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高管接连被抓,许家印“大梦”醒了,中国房地产梦醒何时?

#时事热点头条说#


这几天,恒大的高管接连被抓。

9月16日,深圳南山区公安局发布案情通报:恒大财富高管杜某被抓。而根据《财新》报道,恒大集团前CEO夏海钧和前CFO潘大荣被相关部门控制。

这个时候如果传出许家印被抓,恐怕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惊奇。

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

从河南穷苦少年逆袭成为中国首富,好一场大梦到了惊醒的时刻。

有一个段子,某富豪的家中挂满了和各种政要、名人的合影,握手言欢甚至勾肩搭背,让参观者看后觉得羡慕不已,对这位富豪的崇拜之情更增添了几分。这时角落里传来一声冷冷的反问:“要是他出事了,这墙上的人一个也不会认识他”。

这个段子可以用在绝大多数中国富豪的身上。


中国房地产行业激进发展这几十年,不仅仅造就了一个许家印的梦,也造就了千千万万个炒房者的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房产就是中国人最大的财富,土地财政就是各地方政府最大的税收。为了一套房子掏空六个钱包,押上大好青春的事情,在中国普通人身上愈演愈烈。

当有人在大声疾呼“高房价将会毁掉中国年轻人的梦想”的时候,更多的声音是永远看好房价上涨,买对房子是实现阶级跨越的真理。大声疾呼也就淹没在其中。

房地产成为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引擎,也成为了绑架国民生计的无底洞。

如今,许家印的大梦醒了,那中国房地产的大梦什么时候醒呢?

这个问题换一个更直白的说法,那就是中国房地产既然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刻了,接下来会以一个怎样的姿态来结束?是会像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失去三十年”?还是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在经历了几年艰难时刻后满血复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房地产过去这几十年激进发展的历程。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颁布,原本国有的土地可以通过土地出让金的方式获得70年使用权,为房地产市场化打下了基础。

1994年“分税制”改革,为后来土地财政打下了基础,

1998年,中国终止了福利房分配制度,市场化的房地产真正来临。

当时刚刚上任总理的朱镕基,在多个场合提到要把房地产打造成“经济支柱”。改革的背景,是因为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导致外贸不振,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突然降速到8.8%,中国急需新引擎提振经济。

外贸不振,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拉动内需。而房地产作为一个不需要核心技术,但却可以拉动上下游多个产业链的行业,成为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利器。

那时的中国也接连迎来了史诗级的利好事件,现在看来,这就是国运。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多年萎靡的外贸被一下子刺激起来。这个事件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之后中国GDP爆炸式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加入WTO后,贸易壁垒消除,再加上当时中央政府干预外汇市场,导致人民币汇率大幅下降,达到了1比8的水平。这一汇率变动促使中国的出口大幅增长。同时,中国当时拥有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完善的基础建设,因此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前来建厂,迅速将中国打造成了“世界工厂”。

暴发户开始涌现,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涌向了房地产。

然后是08年申奥成功,全民狂欢,对于未来的希望值拉满。

紧接着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救市计划”拯救房地产,又推出了各种宽松政策(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降低首付比例,降低税率)等等,在强刺激下中国房地产继续高歌猛进。

另一个重磅利器就是棚改货币化,通过拆除老旧小区,扩大城市化规模,把旧房推倒,给居民发放拆迁补偿款,鼓励他们用这笔钱去购买新房。导致需求大增,房价大涨。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依赖土地财政,“中国的房子有一半都是税”,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地方政府通过卖地先收一笔土地出让金,房子建好了,又要收契税、增值税……这些税收大大缓解了政府没钱的窘境。

事实证明,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有了钱之后,可以大力搞城市建设,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农民进城务工,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GDP的增长数据自然也非常好看。


在多年的教育之后,在普通民众的认知里,房子成为了保值品、增值品。在没有多少投资渠道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中国人最明智的投资自然就是买房,买大城市的房,买好地段的房。由此诞生出了“炒房团”,大量资金进入楼市,导致房价进一步上涨。

但正如我前面说到的,这样的模式也诞生出了很多问题,高房价已经成为了压在人民身上的“新三座大山”(还有两座是教育和医疗)。

所以开始打压房地产,开始提出“房住不炒”。

2017年是许家印的巅峰,因为房价高涨他被推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恒大集团为代表的中国房地产企业步子迈得更大了,杠杆越加越多,盘子越做越大,这些也都为后来暴雷埋下了种子。

三年疫情,经济下滑,失业增加,外资撤离,国际关系紧张,导致市场信心大减。

突然之间,买房的人不见了。年轻人也开始有了新的价值观,不再愿意掏空父母的钱包,再做二三十年的牛马来换一间水泥壳子。

买房的人少了,房企的资金链紧张了,暴雷也就遍地开花。

起初政府的拯救措施,仅限于“保交楼”,也就是尽量维护社会稳定。到最近几个月才出台宽松政策开始大力救市,但说实话收效甚微。

随着各大民营房企的衰落,房地产要换一个模式来玩了。或许是国企和央企来接手,让资源更多控制在政府手中,便于统一规划。

这个问题太难了,谁也不知道未来究竟会走哪一条路。

那这一次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会走日本的老路,还是学美国的模式,或者是走出一条自己的解决之路呢?

似乎又到了要考验“国运”的时刻了。

关键是找到新的支柱产业,找回市场的信心。

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希望。这两个产业如果中国能够突围成功,完成产业升级,那么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增长周期。

就像当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不久,迎来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两个产业的大爆发,目前市面上的移动互联网巨头机会都是那个时候发展壮大。而乔布斯在2010年重新发明了手机,让手机行业进入到智能机时代。


正是这两大产业的升级和爆发,给了美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让美国在几年时间里就满血复活,走出了次贷危机。

而日本虽然都说“失去了三十年”,但是日本在90年代之后还有汽车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输出,再加上日本经济属于“藏富于民”,除了那些炒房客,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多大的降低,至今日本依然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

所以如果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产业起不来的,可能连复刻日本的机会都没有,这是最可怕的。

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的预测:核心城市的房价将保持长期横盘,而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将一路贬值。这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因为“中国的房子已经够14亿人居住了”,这是前几天原国家统计局局长的话。

许家印们的大梦醒了,以后不会再出现这一类的房地产巨头。而当中国房地产的大梦醒了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迎难而上。

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持续了几十年,他并没有结束,而是在化茧成蝶的艰难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中国房地产   富豪   日本   美国   地方政府   中国   房价   危机   房子   财政   土地   时刻   产业   经济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