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9期/总第180期化工医药行业信息简报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www.bhi.com.cn专业发布国内及中企一带一路海外化工医药、电力、环保、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各行业前期项目信息(有业主、总包、设计院等各方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帮助企业前期掌握信息,联系跟踪,有助于后期中标。中国拟在建项目网更多项目信息情况联系王学发18618382485。同时,网站上有大量市场层面的行业分析,比如信息简报、项目季报、BHI视点等,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行业动态,掌握市场容量,趋势等,做宏观角度更好的帮助企业。

目 录

I. 项目动态... 4

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开工... 4

岳阳地区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获批... 4

百万吨级绿色甲醇生产基地!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与双鸭山市签约... 5

沈阳化工拟建聚醚多元醇项目... 6

山东海化集团与泰安市岱岳区签约制盐及储能项目... 6

三孚股份拟建氢氧化钾项目... 6

万华化学7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公示... 6

云南美能新材计划新建BDO和PBAT项目... 7

吉利醇氢生态项目落户天津经开区... 7

大荔海泰新材料拟投建光刻胶及高端新材料项目... 8

广西华谊新材料宣布投建一化工新材料项目... 9

凯越煤化5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项目基础工程设计审查顺利通过... 9

万华化学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环评公示... 10

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拟落户连云港... 10

威远美能页岩气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落户威远化工园区... 11

II. 行业动态... 12

中国石化与河钢集团共建绿色氢能产业链... 12

染料行业: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之路... 12

医药企业对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13

上海发布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15

航空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天津港保税区... 15

化企布局新材料月度项目量屡创新高... 17

首批229亿元10个项目竣工投产!这里又一专业园区揭牌... 17

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18

浙江:9家化工园区通过复核认定... 19

原材料行业稳增长新闻发布会:从五方面推动石化化工业稳增长... 19

国家发改委:三举措力促石化化工业稳增长... 20

64家中药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成绩单 近八成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20

国家发改委加快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 21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2

山东:新上高端轮胎项目,不再执行产能、能耗、碳排放替代政策... 22

工信部:90项涉化行业标准获批... 23

III. 研究参考... 24

研究报告显示:绿氢产能已接近副产氢,蓝绿氢并行成为重要形式... 24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分析:行业景气低位运行,多数子行业二季度环比出现改善... 25

环氧丙烷缺口近200万吨!哪些企业入局?... 26

石油石化行业2023年半年报综述:营收及利润同比双降,子板块景气度分化... 27

专家献策煤化工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关键,绿色低碳是方向... 29



I. 项目动态

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开工

9月16日,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开工仪式在包头市举行,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出席并宣布开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丁绣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傅振邦、冯树臣出席仪式。仪式结束后,刘国跃、丁绣峰一行赴包头化工公司调研参观,现场察看了分盐结晶装置绿色智能花园式环保示范区域和企业展厅,听取了解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应用工作情况。

开工仪式上,张锐、冯树臣分别致辞。张锐表示,包头市将持续擦亮“包你满意”“包你放心”营商环境品牌,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打通堵点,以“有解思维”推动项目建设落实落地。冯树臣表示,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十年磨一剑、同心结硕果。国家能源集团将按照技术领先、指标一流的理念,高标准开展项目设计工作,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全力打造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标杆和兴企富民融合发展的新典范。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化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国春介绍了项目情况。

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是世界首套60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装置,建成投产13年来,始终保持安全、稳定、清洁、长周期、高效率运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本次升级示范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煤基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节能降碳,引领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有关总经理助理,总部有关部门和相关子分公司负责人,包头市有关部门、九原区及九原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岳阳地区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获批

中国石化与湖南省深化战略合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9月16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南石化)发出批复文件,岳阳地区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正式获批建设。

该项目总投资356.8亿元,其中,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部分投资310.8亿元,炼油配套改造部分投资46亿元。

批复明确,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布局,同意建设中国石化岳阳地区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为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南石化)。其中,乙烯炼化一体化部分包括新建100万吨/年乙烯、5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等14套化工装置,以及配套公用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湖南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炼油配套改造部分包括新建300万吨/年加氢裂化联合装置、6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100万吨/年溶剂脱沥青装置,以及配套公用工程,将2号常减压装置改造至1000万吨/年,并淘汰退出原长岭炼化和原巴陵石化各一套350万吨/年炼油装置。

批复要求项目按照“减油增化”原则,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方案,加强项目与所在化工园区关联企业物料互供,推动产业协同互补发展。原则上要选用自主化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及控制系统,提高装置自主化水平。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按照高端化、差异化思路,开发生产国内短缺产品。

据悉,2021年初,巴陵石化、长岭炼化提出了“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加快推进岳阳地区乙烯炼化一体化发展”的规划。随后,湖南省与中国石化达成全力支持岳阳地区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高度共识。2021年10月,启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2022年7月,中国石化批复了项目可研报告,同年10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复函湖南省和中国石化,同意将项目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储备项目。近期,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将该项目由储备项目转为规划项目。

链接:

随着国内成品油消费量进入平台期或稳中有降,炼油供给侧结构面临调整,“减油增化”已成为炼油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各地炼化企业纷纷布局百万吨级别的乙烯项目。今年以来,已有数家百万吨乙烯项目签约、开工或者获批建设。

3月份,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初步投资协议签约,项目总投资约521亿元,拟建设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其下游共18套化工装置。

5月份,中国石化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暨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开工。

7月底,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正式进入大规模、快速建设阶段,项目核心装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在钦州港开工。

8月份,独山子石化公司召开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建设推进会,开启向乙烯年产能超300万吨“化工航母”进军步伐。


百万吨级绿色甲醇生产基地!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与双鸭山市签约

9月16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在双鸭山市签订百万吨级绿色甲醇生产基项目(综合能源基地补充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中电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必雄与双鸭山市委书记邵国强座谈交流,并见证签约。中电工程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周毅与双鸭山市委常委、副市长智建伟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根据协议,中电工程在双鸭山市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吨绿色甲醇生产基地,总投资约168亿元,一期先行建设年产30万吨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绿色甲醇示范项目。此次协议的签订是中电工程前瞻布局绿色氢基能源产业,助推东北绿色经济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司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和”三新”能建目标的重要体现。

双鸭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勇,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长泰,发改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等主要负责人,中电工程副总工程师,办公室,市场部,投资部,中和院,北方区域开发部,黑龙江院、东北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签约活动。


沈阳化工拟建聚醚多元醇项目

9月11日,沈阳化工表示,其孙公司新建24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获得股东审议通过。

该项目由沈阳化工子公司山东蓝星东大有限公司(简称山东东大)的控股子公司中化东大(泉州)有限公司实施建设,建设地点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泉惠石化工业园,总投资约10.24亿元,其中40%资金由山东东大自筹,60%为贷款。

沈阳化工表示,山东东大作为聚醚多元醇领军企业,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内饰、高铁座椅、轨道伸缩缝、纺丝油剂、电子黏合剂等高端领域。该项目依托泉州石化的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苯乙烯和主要公用资源,可以改善东大长期以来缺乏上游配套的困境。公司还表示,该项目是公司进军华南市场、进一步布局海外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将充分利用山东东大在生产管理、配套设备上的经验,充分发挥技术、渠道及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山东海化集团与泰安市岱岳区签约制盐及储能项目

9月6日,2023中国泰安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举行,山东海化集团与泰安市岱岳区签约制盐及储能项目。

据悉,本次海化集团与岱岳区签约制盐及储能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岱岳区马庄镇,由海化集团投资建设。项目计划参与开发马庄镇的岩盐资源,配套建设精制工业盐生产基地,后期利用盐穴建设储气储能产业,配套建设以岩盐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盐化工产业链,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三孚股份拟建氢氧化钾项目

9月5日,三孚股份发布公告称,拟拆除公司成立初期建设的年产6.5万吨三氯氢硅生产装置,并利用前述项目用地投建年产12万吨氢氧化钾(折百)项目,项目投资额为4.49亿元。

公告显示,三孚股份氢氧化钾项目建设地点在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建设周期2年。建成后项目预计年营业收入为7.59亿元,年均利润总额为6118.87万元。

三孚股份表示,该项目可以提高公司未来氢氧化钾产品的规模效应,同时满足公司内部各产品配套需求,对公司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万华化学7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公示

9月1日,万华化学发布万华化学(福建)异氰酸酯有限公司高盐废水综合利用暨7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名称:万华化学(福建)异氰酸酯有限公司高盐废水综合利用暨7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

建设地点: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江阴港城经济区西部工业片区

建设性质:改扩建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年产70万吨离子膜烧碱、56.8万吨氯气。以MDI项目高盐废水和原盐为原料,建设离子膜烧碱装置、液氯及液氯蒸发装置、碱浓缩(50%wt)装置、工业盐酸吸收装置、稀硫酸浓缩装置、氯化氢合成等,同时配套罐区、装卸站、变电所以及机柜间、变电站等公辅设施。

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问题: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的影响等。在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后,可减少项目建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云南美能新材计划新建BDO和PBAT项目

2023年9月3日,云南楚雄州在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石化化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对接活动中成功签约总投资60亿元重点化工新材料项目。

当日下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云南省人民政府等主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昆明市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承办,楚雄州人民政府参与协办的2023年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石化化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洽谈活动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石化化工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中国500强、制造业500强、民企500强、省内外大型龙头企业负责人,云南省相关州市领导约400人参加活动。

会上,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彭玮就楚雄州石化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建设项目需求进行了专题推介。

禄丰产业园区管委会与云南美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60亿元的《新建20万吨/年1,4丁二醇(BDO)装置、30万吨/年可降解塑料PBAT装置项目投资协议》,项目的落地建设将填补云南化工新能源和环保新材料产业的空白。


吉利醇氢生态项目落户天津经开区

8月29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举行项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吉利将在天津经开区落地醇氢生态总部项目,包含甲醇汽车研发销售及运营、甲醇贸易及加注、绿色甲醇制备等业务,整合现有甲醇产业资源,构建完备的醇氢产业生态。

发展甲醇经济对于实现能源多元化、保障能源供给,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醇氢生态项目落地将为天津汽车产业注入新动能,全面带动甲醇制备、加注、车辆制造、销售、商业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为天津乃至华北地区构建规模化甲醇产业生态、打造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的新型清洁能源产业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天津市汽车产业的主承载区,天津经开区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以多家整车为龙头,200余家各类零部件和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在政策、成本、服务及营商环境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将为醇氢生态项目提供最为优质的产业环境和发展氛围。

醇氢动力路线是远程商用车的特色战略技术路线,现已全面产业化运营。依托吉利在液氢能源甲醇动力方面18年的技术积累,远程商用车已成功开发甲醇重卡并投入批量运营,产品技术成熟度及投放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传统柴油重卡,远程甲醇重卡燃料成本减少18%~32%,每千米最多节省1元,降低物流成本。目前,远程商用车在甲醇车辆推广的基础上,以全产业链规划体现整体竞争优势,全面打造醇氢生态与甲醇经济,形成了“1233”醇氢生态战略,即以醇氢车辆市场推广与应用为核心,开展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协同发展,推动甲醇制备、甲醇能源与醇氢科技“三位一体”的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绿色甲醇三步走的战略。

为进一步推进全价值链碳中和,醇氢生态项目还积极探索利用二氧化碳、生物质等原料和绿电合成的绿色甲醇方案。未来,醇氢生态项目将持续通过创新甲醇应用新技术、推进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等实际行动,构建绿色甲醇生态,助力交通能源领域碳中和。


大荔海泰新材料拟投建光刻胶及高端新材料项目

瑞联新材8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光刻胶及高端新材料产业化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大荔海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荔海泰”),项目总投资约4.91亿元。项目建成后能够满足未来对于特定危险化学品和部分产品对产线、设备、安全、环保等专业生产的要求,从而扩大公司产品线和产品种类。

1、项目名称:光刻胶及高端新材料产业化项目

2、项目实施主体:大荔海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3、项目建设地点:渭南市大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4、项目建设内容及周期:本项目拟分期建设完成,计划首期新建综合办公楼1栋、生产车间1栋及其配套的辅助工程和服务设施,用于光刻胶、医药中间体及其它电子精细化学品等产品的生产。

5、项目投资资金及来源:项目总投资为49,050.90万元,首期项目投资为8,310.96万元,含土地出让费用、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及工艺安装费用、其他费用及铺底流动资金。后续将根据公司具体规划陆续投入剩余规划资金(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后续规划及资金投入仍需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本项目资金来源均为公司自有、自筹资金。公司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将严格把控建设环节中的各项成本开支,具体投资金额以未来实际结算为准。

大力拓展电子化学品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依托于公司在显示材料领域积累的市场口碑和质量管控经验,公司致力于在电子化学品板块开发出更多与公司现有核心技术相关的并能够对公司业务形成有力支撑的新产品。

光刻胶作为半导体、平板显示及pcb行业制造环节的关键材料,近年来,伴随国内外晶圆厂商产能扩张逐步落地,半导体相关材料需求旺盛,呈稳步上升趋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统计,中国光刻胶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316亿元。在pcb、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产业国产化进程加速、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切的背景下,作为上游关键材料的光刻胶呈现明显的进口替代趋势,国产半导体用光刻胶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受益于显示领域的大尺寸化、高清化趋势,显示面板出货面积不断提升,带动显示用光刻胶需求持续上升,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供应市场和消费市场,对面板用光刻胶等上游材料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但我国对tft-lcd等面板用高端光刻胶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国产高端面板用光刻胶市场亟待开拓,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扩大电子化学品产能规模,匹配下游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加快国产替代市场占有步伐,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广西华谊新材料宣布投建一化工新材料项目

8月28日,华谊集团公告,公司以控股子公司广西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广西新材料”)为主体投资建设32万吨/年丁辛醇及丙烯酸酯项目,并与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华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谊”)按股权比例以现金出资方式对广西新材料进行增资。本次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9.98亿元,对投资主体广西新材料增资金额为5.99亿元(其中公司增资金额为3.60亿元、上海华谊增资金额为2.40亿元)。

据悉,该项目是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中丰富烯烃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将充分利用钦州基地一体化和产业链的协同优势,进一步扩大丙烯下游丁辛醇和丙烯酸酯产能,丰富产品品种,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32万吨/年丁辛醇及丙烯酸酯项目

项目选址:项目位于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内。项目占地面积106787平方米(约160.2亩)。

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生产能力为32万吨/年丁辛醇装置(16万吨/年正丁醇+16万吨/年异辛醇)、8万吨/年丙烯酸异辛酯装置,以及配套的中间储罐、产品储罐、变配电站、机柜间、冷冻站、焚烧炉等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项目建设期:18个月

主要产品:16万吨/年正丁醇,16万吨/年异辛醇和8万吨/年丙烯酸异辛酯。

项目投资及融资方式:项目总投资为199,79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9,588万元、建设期资金筹措费4,817万元、流动资金15,389万元。项目资本金59,938万元,其余139,856万元由银行贷款。

项目收益:经测算,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274,770万元(不含增值税),年均利润总额22,671万元。


凯越煤化5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项目基础工程设计审查顺利通过

8月22日至23日,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公司在西安组织召开了榆林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5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项目基础设计审查会。榆林煤化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军林,凯越项目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乔祝海、副指挥侯钦利,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北油工程)副总经理郑薇参加了会议。

北油工程公司详细汇报了基础工程设计内容,13名行业专家对设计文件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意见建议。会议认为,凯越煤化5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项目基础工程设计文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设计文件齐全,基础工程设计顺利通过审查。

郑薇代表设计方发言,北油工程将充分发挥在煤制乙醇项目上的工程技术优势,在总结吸取已投产和在建乙醇项目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凯越煤化的实际情况,结合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修改、补充、完善设计文件,尽快上报,助力凯越煤化公司快速推进项目。

李军林在发言中表示,对北油工程项目团队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项目各方要进一步通力合作,尽快完成基础设计批复,为详细设计和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将该项目建设成安全工程、精品工程、效益工程。

据悉,该项目是贯彻延长石油集团“稳油增化”战略部署,进一步延伸凯越煤化公司产业链,实现产品升级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陕西省榆林市重点项目,符合国家限制粮食生产乙醇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乙醇发展摆脱“与民争粮”的困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作为凯越煤化做强做优、健康发展的工程,丰富了企业的产品结构,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对于推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长石油集团、凯越煤化公司、项目建设指挥部、榆神能化公司,工艺包商,项目组等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万华化学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环评公示

8月24日获悉,近日,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受理了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予以公示。

据了解,万华化学拟在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新建1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主要建设1套2500t/aLiF装置(氟化锂)、配套PPF装置(五氟化磷)和1套10000t/aLFS装置(六氟磷酸锂)及配套工程。


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拟落户连云港

8月22日,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拟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管委会签订《投资项目合作协议书》及《补充协议书》,拟投资建设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项目。

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为60亿元,分期建设。一期建设二氧化碳聚醚多元醇重点实验室、绿色低碳新材料中试基地,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多元醇、66万吨高性能多元醇、800吨催化剂;二期建设年产9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多元醇、36万吨高性能多元醇;三期建设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化项目。

根据公告,项目确保于2024年3月30日前开工建设(项目主装置启动桩基施工);第一、二期项目建设内容应于2028年12月全部建成投产。

连云港徐圩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徐圩新区重点依托盛虹石化、卫星化学等龙头企业,正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原料多元化、材料高端化、运营智慧化等方面协同发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开发,力争打造中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威远美能页岩气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落户威远化工园区

8月22日获悉,近日,威远美能页岩气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四川省内江市举行,威远县人民政府与京科控股有限公司、云南美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该项目将有力助推内江新材料产业迈上更高台阶,为内江打造中国西部千亿级化工新材料基地注入强劲动力。

该项目是威远页岩气化工园区引进的首个超过百亿元项目,也是内江今年第二个投资超10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该项目由大型国有投资平台京科控股及其子公司云南美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总投资130亿元,分两期建设,计划年产40万吨1,4-丁二醇、60万吨可降解塑料,达产后年产值约120亿元,税收4亿元以上。

内江是全国第二大页岩气产地,资源富集、前景广阔。今年5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明确支持内江“加快落地建设威远化工园区,推动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延链强链”。此外,内江市委也明确提出发展页岩气精细化工产业,打造“页岩气+”千亿产业集群。




II. 行业动态

中国石化与河钢集团共建绿色氢能产业链

河钢集团发布消息称,9月13日,河钢集团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北京签署共建绿色氢能产业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近年来,中国石化持续推进能源改革,进行新能源布局,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河钢拥有氢能应用的工业场景,河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是以氢作为大工业生产能源应用的第一例。

根据协议,河钢与中国石化围绕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各自在氢能源产业资源、应用场景、关键技术等方面优势,共建绿色氢能产业链。

未来,双方要深化现有供应链合作基础,并结合河钢的场景优势和产业优势,依托中国石化的资源优势与产业布局,共同研究氢冶金示范工程绿氢供应综合解决方案,推进氢能运输产业链建设,推动氢能产业链及油气能源工程材料科技合作,探索在节能减排及CCUS领域技术合作。


染料行业: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之路

近日,国家7部委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石化化工行业保持平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染料行业在落实《方案》的同时,将结合国家发改委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要求,积极引领行业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丰富优质供给、稳定外资外贸,推动行业走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

首先,加强企业经济信息监测和发布,跟踪和稳定行业经济运行趋势。

苏浙沪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染颜料产地,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萧山、上虞,以及上海、江苏等区域。目前,我国生产的各类染颜料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染颜料总产量的70%,年产能超过120万吨,产品品种近千种,涵盖各大产品类别,出口量占到生产量的30%以上。为稳定多年形成的良好的供给和外贸局面,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下一步,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将积极做好行业经济运行数据统计,跟踪染颜料和助剂产品的产销、库存、价格、进出口等数据变化,深入了解下游纺织印染行业需求变化,加强企业经济信息监测和发布,跟踪和稳定行业经济运行趋势,确保行业健康平稳运行。

其次,促进染料产品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

要推进行业集约集聚发展,开展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回头看”,指导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支持石化化工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打造化工新材料、非粮生物基材料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节能与绿色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还要大力推广染颜料清洁生产工艺,打造绿色安全的生产环境。目前,业内规模企业基本都建立了研发中心(研究院或工程中心),行业创新形势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创新进入了“引领性”自主创新的新阶段。未来,协会还将引导规模企业成为研究型组织,不断提高其基础研究能力和应用研究水平。

再次,推进染颜料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功能性染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性或特殊专业性的染颜料,其应用关系到国家战略,正成为制约国内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产品。对应用于光诊疗、光刻胶、液晶显示、光伏电源、原液着色、数码喷墨印花、功能性化学纤维染色等领域的新型染料、颜料、印染助剂及中间体,协会将积极鼓励行业企业对其进行开发和应用。

最后,希望国家加强政策统筹、稳定外贸,尽早实施染料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目前,印度已成为我国染料行业在国际市场尤其是传统的东南亚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国内部分类别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输给印度已是不争的事实。受地缘政治影响,东南亚主要纺织印染企业被要求前三道工序的原材料不允许采用中国生产的产品。因此,印度企业产品已快速占领东南亚纺织印染市场。

为此,中国染料工业正努力自救,化挑战为机遇,尽力遏制染料生产下滑态势,为纺织印染行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有利支持。但今年以来,受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中国染料产品内外销困难重重,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进一步下降。为了应对国际贸易危机,保持中国染料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中国染料工业协会代表广大染料生产企业恳切希望国家给予行业出口退税的支持,以促进染料行业稳定发展。

作者: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 周永凯


医药企业对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最近,恒瑞医药、海思科等公司的相关品种临床试验相继获批,医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监管层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和创新质量要求。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2年)》,2022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总量达到3410项,同比增长1.5%,为历年登记总量最高。业内人士认为,创新升级和国际化将成为国内制药工业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国产创新药将迎来收获期。

根据报告显示,2022年新药临床试验(以受理号登记)数量为1974项。近年来,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新药临床试验占比较高,其中化学药品超过50%,生物制品约40%,而中药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报告还指出,2022年共登记了46项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类临床试验,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类临床试验最多,共有12项。医学影像学药物临床试验有11项。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目标适应症主要集中在抗肿瘤领域,而中药主要集中在呼吸、消化、皮肤及五官等领域的适应症。

此外,2022年新药临床试验可在6个月内启动受试者招募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55.8%;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比例明显超过中药,分别为56.7%和59.1%。

2022年度共批准了21个创新药(不含中药提取物和新增适应症品种),占比达76.2%。其中化学药品占比为52.4%,共有11个品种获批。在创新药中,抗肿瘤药物最多。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表示,新药临床试验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临床试验实施效率和质量逐步提高。在政策引导下,新药上市进程逐步加快。

有机构认为,国产创新药进入了收获期。2023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将承办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和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合计达42项,全年有望突破80项。在2023年上半年获批上市的新药中,国产药数量占比超过六成。

同时,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龙头企业的研发费用在2023年上半年均超过20亿元;生物科技企业中,除百济神州外,研发费用规模相对较小,均未超过1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生物科技企业资金有限,因此优先保障核心管线研发的推进。

近年来,医药企业加强了内部研发体系建设,研发费用规模和费用率都有所上升。研发项目的推进加快,项目质量得到提高,医药行业的创新进入了提质阶段。

随着进入临床阶段和申报上市的新药数量快速增长,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药物研发的质量和临床价值,审批审评标准也变得更加严格。最近,国家药监局发布了《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申请审评审批工作程序(试行)》的修订稿和政策解读,规定一旦某药品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原则上不再同意其他同机制、同靶点、同适应症的同类药品开展相似的以附条件上市为目标的临床试验申请。

业内人士称,这将提高新药研发的门槛和成本,促进真正的创新。龙头企业的先发优势将得到巩固,有望优化国内新药竞争格局,推动行业不断创新升级。

药企海外授权交易也日益升温。根据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3年上半年,授权引进交易的热度明显下降,而国内药企海外授权交易的占比不断提高。国内药企越来越注重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同时研发成果受到越来越多跨国药企的青睐。

从海外授权交易的标的来看,药物类型更加丰富,包括创新靶点的小分子品种以及双抗、抗体偶联药物等。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一些地区正在尝试扩大创新药械的商保范围。据《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显示,加强商保供给将使更多的创新药械纳入支付范围。业内认为,上海的试点探索商保支付创新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对新药研发和创新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广发证券表示,创新升级和国际化将成为国内制药工业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行业正进入深层次转型阶段,新一轮创新将呈现多元化特征。同时,营销环节改革进入深水区,销售费用有望持续下滑,制药企业将开启新一轮经营发展周期。

上海证券认为,随着医保政策进一步完善,具有差异化且实际有效的产品将在医保谈判中更具优势,在价格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将跳出医保限制,通过海外授权交易和海外销售获得更多增长。那些拥有强大自主研发能力和有效商业化团队的企业,最终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上海发布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9月16日,为推动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协同发展,加快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核爆点”和产业发展“集聚区”,《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日前正式印发。《行动方案》承继2022年11月发布的《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围绕上海基因治疗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按照坚持创新策源、加强战略布局,坚持全链发展、加强四链融合,坚持产业导向、加强政策保障的原则,系统谋划未来3年我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路径,凝练重点任务,制定政策举措,推动基因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设立的目标包括:到2025年,上海基因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增强,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建设5个以上基因治疗及相关领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引进培育15家以上基因治疗产业领军和骨干企业;1-2个创新产品申请上市。

《行动方案》包含4个方面12条重大任务和8项保障措施,旨在增强基因治疗领域创新策源和临床研究转化能力,提升基因治疗产品可及性和产业发展能级。

《行动方案》设立上海市基因治疗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建设上海市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探索实践人工智能赋能、临床准备队列(TrialReadyCohort,TRC)等新研究范式,加强基因治疗领域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设备材料研制,推动基因治疗产品开发。

《行动方案》将探索建设基因治疗特色研究型医院和示范性研究型病房,促进基因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和产品开发;加大对本市医疗机构承担新药临床试验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按照每人5万元标准择优给予医疗机构资助,每个项目资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每个医疗机构每年累计资助不超过500万元;研究制订伦理快速审查等工作规则和标准,建立市级医院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机制;组织开展基因治疗领域相关伦理的研究、咨询、服务和培训,提升医疗机构伦理审查能力。

《行动方案》将给基因治疗产品研发企业带来“真金白银”。对已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由上海市注册企业获得上市许可并在上海市生产的基因治疗产品,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每个单位每年累计支持额度不超过1亿元;对成功引入股权融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实际到位金额计算)以上的基因治疗企业,按照实际获得股权融资额给予不超过2%的资助,每个企业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


航空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天津港保税区

9月14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据介绍,此次集中签约10个项目,包括共建航空工业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哈飞天津民用直升机研发中心项目、航大雄英mi-171直升机大修项目、航空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共同体战略合作项目等相关相关产业项目在内的重点项目将落户博览会举办地天津港保税区,进一步加速天津港保税区航空产业项目聚集,为天津航空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航空产业是天津港保税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天津港保税区已形成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和航空物流四大航空产业集群,涵盖研发设计、飞机总装、部附件制造、零部件生产、飞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培训、飞机租赁、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近300个航空产业项目,航空全产业链日益完善,走出了一条以国际合作为特色的航空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此次签约,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与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两项合作框架协议,分别是共建航空工业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项目和建设哈飞天津民用直升机研发中心项目。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48年,是我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曾支援航空工业20余个厂所的建设。拥有国际权威适航当局认可的、健全的设计研发制造体系,同时具备直升机和定翼机设计研发制造能力。复合材料设计与验证等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国内最大的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基地。

共建航空工业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项目拟按“三个阶段”分步在天直建设ac312e、ac332和ac352三型民用直升机生产线,将天直打造成为集制造、销售、服务、客户化改装为一体的民用直升机发展公司化平台。此项目对推动天直运行支持体系建设,提升建设培训、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客户化改装能力,继而促进天津建成以ac系列直升机为核心的先进民用直升机发展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建设哈飞天津民用直升机研发中心项目是以天直公司为依托,在天津建设民机研发中心,为ac系列直升机顶层研发及新构型、新能源飞行器研发提供支撑。此研发中心是继602所后形成航空工业在津的第二个民用直升机研发中心,对强化天津民机研发能力、进一步打造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航大雄英mi-171直升机大修项目是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与航大雄英签署投资合作框架协议,鼓励支持集中机体大修和部附件维修业务,并成立设备研发中心,发展mi-171直升机整机翻修项目及地平仪等机载产品研发项目。天津航大雄英航空工程有限公司于2002年成立,主要从事mi-171系列直升机整机翻修、航空器部附件修理、飞机加改装、航空器检测设备及专用工装的研发工作。

此次签约共计10个项目,包括共建航空工业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哈飞天津民用直升机研发中心项目,共建直升机协同创新及产业化平台项目,法国赛峰发动机短舱集成中心项目,航大雄英mi-171直升机大修项目,航空工业哈飞集团与河南航投集团合作备忘录及直升机采购合同,航空工业哈飞集团与航空工业昌飞集团、中航国际融资租赁合作成立民机经营性租赁公司,海特空客a321客改货项目,安达维尔天津航空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和航空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共同体战略合作项目,涉及民用直升机研发生产、民机市场化运营、航空维修等多个领域。对强化天津民机研发能力,提升天津航空维修保障能力,完善天津民用航空产业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化企布局新材料月度项目量屡创新高

今年以来,化工行业中更多公司开始抢占新材料风口,布局化工新材料项目。蓝蜜蜂数据显示,去年9月1日至今年8月28日,以月为单位,投建化工新材料项目的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7月项目量92项,超越去年3月80项的高点,迎来又一高峰。同时,仅8月1~28日,新材料项目已有141项,超越7月数据再创新高。

“最近多家公司开展化工新材料项目的现象,与中国化工行业‘先有产品,后有产业’的发展特点有很大关联。”万创投行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单雨指出,我国的化工产业基础领域已经十分成熟,同时某些领域应用端发展比较快,这就导致某些中端材料的发展滞后,从而造就了产业链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

单雨表示:“过去,我国有很多企业都选择‘进口原材料——生产成品——对外销售’的路径,企业挣的是加工费。但目前,我国企业正在面临逆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必然要做出一定改变。因为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巨变,整个产业链就会出现结构性失调。目前,原材料供应端跟不上下游的发展,这个现象在化工行业十分普遍。”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尼龙66、碳纤维等在国内化工新材料领域虽已有少量产能,但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受限。其中,碳纤维上游原材料原丝每年的进口量仅有几十吨,国内虽然自建有约3万吨的原丝产能,但本身精度、毛丝量等方面存在劣势,这也造成了所生产的碳纤维本身存在工艺稳定性较差、成本过高等问题,限制了下游的规模化应用。此外,部分类别聚烯烃、各类通用工程塑料等,虽然中低端产品已国产化,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对此,尚普咨询建议,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应加强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保障以及价格监管,降低新材料生产的依赖性和风险性。同时提高新材料生产的效率和节能性,降低新材料生产的成本和消耗,而且要加强新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高新材料生产的绿色化和循环化。


首批229亿元10个项目竣工投产!这里又一专业园区揭牌

9月8日上午,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揭牌暨首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活动在海湾化学厂区举行。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并为产业园揭牌,海湾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明作为园区入驻企业代表致辞。

董家口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是青岛第七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是目前青岛面积最大的市级产业专业园区,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平台。此次竣工投产的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29亿元,涵盖高端化工、新材料、循环利用等领域,达产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350亿元。

李明在致辞中指出,依托董家口园区区位及港口物流优势,海湾化学已累计投资140余亿元,建成了一批上下游高度关联、产业链科学、带动性强的高端化工项目。立足“十四五”公司又规划了四条“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高端新材料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其中,双酚A项目总投资43.8亿元,是山东省重大准备项目、青岛市重点项目,计划10月份试车投运;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乙烯基新材料等增量项目也在同步推进,预计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到2025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将达到260亿元、利税突破40亿元,实现高质量新发展,为青岛市加快构建高端化工产业体系贡献海湾力量。

据悉,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入园项目亩均投资、产值均超过1000万元,亩均税收超过60万元。园区按照产业特色,构建“两区、八园、五链”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特钢新材料两大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低碳烯烃功能新材料产业园等8个园中园,重点打造多元化原料制烯烃等5条产业链。

目前,已落地海湾化学、青岛特钢、双星轮胎、金能化学、益凯新材料等总投资912亿元的重点项目65个,入驻企业49家,初步形成了以海湾化学为龙头的乙烯产业链,以金能化学为龙头的丙烯产业链,以益凯新材料、国橡中心新材料和双星轮胎为龙头的碳四产业链,以青岛特钢为龙头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


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8月30日,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中国化工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随着配套的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和全容量并网,该项目可以满负荷生产绿氢,每年生产的2万吨绿氢全部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用于替代炼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气制氢,实现现代油品加工与绿氢耦合低碳发展。

该项目是我国首个规模化绿电制绿氢项目,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储氢能力21万标准立方米、输氢能力2.8万标准立方米/小时。项目由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负责实施,中石化广州(洛阳)工程公司、中石化第五建设公司、中原建设工程公司等单位参与建设。今年6月30日,项目成功贯通绿氢生产、输送、利用全流程,部分制氢车间顺利投产产氢。

据介绍,项目建设中面临着工艺技术新、规模大、无成熟工程案例可借鉴等难点。中国石化通过联合攻关、揭榜挂帅等形式,突破性地解决了新能源波动电力场景下柔性制氢、并向下游炼化企业连续稳定供应难题。其中,面对可再生波动电源制氢的技术难题,中国石化通过自主开发绿电制氢配置优化软件,将电控设备与制氢设备同步响应匹配,实现了“荷随源动”,大幅提升对波动的适应性。此外,项目先后完成了万吨级电解水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绿氢储运输工艺技术等创新成果,均实现了工业应用,项目已申报专利及专有技术10余项。

同时,项目所用的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有效促进了我国氢能装备企业发展。以电解槽为例,在该项目启动之前,国内的1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电解槽累计需求量不到30台,而仅该项目就需要52台。

绿氢炼化被视为化工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以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生产的绿氢将替代塔河炼化的天然气制氢、作为原料进行加氢反应,最终进入油品中,实现炼油产品绿色化。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是绿氢炼化首次实现规模应用,对炼化企业大规模利用绿氢实现碳减排具有重大示范效应。

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我国可再生资源丰富,绿氢制取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据悉,中国石化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前,已累计发展加氢站超100座,成为全球拥有、运营加氢站数量最多的企业。绿氢炼化方面,中国石化依托炼化基地大力开展集中式风电、光伏开发,布局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储氢—利用项目。除了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今年2月启动建设的鄂尔多斯3万吨/年绿氢项目将通过风光耦合所制绿氢就地供应中天合创生产高端绿色化工材料,实现绿电绿氢耦合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中的乌兰察布绿氢项目所产绿氢将通过管道输送至京津冀地区,市场预计覆盖北京燕山石化、石家庄炼化、天津石化等京津冀地区炼化企业,用于替代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以及管道沿线的交通、工业用氢等。


浙江:9家化工园区通过复核认定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9月1日公布了2023年浙江省化工园区复核认定(第三批)通过名单,9家园区符合化工园区复核认定要求。

本次复核认定的化工园区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聚区、余姚市化工集聚区、吴兴经济开发区(埭溪)上强化工园、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聚区、绍兴滨海新区现代医药园区、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园区化工集聚区、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工园区、浙江东阳经济开发区生命健康产业园横店园区、浙江东阳经济开发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六歌园区。

今年4月14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公布了2023年浙江省化工园区复核认定(第一批)通过名单,共有18家园区通过复核。


原材料行业稳增长新闻发布会:从五方面推动石化化工业稳增长

8月25日,在由工信部召开的原材料行业稳增长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表示要从促投资、优供给、稳外贸、保生产、强企业5方面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经济稳定增长。

邢涛介绍说,今年以来,石化化工行业实现了产量、增加值、投资3个增长。在产量方面,1~7月,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0.9%,乙烯等11种大宗石化产品有9种产量同比增长;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于工业平均2.5个百分点;上半年化学品制造领域投资增长13.9%,高于全国工业投资增幅5个百分点。

“但也要看到,行业中长期矛盾和阶段性问题叠加,部分运行指标转弱、增势放缓,供需两侧稳定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邢涛指出,《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聚焦石化化工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目标任务,从促投资、优供给、稳外贸、保生产、强企业等5个方面提出11条具体举措。

记者发现,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均提到“促投资”这一举措,并且“促投资”位列5方面举措之首。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介绍说,1~7月,原材料工业整体呈现持续恢复、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7%,远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邢涛表示,在促投资方面,要加快重大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论证实施。推动节能减污降碳改造和老旧装置综合技改,开展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化示范。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和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有序开展园区扩容,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园区。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曹传贞也表示,要切实发挥好投资和龙头项目牵引带头作用,对符合国家布局规划的项目,进一步加大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保障,加快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

此外,邢涛还介绍了优供给、稳外贸、保生产、强企业4方面的举措内容。在优供给方面,要强化上下游合作机制,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在稳外贸方面,要强化外资重大石化项目保障,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在保生产方面,要加强化肥等重点产品原料用煤、用气供应保障。在强企业方面,要激发各类企业创新活力,共同强壮稳增长的市场主体。


国家发改委:三举措力促石化化工业稳增长

8月25日,工信部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并于同日举行原材料行业稳增长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曹传贞表示,国家发改委将重点从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端化发展3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石化化工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稳增长。

曹传贞强调,在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方面,要紧紧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切实发挥好投资引领作用和龙头项目牵引带头作用,对符合国家布局规划的项目,进一步加大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保障,加快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和集群发展,不断提升石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方面,要充分发挥能效标准、绿色电价、节能监察、财政金融等政策激励约束作用,推动石化化工企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力度,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先进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绿色石化产品供给,满足国内投资和消费升级需求,促进形成国内强大市场。

在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方面,要进一步聚焦石化化工工艺技术薄弱环节和装备大型化、高端化发展方向,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开发应用,加快推动化工新材料“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加快培育一批石化装备领域“大国重器”,促进石化行业加快高端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不断增强石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带动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64家中药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成绩单 近八成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截至8月29日晚间,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已有64家中药上市公司公布2023年上半年成绩单。近八成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升,其中营收增幅最大的为陇神戎发,同比增长113.94%;归母净利润增幅最大的则是太极集团,同比增长342.26%。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药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增长的态势下,其营业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上述64家中药上市公司中,逾八成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

具体来看,对于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0.58%,贵州百灵在半年报中表示,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和中药材价格上涨所致。

对于上半年营业成本上涨的原因,同仁堂半年报显示,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长39.44%,主要由于随产品销量增加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

面对成本压力,达仁堂也表示,中医药行业受到原材料供应价格影响较大。保障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和成本可控也是近年来行业面临的经营难点。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为应对中药材涨价,有上市企业表示将加大中药材储备量,与此同时亦有多家上市药企积极布局中药材种植基地。

贵州百灵表示,公司多年来深耕主业发展,形成包括中药材种植、医药制造和药品流通、医疗服务、大健康产品等一二三产业全覆盖的完整产业链条。太极集团表示,加强中药材资源板块子公司整合营运,药材资源与饮片产销实现贯通,从药材种植、经营再到中药饮片加工,打造整体统筹的完整产业链,形成资源合力,有效推动中药资源的把控与经营。

从业绩来看,核心产品、独家品种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支撑效果明显,目前归母净利润增幅靠前的几家中药上市公司来看,其业绩表现离不开核心产品的支撑。例如,太极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51亿元,同比增长24.85%;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342.26%,而这主要系其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核心产品销售大幅增长以及毛利率提升。

同样受益于核心产品,康恩贝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28%,归母净利润5.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7.13%,具体来看,上半年公司“康恩贝”牌肠炎宁系列销售收入超8亿元,“金笛”品牌系列同比增长约35%,“金康速力”牌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同比增长55%,独家中成药“至心砃”牌麝香通心滴丸,同比增长超20%;此外其他核心品种上半年亦获得较快上量的成长。

上市公司也纷纷发力中药新药,一是在于集采对于中药独家品种和创新药品种的降幅会更小,二是在于提升独家品种的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和上市申请数量、批准数量呈现同步增加趋势。截至上半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共受理了54件中药新药临床申请,较2022年同期增长64%。

市场机构认为,在集采背景下,化学药集采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企业对创新药研发的热情,因此中成药企业或也将把创新作为集采下业绩增长的新来源。


国家发改委加快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曹传贞表示,要加快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和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25日举行原材料行业稳增长新闻发布会,曹传贞在会上做上述表示。

石化化工行业2022年增加值占中国工业的14.7%,占国内生产总值约4.9%。据统计,2023年1-7月,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于工业平均2.5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的比重约15%;上半年化学品制造领域投资增长13.9%,高于全国工业投资增幅5个百分点。

?“但也要看到,行业中长期矛盾和阶段性问题叠加,部分运行指标转弱、增势放缓,供需两侧稳定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说。

近日,工信部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7部门编制了《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从促投资、优供给、稳外贸、保生产、强企业等5方面提出11条具体举措。

曹传贞说,要切实发挥好投资引领作用和龙头项目牵引带头作用,对符合国家布局规划的项目,进一步加大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保障,加快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强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重大工程任务调度,推动5个以上在建重大石化项目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加快重大石化项目论证,推进开工一批“降油增化”项目等。

?曹传贞还表示,加快实施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充分发挥能效标准、绿色电价、节能监察、财政金融等政策激励约束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开发应用,加快推动化工新材料“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2023—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是: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5%左右。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不含油气开采)主营业务收入达15万亿元,乙烯产量超过5000万吨,化肥产量(折纯量)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全文下载:《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pdf(请登录BHI网站获取)


山东:新上高端轮胎项目,不再执行产能、能耗、碳排放替代政策

8月17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九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对新上高端轮胎、铸造项目,不再执行产能、能耗、碳排放替代政策。同时发布了《山东省高端轮胎铸造项目发展指导目录(2023年版)》。

通知要求,支持高端项目加快发展,新上高端轮胎、铸造项目,不再执行产能、能耗、碳排放替代政策。有关部门要加强窗口指导,严把项目关口,坚决制止不属于《目录》范围的低端轮胎、铸造项目盲目上马,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从投资体量、产能规模、产品品类、工艺设备、能效水平、环保水平、数字化水平等维度,明确高端轮胎、铸造项目标准,发布高端项目《目录》。不在目录范围内的,一律不得建设。

推动中端项目改造提升方面,通知要求,对存量轮胎项目,加快推动能效、环保、质量、数字化改造提升。重点是推动能效改造提升,根据省里制定的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制定实施能效改造提升方案。

通知明确加快低端项目淘汰退出。对不符合安全、环保、技术等要求的项目,2021年以来产能利用水平连续2年低于20%的项目,无法整改的违规项目,以及低于能效基准水平仍未制定改造提升方案或无法改造提升的项目、没有能效数据且无法核算的项目,由各市梳理制定退出项目清单,确保产能总体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

山东省鼓励依托龙头企业,推动轮胎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产能和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核心地区集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与协同响应。

山东省发改委工业处在《关于优化轮胎铸造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解读中特别指出,新上高端轮胎仍需要按照生态环境部有关文件要求执行污染物排放替代;要使用清洁能源,不得使用煤炭等能源。轮胎、铸造仍按“两高”行业管理,新上项目需履行窗口指导程序,不在目录范围内的项目,即使履行了“五个减量或等量替代”,也不得建设。


工信部:90项涉化行业标准获批

8月16日,工信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3年第17号》(简称《公告》)。90项化工行业标准获批准。

《公告》显示,工信部批准《工业用导电和抗静电橡胶板》等412项行业标准,其中,化工行业55项、黑色冶金行业18项、有色金属行业1项、建材行业3项、机械行业38项、轻工行业68项、纺织行业7项、兵工民品3项、电子行业53项、通信行业166项;批准《肥料级磷酸二氢钾》等2项行业标准,其中,石化行业1项、黑色冶金行业1项;批准《海藻酸类肥料》等11项行业标准,其中,化工行业9项、轻工行业1项、纺织行业1项;批准《甲醇气体检测报警器校准规范》等122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其中,石化行业25项、有色金属行业5项、建材行业14项、机械行业24项、轻工行业7项、纺织行业9项、兵工民品行业10项、电子行业18项、通信行业10项。





III. 研究参考

研究报告显示:绿氢产能已接近副产氢,蓝绿氢并行成为重要形式

在近日举行的“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氢能绿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编写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未来10年将是我国氢能产业的“黄金发展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新建投资规模将达到3750亿元,绿氢产能接近副产氢,蓝绿氢并行成为重要形式。

2022年是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元年”

《报告》显示,2022年是全球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元年”,全球氢能领域的直接投资达到了2500亿美元。

当前,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大力布局下,全球氢能市场规模正加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约有500个氢能项目,其中约120个在建绿氢项目。以绿氢为代表的“低碳制氢”取代传统能源制氢的速度正在加快。

《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全球新增电解水制氢装机量约0.9GW,累计装机量约1.4GW,为2021年的2.8倍,其中,中国和欧洲分别贡献了总装机量的约40%和30%。预计到2023年全球新增电解水制氢装机量和累计装机量将分别达到4.1GW和5.5GW,较2022年分别实现455%和393%的增幅。

目前,全球已公布的绿氢项目数量约680个,规划装机量累计超过460GW,氢能作为支撑未来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的“绿色石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根据《报告》,在净零排放场景下,2030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装机量将达到720GW。《报告》还显示,预计在10年内,电解水制氢综合成本将下降50%以上。

目前,我国各省市到2025年的氢能规划产值总额已接近万亿元,巨大市场潜力下的规模效应,将是我国氢能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

绿氢也是国内氢能发展的重点。截至2022年,全国已建成和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410万t/a,2022年全年电解水制氢项目约52个,其中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21个,占比约为40%。《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年均供应量将达4800万t,其中电解水制氢供应量约为1100万t/a,占比约为25%。

向多领域快速渗透应用多样化促进需求增长

随着产业技术快速发展,逐步明确氢的能源属性,氢能应用从化工原料向交通、建筑及能源领域快速渗透,未来氢能技术将有望在氢冶金、绿氢化工、氢储能等领域得到全面应用。随着应用的推广,氢能需求也将逐渐扩大,《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氢的需求将超过1.5亿t;到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较2022年将增长10倍。

在交通领域,燃料电池的应用已成为氢能应用推广的“先导领域”。《报告》显示,当前,燃料电池在能量效率、功率密度、低温启动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一轮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浪潮正在迫近。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72000余辆,集中于欧盟、东亚和北美市场,氢能船舶和无人机等技术的研发试验工作也在快速推进。

在交通应用快速推广的带动下,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也不断席卷全球。根据《报告》,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建成加氢站1024座,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站内电解水制氢技术在欧洲加氢站得到广泛采用。根据各国发展战略预测,到2030年全球加氢站数量将超过4500座,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形成多元化、网络化的氢能基础设施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电解水制“绿氢”的发展与氢能多样化应用的融合,电力多元化应用“PowertoX”模式方兴未艾,成为促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PowertoX”是指将风能、水电或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的可再生电力转换为其他能源载体或产品。根据目前拟在建项目,预计到2030年,电力多元化转换总装机将超过1100万千瓦。

在我国,随着2022年大批可再生能源制氢一体化项目的落地,绿氢化工取得快速发展,“PowertoX”模式的探索也取得较大进展。

《报告》指出,从化工领域用氢企业产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22年合成氨产量约为6000万t、合成甲醇产量约8100万t,其氢气需求量分别达到约1059万t、1012万t,绿氢替代潜力巨大。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分析:行业景气低位运行,多数子行业二季度环比出现改善

投资要点:

2023上半年基础化工行业景气延续下行态势,收入、利润同比下滑。2023年上半年,中信基础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2009.69亿元,同比下滑8.73%,实现净利润970.93亿元,同比下滑52.05%。2023上半年基础化工行业的收入、利润同比呈下滑态势,与一季报业绩相比,下滑幅度进一步提升。2023年第二季度,基础化工行业的收入利润同比下滑,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环比均出现回升,显示行业的盈利出现边际改善。

2023上半年,基础化工33个子行业营收利润总体下滑,仅3个子行业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轮胎、民爆用品、日用化学品、涂料油墨颜料和碳纤维等行业业绩表现相对较好。2023年二季度,各子行业收入、利润同比多数下滑。环比来看,多数子行业环比出现改善。

行业盈利能力呈现下滑态势。受产品价格下跌以及行业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2022年以来基础化工行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行业毛利率、净利率均呈下滑态势。上半年子行业盈利能力多数下滑,轮胎、日用化学品、涂料油墨颜料等行业,受益于需求提升及成本下行,盈利能力实现同比提升。2023年二季度,部分子行业盈利能力环比出现改善。

基础化工行业财务指标整体稳健,现金流回落。2023年上半年,基础化工行业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经营现金流同比下降,二季度出现改善。行业投资力度继续提升,带动在建工程保持增长态势。行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小幅提升,营运能力略有下滑。

行业投资建议。维持行业“同步大市”的投资评级。建议关注行业龙头以及景气复苏的子行业。

未来具有产业链一体化、低排放、清洁发展的龙头企业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实现长期的成长。建议优选各行业龙头。

未来三代制冷剂供给有望收紧,制冷剂行业供需有望好转,带动氟化工行业整体景气的提升,建议关注氟化工行业。

我国汽车产业的崛起有望拉动配套的国产轮胎需求。原材料价格与海运费的下降有望降低行业成本压力,带来行业盈利的提升。

今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销售复苏,涤纶长丝开工率持续提升,库存走低。目前行业竞争格局总体较好,景气有望逐步回暖。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产能大幅扩张、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来源:中原证券


环氧丙烷缺口近200万吨!哪些企业入局?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丙烯衍生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原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制备环氧丙烷的主要工艺有氯醇法、共氧化法(PO/SM和PO/TBA)和过氧化氢的直接氧化法(HPPO),2022年全球1600多万吨/年的产能中,这几种工艺的占比分别为28%、42%和28%。氯醇法制备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最早实现了工业化,但对环境污染严重,属于落后产能,逐步进行淘汰中。共氧化法主要的缺点是联产叔丁醇或苯乙烯,受市场行情制约,同时设备造价高、施工周期长、工艺流程复杂、丙烯纯度要求高。

HPPO是丙烯经双氧水直接氧化制环氧丙烷技术,即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丙烯结合双氧水在甲醇/水混合液中,借助特殊的钛硅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发生选择性氧化反应,一步生成环氧丙烷的绿色生产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流程短、工艺简便、原子利用率高、投资省、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基本无污染、产品收率高、其它副产品少。因此,它被国际公认为绿色环保生产技术。

与氯醇法和共氧化法相比,HPPO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以1万吨/年环氧丙烷装置做个对比,在投资方面,包含污水废渣等处理,HPPO技术约为氯醇法的52%,约为共氧化法的40%;在环氧丙烷收率方面,HPPO技术收率95%以上,而氯醇法、共氧法分别为88%、91%-93%;水、电、汽等公用工程消耗方面,HPPO技术综合来看比氯醇法、共氧化法低35%-40%;公用工程用工数,HPPO技术为50人,氯醇法、共氧法分别为81人、70人;单位环氧丙烷生产成本方面,HPPO技术分别为氯醇法和共氧化法的86%和81.9%。

HPPO法最早由意大利Enichem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成功,它是在有钛硅分子筛(TS-1)催化剂存在下,使丙烯与双氧水在甲醇溶剂中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和水。该法原料利用率高,绿色环保,投资成本低,代表了PO生产发展方向。当前HPPO工艺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巴斯夫、陶氏化学、赢创、伍德等极少数国际化工巨头手里。国际巨头凭借垄断优势,技术转让要价极高。据某大型石化企业内部人士透露,仅环氧丙烷制备部分的技术转让费就要价上千万欧元。不止于此,双氧水制造技术还要捆绑销售、单独计价。

我国对该工艺的研发起步较晚,直到2014年才由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建成国内第1套完全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万t/aHPPO装置,从而突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

中国人均GDP在2025年有望突破8.5万人民币,正式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发展模式也将从高增长向高质量转型。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的变革,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由注重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涉及各领域各行业质量、效率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在中国,随着“双碳”目标的发布以及相关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地,绿色环保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话题,企业的环境绩效也被推到显要位置。

随着环保力度不断加大,氯醇法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供给缺口将由更为绿色的工艺HPPO法进行替代,预计未来几年中国HPPO法的环氧丙烷增量近200万吨。主要来自华谊在广西钦州30万吨/年HPPO,三岳化工15万吨/年HPPO,维远股份30万吨/年HPPO,天辰在泉州30万吨/年HPPO,齐翔腾达30万吨/年HPPO,东民祥化工15万吨/年HPPO装置,以及卫星化学的2套40万吨/年HPPO装置。这其中,最具有规模优势的是卫星化学。2021年12月28日,卫星化学旗下企业江苏嘉宏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江苏连云港徐圩新区进行二次环评公示。项目总投资113.8亿,其中包含6套45万吨/年过氧化物装置、2套40万吨/年环氧丙烷装置。环氧丙烷装置主要采用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双氧水直接氧化法工艺。继中国最大的丙烯酸、乙烷裂解产能后,随着HPPO产能投放,卫星化学也将拥有中国最大的绿色PO产能。


石油石化行业2023年半年报综述:营收及利润同比双降,子板块景气度分化

2023年上半年石油石化行业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子行业景气度出现分化,油田服务和油气及炼化工程板块持续向好。展望后市,国际油价或高位震荡,下游需求有望逐步复苏,当期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营收及归母净利同比双降。2023年上半年国际原油及海外天然气价格高位回调,主要石化产品价格下跌,石油石化行业实现营收37,715.83亿元,同比减少3.13%。其中,二季度,行业营收为19,200.76亿元,同比减少5.86%,环比增长3.70%。受终端需求复苏较缓以及新产能集中释放等因素影响,行业盈利能力同比下滑。2023年上半年全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1,318.47亿元,同比减少15.56%,其中,二季度行业归母净利润为637.26亿元,同比降低19.75%。环比降低6.45%。2023年上半年全行业ROE(摊薄)为4.96%,同比下降1.11pct;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润率分别为16.75%和3.50%,同比分别下降1.78pct和0.51pct,其中,二季度分别为16.60%和3.32%,环比一季度分别降低0.30pct和0.36pct。但和历年数据对比来看,石油石化行业各项指标仍处于近年的高位水平,行业景气度仍维持高位。

油田服务和油气及炼化工程板块持续向好。2023年上半年,油品石化贸易、油田服务和其他石化板块营收实现正增长,同比分别增加39.46%、16.40%和1.91%。其中二季度,除油品石化贸易板块以外,各板块营收均实现环比正增长。利润方面,油田服务和油气及炼化工程板块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涨幅分别为56.62%和25.96%,炼油化工、油品石化贸易、其他石化、油气开采板块则盈利承压,归母净利同比分别下滑14.37%、19.82%、91.33%、30.77%。单二季度来看,油田服务、油气及炼化工程板块净利润环比明显提升,增幅分别达到84.50%、42.87%,各板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均处于合理区间,运营状态良好。

行业在建工程小幅下降,固定资产持续增加。2023年上半年石油石化行业在建工程为5,717.40亿元,同比减少4.13%,固定资产达到17,726.86亿元,同比增长11.81%。随着广东石化、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运行,以及浙石化二期相关化工装置逐步投产,部分龙头企业的在建工程规模有所降低,其中,中国石油、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在建工程为1,990.49亿元、329.73亿元、329.31亿元,同比分别降低18.14%、41.92%、50.84%。同时部分龙头企业在建工程延续扩张态势,其中中国石化、恒力石化、桐昆股份在建工程分别为2,154.84亿元、429.51亿元、19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6%、146.85%、40.95%。展望未来,大型炼化项目的集中投产或告一段落,但行业在建工程的规模仍维持在高位水平,固定资产有望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

2023年,上游原料价格高位回调,下游需求有待复苏,石油石化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截止9月11日收盘,行业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8.37,处在历史(2002年至今)的2.36%分位数,市净率(MRQ,剔除负值)为1.05,处在历史水平的4.66%分位数。随着下游需求复苏,国内稳增长经济政策发力,对行业整体走势保持乐观。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建议关注以下投资线索:

海外市场地缘政治冲突延续,国际油价有望在中高位震荡。国有特大型石油公司依托于特有的资源禀赋以及技术优势,并不断提质增效,有望受益行业高景气度并迎来价值重估,关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

随着下游需求逐步复苏,民营石化公司新材料项目不断投产带来增量,且不断延伸至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学品、可降解塑料等领域,推荐:卫星化学、东方盛虹、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

石化下游产业受成本高位及需求抑制等多重影响,主营业务阶段性承压,行业景气度处于历史低位。未来随着内需提升及外需改善,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修复,推荐行业竞争格局改善,产品盈利修复的涤纶长丝行业龙头,桐昆股份等。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油价异常波动的风险;全球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等。

来源:中银证券


专家献策煤化工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关键,绿色低碳是方向

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已迎来低碳化、集聚化发展的新时代。能源“金三角”区域(鄂尔多斯、宁东、榆林)是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集聚高地,如何在低碳发展中找准定位,共同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探索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9月7日,2023中国能源“金三角”化工园区协同发展会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与会专家认为,煤化工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是重要方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能源“金三角”区域化工园区的协同发展,既要领会党中央对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战略定位,也要认真落实好国家对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新的部署、新的要求。

煤化工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创新,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绿色低碳。针对各园区在组织实施“绿色化工程”的过程中,落实《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傅向升指明了四大方向:一是加快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引导现有现代煤化工企业实施节能、降碳、节水、减污改造升级,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和约束作用,稳步提升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二是严格能效和环保约束,拟建、在建项目应全面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达到能效标准先进值以上;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已建项目须在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升级,主要产品能效须达到行业基准水平以上,届时能效仍在基准水平以下的项目予以淘汰退出;新建项目企业环保应达到绩效分级A级指标要求,加快推进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实施改造,对超标排放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关闭。三是坚决落实以水定产要求,推广应用密闭式循环冷却等节水技术,加快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高盐废水阶梯式循环利用、资源化深度处理,以及灰、渣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是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大规模低能耗捕集利用与封存、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开发和工业应用。

“当前,化工园区在行业中的载体地位越发明显,预计2025年化工园区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70%以上。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对现代煤化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建现代煤化工项目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鼓励新增煤化工项目和既有煤化工项目发展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3种类型产品。未来,现代煤化工的四大示范区,尤其是金三角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仍将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主战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介绍。

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几”字湾,是能源“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广收,鄂尔多斯副市长吉日木图,鄂尔多斯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帜出席会议并分别介绍了鄂尔多斯地区现代煤化工园区发展现状、打造一流的世界级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面对化工园区创新发展大考,还能不能走绿色低碳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费维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实现“双碳”目标和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密不可分,煤化工发展必须建立在清洁低碳、绿色环保的基础上。费维扬呼吁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加强化工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也表示,园区创新发展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煤化工,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新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实现绿色化、低碳化。

在煤化工与新能源前沿科技展望方面,清华大学鄂尔多斯煤化工与新能源化工技术创新实验室主任魏飞强调,要正确处理能源“金三角”产业和CO?减排的关系。他认为,推进新能源技术进步,是实现化工园区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点,化工技术的大规模工程化实践是未来“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能源“金三角”地区12家化工园区共同签署“建设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的宣言”。园区代表承诺,会尽快落实指南提出的目标,推进能源“金三角”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引领煤化工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将结合实际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区域高质量发展道路,齐心协力助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

本届会议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联合主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基因治疗   化工   甲醇   天津   简报   产业链   新材料   中国   医药行业   化工行业   石化   装置   能源   产业   项目   行业   信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