为敏感的特征是,跟跌不跟涨。尤其是在市场遭遇外部突发性和逆转性事件尤其是金融危机出现时,我国股市动辄一泻千里,展现出巨大的跌幅效应,最易演变为财富蒸发场所。

而死搬硬套在T+1交易制度下的量化交易,充分运用拉偏架式的对冲工具,加之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杠杆优势、交易工具优势、多空通吃优势、报团取暖优势、融资融券优势、变相T+0优势、操纵股价优势等等交织在一起,几乎形成了绞杀散户的天罗地网。必须暂停量化私募的扩充,对现有规模实施新规定监控研判基础上,围绕有利于市场健康向上的宗旨,总结经验教训,再做定夺。

当前要针对恶意出具唱空报告的外资投行,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放任其狂吠乱叫。不能仅仅是一句这是境外所为而推脱责任。

因此,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对加倍维护股市根基,防范市场突发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要有效防止国际资本和热钱随时大规模进入或者是撤离而对中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随即带来的巨大冲击,设立资本市场平准基金是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

渠道来源主要是: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划拨的外汇中的30%、上市央企募集资金的10%、全部股票印花税等三个来源共同设立万亿人民币以上规模的中国股市平准基金,为稳定中国股市,提振投资者的持股信心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结语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发展大计的关键。只有鼓足勇气,敢于刮骨疗伤,彻底解决资本市场为民谋利的宗旨,善于脚踏实地,绝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我们就一定能够研判出中国股市的关键症结,对症下药,真正实现党的报告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目标。唯有一个健康、活跃的股市才可以有效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一个稳定的市场,才能带给投资人稳定的预期,也才能让市场各方受益,形成多赢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中国   股市   平准   中信   罚单   券商   资本市场   证监会   呼声   融资   投资者   打补丁   资金   方式   机构   基金   证券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