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草地分兵,这4位中央红军名将“站错队”,后来结局如何?

在长征途中,曾发生了一起草地分兵的事件。当时,中央红军,也就是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会师,此后围绕是北上还是南下,展开了争论,并由此分兵进发,一路向北,一路向南。

这是一次关系红军的发展方向的重大选择,在这关键的时刻,就有四位红军高级将领站错了队。他们当时是怎样选择以及此后的结局又如何呢?

一、“草地分兵”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蒋介石对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在前几次反“围剿”中,红军按照毛泽东的战略部署,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错误路线排挤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使红军遭到了巨大的伤亡损失,根据地也在逐渐缩小。这样,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经过血战湘江以及一系列战斗,红一方面军遭到了巨大的伤亡,从开始时的三十万大军锐减到三万。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依然顽强地战斗,顽强地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作斗争。

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力挽狂澜,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时的红一方面军经过一系列战斗减员,已经非常疲惫。但红四方面军还不知道具体情况,甚至还打出“欢迎红一方面军三十万大军”的标语。

但事实是,红一方面军此时已经由长征开始时的三十万,锐减到不足三万,而且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一万多人。而红四方面军足有八万之众,而且对外宣称十万大军。

张国焘是红四方面军的统帅,当他发现红一方面军的真实实力后,也由开始的热烈欢迎,转而自视高傲起来,竟至与党中央相抗衡。

在两河口会议上,对于红军的去向发生了分歧。本来,会议决定,红军的任务就是北上,但张国焘却主张南下,他依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不断挑拨是非,拉拢红一方面军的将领,甚至不惜用请客吃饭的方法企图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和朱德等坚持北上,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向人们讲明当前的国内局势,是日寇不断进犯,东北已经丧失,日寇还有进一步侵犯的危险,只有北上抗日,才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也只有北上,红军才能生存下去。

当时,党中央决定在川陕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抗日救国运动,但张国焘却主张到人烟稀少的川康边少数民族地区,这样就可避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在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上,有一些红军高级将领,选择了错误路线,跟着张国焘南下。党中央为顾全大局,团结抗日,还是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但此时已经错失了一次很好的战机,只好改由环境恶劣的草地行军北上。

但张国焘还是无视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坚持南下。党中央为了避免红军发生冲突,被迫率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率先北上,创建川陕甘新的根据地,同时力劝张国焘迅速北上。

张国焘在南下后,遭到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被迫同意北上。

二、罗炳辉与何长工

罗炳辉与何长工都担任红军第九军团的领导职务,他们在草地分兵时,都选择了南下。

罗炳辉是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是红军的一员猛将,在那个疾风骤雨的时代,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表现出对党的忠诚。

在长征中,他率部突破敌人的多道封锁线,但在草地分兵的选择上,却受到张国焘的鼓动,选择了跟随张国焘南下。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及时进行了纠正。

何长工是红军第九军团政委,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战略方向的选择上,张国焘主张南下,何长工对此持支持的态度。

在晚年他曾接受采访,在谈到当年的草地分兵时,他承认当时因为自己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对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革命的艰巨性没有做出正确的认识,所以才反对北上而选择支持张国焘的南下策略。

其实,何长工对毛泽东是非常尊敬的,也曾是毛泽东坚定的支持者,他早年就参加了“五四运动”,在法国求学期间,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名字,还是毛泽东给他起的,希望他当革命的长工。

何长工还参与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为起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后他为苏区的建设,为红军的壮大,都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三、李卓然与邵士平

李卓然和邵士平都在红军第五军团工作,一个担任政委,一个担任工作部部长。

李卓然也曾留法勤工俭学,并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党的早期骨干分子,他对毛泽东同志的主张一直是支持的,在苏区,他曾担任过毛泽东的办公室主任,不仅在工作上有着很好的合作,而且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错路线干扰时期,毛泽东受到排挤和冷落,但李卓然却始终支持毛泽东,经常去探望毛泽东。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李卓然支持由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为毛泽东投出了赞成票。

但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北上与南下的选择上,他却选择了张国焘的南下主张。

邵士平也是红军第五军团的指挥员,他担任军团工作部部长。他也是一名早期的党员,曾领导创立了闽浙赣根据地,是红军第十军的缔造者,在红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但在错误路线领导时期,他也遭到了排挤。

在草地分兵时,邵士平也选择了支持张国焘的南下策略。

四、四位红军将领的结局

四位红军高级将领在草地分兵时,都选择了跟随张国焘南下,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不断地劝说和工作下,他们很快都认识到了自己这样选择是错误的,于是都及时改过,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并继续为党和军队贡献力量。

何长工本来在党和军队内享有很高的声望,但因为支持张国焘的南下策略,背离了中央的正确路线,作了错误的选择,但最终他还是回到正确路线上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抗大”总校教育长、副校长。

在解放战争时,又到东北创立了东北军政大学,为我军的军事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领导重工业和航空工业以及军事学院,为国家和军队建设,立下了卓越的功绩。

罗炳辉在草地分兵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选择的错误,此后他支持朱德等人对张国焘的批评,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他重新得到中央的信任。

在抗战时期,他对运动战和游击战进行了总结,将两种战术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战法——“梅花桩战术”,这种战术在反“扫荡”中,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并在根据地得到广泛推广。他的指挥才能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

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根据他的事迹拍摄的电影《从奴隶到将军》,艺术地再现了他的英雄事迹。

李卓然选择跟随张国焘南下,后来重新北上到了延安。党中央决定派出西路军,向西北扩大和巩固根据地,并打通与苏联的交通联系。

李卓然担任西路军的政治部主任,他兢兢业业地工作,深入指战员之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士气,鼓励战士们要有勇有谋。但因为敌强我弱,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西路军还是遭到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退回延安后,毛主席对李卓然给予了勉励,使李卓然受到极大鼓舞,他振作起来,继续在艰苦环境中努力为党工作。李卓然退出了军队指挥,改做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马列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为党的理论和宣传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邵士平在选择跟随张国焘南下后,当他意识到自己选择的错误后,就立刻进行了反思,加强了自身的学习。在到达延安后,他在抗大担任了高级班的主任,不久就被派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负责后勤工作。

他坚决服从党的安排,到了哪里,就在那里努力工作,得到了聂荣臻和党中央的高度赞扬。

在解放战争时期,邵士平被调到东北解放区,负责后勤和财经工作,担任西满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还担任过东北财经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江西省政府主席。

在草地分兵这场争议中,一些红军高级将领选择了错误路线,但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后,都能及时加以改正,回归到正确路线上来。

党中央也非常器重这些干部,既往不咎,继续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在党内军内继续为党为军服务,为党和人民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参考资料:

[1]郭山清,刘孟琪,孙俊杰.红军长征中的统战工作[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04):44-4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解放战争   红军   草地   党中央   延安   苏区   长工   根据地   名将   军团   路线   结局   时期   正确   错误   中央   领导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