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之骄女到尘埃中的“公知女神”柴静,如今过得怎么样?

从央视主持人一步步走向人们所唾弃的“假爱国者”,柴静到底做了哪些令人闻之唾弃的事情?

早年经历

柴静1976年1月1日出生于山西临汾,在这片将她养育成人的土地上,还为几十年后她所拍摄的纪录片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1992年,年仅16岁的柴静到湖南长沙的一所学校读书,此时的她学的是会计专业,本应与日后的播音主持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她很幸运。

三年后柴静毕业时,恰逢长沙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前往应聘,在面试之后,她通过层层考核留了下来。

之后的1995年至1998年间,柴静任湖南广播电视总台文艺广播主持人,那一年,柴静19岁,自己的人生也逐渐步入了正轨。

努力进入央视

柴静当时主持播出的《夜色温柔》,成为了一众大学宿舍的必修课程,她凭借自己那温柔的声音,吸了一大圈粉,虽然这档栏目的收视率十分不错,可是柴静并不甘心做一个夜台主播。

1998年,她又进入了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主持《新青年》,在1999年的时候,她的好运又来了。

在刚来到央视的时候,柴静作为一个实习生,负责的是对大牌主持人白岩松的接待和跟拍的工作,她工作认真勤奋,态度诚恳谦虚,这些都被白岩松看在眼里

于是在后来白岩松专门向台里推荐柴静,让柴静进入了央视的《东方时空》,并于2001年10月,加盟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担任主持人。

2003年,4月,柴静又成为了央视《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她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女记者。

时年正值非典肆虐时期,人们看见非典患者唯恐避之不及,但是柴静却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患者面对面。

柴静主动请缨进入病区采访报道,她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和患者交流,耐心倾听着他们的诉求和焦虑。

她还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了最早深入非典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因此柴静还被评为了“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在此之后,柴静的名字一炮而红,好运更是接踵而至。

2011年,柴静和邱启明主持的《看见》一经播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时间节目大火,趁着这股子热度,柴静又准备写一本书,书名就叫做《看见》

由于之前的栏目异常火爆,书名又与节目同名,所以柴静靠着这本书大赚特赚了一笔,足足卖了有数百万册之多。

柴静的名气也因此又踏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是常言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柴静自然也是逃不过这一至理名言。

劣迹斑斑,风评下降

柴静用了几乎二十年的努力,从一个黄毛丫头成长为了一名著名央视主持人,而她的恋人也从之前的苏群换成了摄影师赵嘉。

如果柴静一直按部就班的依照目前的路子生活下去,那么她无疑是很成功的,但是她偏不愿过这样的生活,甚至在日后做出了许多让人愤慨的事情。

2013年年底,柴静辞去了自己在央视的主播职务,就在人们疑惑柴静为何会放弃千万人挤破脑袋都想要的工作时,一则消息的传出震碎了众多人们的三观

在此前,柴静在镜头前一直给人的感觉就是正能量和爱国,但是不久后竟然传出了柴静在美国生孩子的消息。

消息一出,柴静立马变成了众矢之的,网友们对她的好感也瞬间荡然无存,因为依照当时美国的政策,只要是在美国出生的孩子,都可以获得美国籍,拿到美国的绿卡。

这种“崇洋媚外”的表现也引来了众多网友们的口诛笔伐,质问她为什么要去国外生孩子,在众人看来这一行为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然而柴静给出的解释是,当时的孩子患上了肿瘤,不过确诊为良性,医生说在生育过后要立即进行手术,自己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才选择去美国生产。

但是她的这一说法仍然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可是柴静却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就在人们都觉得柴静已经准备隐退的时候,却不曾想在她隐退的背后,藏着更大的“阴谋”。

拍摄虚假宣传的纪录片

2015年初柴静推出了一部以自己深度调查空气污染为主题的纪录片《穹顶之下》。

该片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国内的广泛关注,因为此时的国内有很多的地方都被雾霾这一难题所困扰。

《穹顶之下》的片头,讲的是柴静在怀孕期间,孩子就患上了肿瘤的故事,但是这个记录片的主要内容是“雾霾”。

这部纪录片令人最深刻的一幕,无疑是柴静在采访一个看起来脏兮兮的小孩子,她问小孩子:“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回答“灰色的”“你见过蓝天吗?”“没有。”

看似简短的几句话,镜头和当时的情景交融,安排的全都是恰到好处的,充分表达了一个纯真的孩子对蓝天的渴望,而柴静取景的地点,正是生她养她的故乡山西临汾。

虽然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旨在呼吁人们重视环境,并且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柴静在片中的宣传时,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夸大事实。

雾霾在当时固然是很严重的问题,在冬天可以尤为深切的体会到,但是在其他三个季节里,蓝天白云并不算是很罕见。

但是当时柴静所要表达和描述的环境,让很多不知内情的人都为之震撼。

一部好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和大众推敲的,可是柴静所自费拍摄的《穹顶之下》,却在日后查出了有意贬低我们国家,反而夸奖西方国家的意思。

这也让她在美国生完孩子之后第二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纷纷质疑柴静的用心。

去美国生孩子已经将柴静拉下了神坛,口碑大跌,而这部纪录片更是让柴静的女神形象轰然倒塌。

网友们也开始深扒柴静的过往,这一扒,还真让眼尖的网友们发现了端倪!

在2010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刚结束时,柴静凭借自己的热度和名气第一时间邀请了丁仲礼院士参加了自己当时主持的节目。

原本好好的一个访谈节目,却被柴静搞成了辩论赛,当时的丁仲礼说“我在历史上比你少排放了那么多,那么未来几十年,我只需要达到你的百分之八十就行。”

然而柴静并不予以赞成,反而是站在对立方的角度展开提问,这也让丁仲礼院士不高兴了,他反问柴静“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柴静并不打算松口,而是说:“您这是在指责吗?我看到您的措辞很激烈,有这个必要吗?”

这场访谈一经网友们扒出,又迅速的将柴静送上“悬崖”边,在这几件事情过后,曾经的著名主持人,“公知分子”柴静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卖国贼”、“亲美派”。

她的节目也在舆论的发酵下遭到紧急停播,柴静的经历让人们明白了作为公众人物,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不要做与国家团结不利的言与行。

其实柴静早期确实在荧幕前为自己积累了不少的良好形象,包括奔赴一线报道非典和汶川地震,以及在节目中揭露社会底层的阴暗,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等等。

可惜终究是她的偏执害了自己,因为在她这些事情都被曝出之后,不难看出她存在着西方的社会主意观点,并且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柴静在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的问题上站错了队,致使她被打压。

在环保的问题上,她曾力排众议,高举西方主义的旗帜,甚至还想让国内向西方看齐,在对丁仲礼院士进行访谈时,柴静还大放厥词,质疑院士别有用心,种种言行让她被网友们视为公知分子。

她呼吁环保,自己却被拍到开着排放量巨大的私家车出行,她指责中国的环保问题,却迁居国外过着奢靡的生活。

据悉,为了躲避国民的指责谩骂,柴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购买了一栋别墅,照顾家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而后她又制作了一部关于伊斯兰教的纪录片,但是用的确是中文,目的着实令人深思。

柴静的双标更是表现在面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新闻时,选择拒绝表态,这让她在中国民众心中那最后一点的公信力也荡然无存。

结语

柴静在早前所做出的事迹大家不可否认,但是她那些不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言行,和崇洋媚外的内在,也让她从“凤凰”落为了“草鸡”。

身为公众人物,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坚决不说那些不利于国家团结的话,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虽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是切不可强加于人,不然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骄女   目的   穹顶   总台   崇洋媚外   美国   纪录片   非典   院士   言行   尘埃   女神   央视   事情   节目   孩子   网友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