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钧大战蒋纬国,步兵如何打败坦克?华野装备之精良超乎你想象

1948年11月26日的深夜,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接到了粟裕的紧急命令,以急行军速度赶赴固镇以北地区,接手原中原野战军的阻击阵地,坚决堵住敌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的北援,以确保中野集中全部力量消灭黄维兵团,六纵接令后只稍作动员,即于次日凌晨自靳县集、奶奶庙等地出动,火速挥师南下!

(开国中将皮定均)

黄维兵团实在太难啃了,为了尽快消灭这支敌人的嫡系精锐,中原野战军不得不集中了全部七个野战纵队,同时华东野战军也派出了增援部队,共同围歼“土木系”的看家老本,尽管此时黄百韬兵团已经就歼,粟裕将军的兵力仍然用到了极限。

因为华野抽调了三个纵队和特纵主力,前往支援双堆集战场(后续仍要增援),还必须留足兵力监视杜聿明集团,毕竟徐州之敌还有整整三个兵团,能够分出来阻援的部队,实在很有限了,六纵由此成为南线阻击战场仅有的主力。

况且六纵也参加了对黄百韬兵团的总攻作战,伤亡颇大,还来不及进行必要的休整,而他们的当面之敌,是李延年指挥的第六兵团三个军:第39军、第54军、第99军,其中前面两个军,是从辽沈战役中全建制逃出来的,尤其39军战斗力保持相对完好。

没错,正是塔山阻击战中侯镜如“东进兵团”的所属部队,锦州被东野攻克以后,这两个军从葫芦岛出海撤退,后编入李延年兵团,又成为华野和中野的战场对手。六纵虽然善战,可是以一个疲惫的纵队阻击敌人的三个军,能够顶得住吗?

(蚌北阻击战)

一、蒋二公子抵达蚌北战场

淮海战前,黄埔一期的李延年驻防海州,时任第九绥靖区司令官,手下的正规部队只有一个第44军。战役打响后,第九绥区奉命西撤徐州,李延年率领所属部队、机关和裹挟的平民,慢腾腾上了路,急得新安镇的黄百韬死去活来。

根据刘峙的命令,黄百韬兵团必须接应李延年的西撤,同时第44军也将划入第七兵团序列,眼见华野大军正在南下而来,黄百韬那是望眼欲穿。结果最先等来的,只是轻车简从的李延年,李司令官客套几句,坐着吉普车一溜烟去了徐州。

第44军在不久以后的碾庄战役中,遭华野痛歼而全军覆灭,换句话说,李延年短短几天工夫就成为了光杆司令。此时南京方面正四处搜罗援兵,从东北逃出的第39军、第54军,已经奉命到达蚌埠,那里原来还驻有第96军、第99军。

根据南京方面的命令,李延年第九绥区司令部就地改编为第六兵团部,下辖前述四个军,并以主力自蚌埠出动(第96军留守警备),向北攻击前进以救援黄维兵团,同时投入战场的,还有刘汝明第八兵团(第四绥区改编)的两个军。

六纵那是华野王牌,兵力上虽以一敌三却毫不畏惧,在11月28日的接触战中,大破李延年兵团的前锋第39军,一口气吃掉了敌人两个团,吓得李延年慌忙收缩,司令部居然撤到了蚌埠远郊,气得蒋氏破口大骂学生无能。

黄埔嫡系李延年怯战,身为杂牌的刘汝明更不肯卖力气,于是敌人两个兵团五个军的增援部队,只在蚌埠以北打转转。而双堆集那边的黄维已然撑不住了,求援电雪片般飞往南京和徐州,蒋氏无奈,决定派出“监军”和装甲部队登场。

所谓的监军,乃是装甲兵司令部上校参谋长蒋纬国,以“二公子”的身份亲自督战,谅李延年、刘汝明不敢再耍猾头,老子派儿子来督战,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至于派出的装甲部队嘛,蒋纬国匆忙能够调集的,其实只有战车第二团的第1营、战车第一团的第4连,而非战车二团全部,关于这点,一些网络文章的描述有误。

战车二团装备的坦克和装甲车,本来就是个大杂烩,多为抗战初期苏援的T26、抗战胜利后接收的日制97式等老旧,只有战车一团的那个连,装备有12辆美制M3A3。不过加一起仍然有40多辆各式坦克,在蒋二公子看来,对付装备简陋的解放军足够了。

1948年12月3日,蒋纬国率部抵达战场,早已经撤到蚌埠的“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当然亲往迎接,同时交代第六兵团的司令官和各个军长,务必努力作战,还得保护好蒋二公子的安全,李延年和第54军军长阙汉骞、第39军军长王伯勋等强堆笑容,脑袋瓜子嗡嗡的。

有几十辆坦克开路,还有“直达天听”的监军督战,李延年所部各军,只好硬着头皮重新北上,发动了疯狂的进攻。面对兵力和装备占尽绝对优势的敌人,华野六纵也只能且战且退,接连放弃了若干阵地。

至12月9日,李延年兵团已经推进到易圩子和孙家圩一线,此地距离双堆集仅仅35公里,大有与黄维兵团合流之势,刘汝明兵团也有一定进展,整个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二、皮定均大战蒋纬国

战场形势危如累卵,粟裕当机立断,抽调渤海纵队一个师驰援阻击战场,连同豫皖苏军区的两个独立旅,统由六纵司令员王必成指挥,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挡住李延年;总前委也抽出中野二纵,前往拦截刘汝明。

刘汝明的第55军、第68军本就是打酱油的,面对中野一个纵队的阻击,再也爬不动了,因此战场的焦点,还是华野六纵和李延年的较量。此时中野对黄维兵团的总攻已经开始,粟裕给王必成下了死命令,不许李延年再前进一步。

王必成意识到,决一死战的时刻来临了,遂紧急召开了纵队党委会,决定派副司令员皮定均靠前指挥,亲往位置最关键的18师坐阵,同时号召全纵指战员,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死守防线不再后退半步。

皮定均心里清楚,这仗是很难打的,因为六纵抗击敌人步坦协同进攻的地域,处于一望无际的淮北平原,几乎是无险可守的,能够组织有效防御的支撑点,只能是若干卡在公路上的村落,为此,12月9日下午皮副司令员匆匆赶到易圩子

(王必成司令员)

负责坚守易圩子的部队,是18师头号主力第52团,该团在长达8天多的阻击作战中,伤亡已经非常惨重:团长负伤,由副团长袁捷代理指挥,除去派往孙家圩的一个营,团部和两个营,能够投入战斗的仅剩300余人。

也就是说,第52团在易圩子坚守的力量,实际连一个营的兵力都没有,就是这300来人,却要顶在全纵队的最前沿。皮定均带着袁捷、团作战股长、两个营长共同观察了地形,一边部署防御细节,一边介绍了鲁南战役中打坦克的经验。

皮定均严肃地说,根据可靠情报,蒋纬国的战车部队在步兵的配合下,将重点向52团的阵地实施进攻,一旦突破了易圩子,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将通过公路直插包集,再想堵住就非常困难了,因此52团任务至为艰巨。

皮定均还转告大家:“陈老总给我们六纵队来了一封信,指示我们要咬紧牙关,不叫苦,不怕困难,要有牺牲大部的决心去与敌人拼斗”!

(皮定均)

在战术细节上,皮定均特别要求袁捷:“敌坦克仅可以通过的,只有村南水塘边的两条路,你们要把全团的火箭筒集中起来,机动使用,严密地控制住这两条路”!

袁捷马上报告说,全团共有三具火箭筒,一定按副司令员的指示执行,只是火箭弹并不充足,得省着点用。皮定均也笑了,说自己这个副司令员不能白来,纵队司令部特别抽调了两门战防炮,用以加强52团的防御火力。

看见了吧?在“运输大队长”的慷慨赠送下,华野主力部队的装备,在淮海战役时期已经相当“豪华”,一个前卫团就配备了两门战防炮和三具火箭筒,早就告别了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各师在作战中,还可以得到纵队炮团的火力支援。

皮定均离开前沿返回师部后,袁捷带领300多指战员忙活了大半宿,全力加固工事和调整武器位置,天亮时分,大家刚刚有空吃口饭,就听见东南火星庙方向传来巨大的隆隆声,大地也随之颤抖起来:敌人的坦克来了!

(蒋纬国和坦克部队)

三、华野六纵浴血打坦克

蒋二公子那是下了血本的,第一波攻击就出动了15辆坦克,后面跟着第39军103师,该师是已经“中央化”的黔军部队,一色的美式装备,对付一个村庄摆出这么大的阵仗,来势可谓汹汹。

这还不算,在坦克正式发动攻击之前,先由第39军的军、师两级炮兵,对易圩子进行狂轰;尔后又飞来六架轰炸机,对村子实施滥炸,一番折腾下来,整个村子的房屋基本被摧毁,要说蒋二公子的“排面”是相当大了。

1948年12月10日上午9时许,敌人以3辆美式坦克作为固定发射点,作为指挥车并实施火力掩护,另外12辆日式坦克分二路扑了上来,后面是黑压压的步兵,看着确实挺吓人的。

坦克一边开进一边开炮,52团有些“解放战士”惊慌失措起来,袁捷喝令稳住阵脚,随后下令全团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首先开火,猛烈打击坦克后面的步兵,以切断敌人的步坦联系,敌步兵果然不禁打,丢下一堆尸体后兀自逃了。

赶跑了步兵,剩下的活就是打坦克了,在西边的路口,先头坦克陷进了52团提前挖好的反坦克壕,堵住了后续坦克的通道,由于担心遭到解放军步兵的近距离攻击,其他坦克纷纷掉头撤退。

而在东边的路口,袁捷集中了三具火箭筒同时开火,瞬间击毁了了先头坦克,其他坦克想不到解放军居然还有这等装备,生怕下一个遭殃的便是自己,也集体掉头跑路,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轻松被瓦解了。

袁捷一边高兴一边担忧,高兴的是打坦克很成功,担忧的是火箭弹没有几发了,突然皮定均的电话打过来了:“你们那里有不少麦秸秆,还有大堆树枝,这都可以利用起来嘛,你把它铺在入口道上,敌坦克一来你就点火。。。”

通话还未结束,电话线就被炸断了,看来敌人的第二轮进攻就要开始了,袁捷安排人去查线,同时对作战股长说:“皮副司令在教我们唱空城计咧,马上去组织点火”!

(王、皮等六纵首长们)

少倾,敌人的坦克再次冲了过来,52团临时组建起来的点火小组,立即引燃了几大堆麦秸,恰好又来了一阵风,于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两个路口顿时浓烟滚滚烈焰腾腾,敌坦克手搞不清什么状况,纷纷迟疑起来。

此时52团配属的战防炮也开火了,虽然未能直接击毁坦克,却让敌坦克手胆战心惊,再次慌了手脚掉头撤退。就这样,52团以火为疑兵,在火箭筒和战防炮的加持下,辅以炸药包爆破等手段,一个上午连续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

经典电影《大决战》中,对蚌北阻击战描绘的不多,实际上,这场阻击战对于全歼黄维兵团,所起的作用非常之大,而华野指战员之所以能顶住敌人的步坦联合进攻,不可能只凭借放火,反坦克武器的加持才是关键,电影毕竟有艺术加工的成分。

(蒋纬国)

四、蒋纬国无奈撤出战场

当天中午,闻听有一辆坦克被击毁的蒋纬国,气急败坏赶到了火星庙39军指挥部,指着军长王伯勋、副军长程鹏的鼻子责骂,痛斥步兵出工不出力,同时要求必须重新组织进攻,把遗弃在村口的坦克拉回来。

两个中将被一个上校指着鼻子教训,这简直是战场奇闻,然而王伯勋却是敢怒不敢言,下午又驱赶部队发动了第四次进攻,在付出了重大伤亡后,虽然未能突破华野六纵的阵地,总算把那辆坦克拽回来了。

蒋纬国余怒未息,乘坐坦克巡视整条战线,接连会面了王伯勋和阙汉骞,还给李延年打去电话,要求第六兵团次日组织力量,在他战车二团的全力配合下,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以解救奄奄一息的第十二兵团。

然而就在当天夜里,蒋纬国收到了南京的急电,命令战车二团脱离第六兵团序列,立即撤到淮河以南待命。对这道命令,蒋二公子实在摸不着头脑,遂找到“总统府战地视察官”李以劻,想问个究竟。

李以劻是“蒋大公子”的结义兄弟,当然得实话实说,他叹了口气:“李延年见你整天往火线上跑,担心你若有个闪失,他承担不了这个责任,便让阙汉骞电呈国防部,说本部地处河湖沼泽地带,战车难以展开,无从发挥威力,请将战车部队放在更能发挥作用的战场使用”。

李以劻有些话还是没敢说出口,真实情况是,从李延年到阙汉骞、王伯勋等人,对这位一心“建功立业”的督战官都颇为头疼,尤其近十天的进攻下来,第六兵团已经伤亡15000余人,再打下去两个主力军都得废了。

在李延年等人看来,黄维肯定是救不出来了,如果照蒋纬国这样打下去,等到解放军歼灭黄维之后腾出手来,只怕第六兵团也难逃覆灭的命运,所以必须尽快把蒋纬国这尊神送走,然后才能按他们的意思决定行止。

(抗战时期和福尔曼在潼关)

蒋纬国听完沉默不语,终于明白了蒋军为何四处吃败仗,虽心有不甘却必须执行军令,只好于12月11日,率战车二团撤回蚌埠再登车南下。临行之时,他还不忘带上被击毁的那辆坦克,一腔无奈地回南京复命。

送走了二公子的大驾,李延年等人总算松了口气,从此以后每天的攻击,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又混了五天时间。1948年12月16日,黄维兵团覆灭的消息传来,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第一时间掉头南逃,再不久干脆逃过了长江。

蚌北阻击战至此取得完全胜利,华野六纵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顶住了优势敌军的疯狂进攻,创造了步兵打败坦克集群的战史记录,其中仅52团就歼敌4000余人,曾经率“皮旅”纵横几千里的开国中将皮定均,又一次笑到了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步兵   圩子   坦克   司令部   蚌埠   火箭筒   司令员   纵队   战车   兵团   精良   公子   战场   部队   敌人   大战   两个   装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