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震!人民币 扛住了

文/慧净


9月25日,美元指数上涨0.34%,一举突破106的整数关口,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


各位,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看下美元指数K线图,就会发现106的价格在技术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见下图)


这或许预示着,美元指数将要开启一波新的上涨趋势,而各国的货币、股市、房产、商品等资产也或许因此承压。


比如,日元贬值至148,再次来到日元近30年的低点,可想而知日本的输入型通胀将会受到怎样的冲击。


此外,日元的实际有效汇率更低。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日元与其他货币相比,日元实际有效汇率已跌至197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比如,美国纳斯达克本轮下跌也从高点15677点附近,下跌至14865点附近,下跌4.5%左右。从K线图的角度来看,本轮高点已经和2021年的高点构成了“双头”形态。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


不过,人民币却表现得坚挺!


人民币价格始终在7.3附近波动,在美元升值、日元贬值过程中扛住了空头的冲击。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已经临近短期的周期底部了,股市、房产等各种利空差不多都已经出尽,就短期而言,中国的空头没得空了。


人民币空头“假大空”的逻辑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是中美利差倒挂不断扩大,全球资金卖出低息的人民币资产,转而买入高息的美元资产。


这一过程中,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股市外资抛售持续加大,资金流出对人民币、股市都造成了较大冲击。


这个逻辑是对的,但也不全对。


因为做空力量,借着美元高息的优势,大量卖出股市的流动资金,这笔钱在换汇过程中对人民币价格涨跌造成了边际效应的扰动。


但是,有两方面被市场忽视了。


先说第一个方面。


人民币做空的边际变量或者说边际变量的导火索是股市资金外流的话,那么当外资卖的差不多时,它就没有子弹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自然减少。


据同花顺统计,8月份以来,外资净流出超过1100亿元,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但是8月以来的这轮下跌幅度约为5%左右,和2022年4月、及2022年9月的两轮下跌相比,跌幅明显缩小许多。


也就是说,外资净流出比之前的多,但是下跌的幅度没有之前的大。暗含了外资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在减弱。


同时各位需要知道,外资净流出这么多,想走的基本上也卖的差不多了,其它尚未卖出的资金大多都是还想长期投资的。


为什么要长期投资?


放眼全球,除了美国很难找到第二个这么大容量的资本市场了。再有钱,没地方投也是白瞎。


就好比,巴菲特去投资太平洋国家根本不可能,因为市场容量太小,承接不住天量的资金。


因此,股市净卖出的资金对人民币贬值的边际影响正在逐渐减小。


数据来源:同花顺


再来说第二个方面。


股市外资净流出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会带动一波国内的跟风盘资金进行卖出,甚至会带动一波国内资金进行人民币套利、搞资产转移。


也造成了人民币贬值过程中,有一波跟风盘。


但是,股市下跌到一定程度时、估值极其低时,必然有一波深度价值投资的资金顶上来,牢牢地托住大盘。


大盘不跌了,盲目非理性跟风杀跌的资金就少了。


举个例子。


九安医疗近三年已经赚了176亿元,接近当下约180亿元的市值。


假如王五拿180亿元私有化这家公司,九安医疗账面上直接有大量现金,加上每年公司正常运转带来的利润,几乎相当于可以免费私有化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类似企业的下跌是不太合理的。


因为即使按照周期股的角度来讲,这些企业也并不属于重资产,完全没有什么折旧风险。


显然,九安医疗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算清楚了这笔账,干脆自己来个大回购好了。


九安医疗8月29日发布公告,要进行股份回购,回购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0亿元。


据公告显示,若按回购资金总额上限(10亿元)和回购股份价格上限(不超过49元/股)进行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为20,408,100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4.20%。


九安医疗当前价格不足38元/股,显然公司回购的股份占比有可能超过4.2%,甚至接近5%。


说明了什么?


一个结论就是,国内股市部分行业、企业的估值已经极具性价比,股票的风险甚至接近了债券的风险区间。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的股票在有些领域已经跌过头了,估值已经很有吸引力了。没有泡沫,做空的资金也会空不动,跟风盘也就消失了。


总结就是,人民币做空力量虽然看似强大,但是重要的边际变量资金来源于股市的资金净流出。所以,人民币这一波能够守住7.3,关键在于国内股市外资虽然还在净流出,但是大盘已经没有恐慌性杀跌了。



中美利差当然对人民币贬值有压力,但是也要分阶段来看。


正如上文所述,人民币空头边际变量的股市已经很难有恐慌杀跌,所以即使在中美利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时,也很难对人民币造成太大的干扰。


据网易报道,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收于4.50%以上,是2007年以来的首次;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向4.65%水平移动。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股市2021年、2022年估值还未在低位,而美国又有加息预期扰动市场时,可对人民币造成了不小的难题。


数据来源:wind


我也想通过对过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复盘,来思考一下大周期来临时,产业利润是如何分配的,股价上涨的节奏是如何轮动的?又是如何在中美利差的作用下影响到人民币的涨跌?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


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各项利好逐渐发酵,首当其冲的是特斯拉临港投产、比亚迪汉的横空出世、绿牌政策的空前支持(五菱神车直接受益)等。


同时美国大放水,接近负利率的政策直接使得美国资金外流。美国是全球GDP最高的国家,它的资金外流不是谁都能轻易接的住?


只有中国,不仅利率够高,而且市场够大。


2020年,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在涨。


第一波涨的基本都是明牌的,特斯拉、比亚迪(整车)、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电池)、赣锋锂业、雅化集团(正极)。


行业量价齐涨,利润也正常提升,下游终端到上游原材料的主流企业都在上涨。


第一波也是最好赚钱的周期,闭着眼买都赚大钱。不过,第二波难度就升级了。


2021年1季度,整个行业进入调整期,之后部分细分赛道开启了快速的拉升,并且涨幅惊人,100%、200%比比皆是。


产业的轮动,从大市值切换到小市值的企业,且大多是大企业的配套企业,行业复苏过程的初期,大企业的订单往往是使用的过往库存。


而整个行业复苏的中期,即行业第二波拉升时。大企业的库存见底,开始爆发式向配套企业追加订单、叠加国产化进程,部分配套企业的订单简直是一夜之间暴增。


新能源产业的利润开始向配套企业、中小市值企业转移。


比如多氟多、天赐材料、永太科技(10倍大牛股)等电池电解质材料细分领域;


比如璞泰来、杉杉股份等电池负极材料细分领域;


比如恩捷股份为代表的电池隔膜细分领域,鼎盛新材为代表的铝箔细分领域。


2021年爆发的基本是小市值、配套企业,通过绑定大企业获得大订单,利润快速起飞。


第三波2022年,美国开始加息、国内新能源行业经过两年发展、产能扩张严重、而利润尚未落地,资金开始外流,整个行业快速杀跌。


其中上游、中游杀跌凶猛,下游终端反倒好一些,甚至抗跌,业绩的滞后性也更强。


所以通过复盘可以看出,一个产业的兴起往往是由下游企业带动中上游企业。


总结来说就是,有三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个重要结论,越是接近下游终端消费的,周期性越弱,受中美利差影响越小;相反,越是上游的则周期性越强,时间持续的也短,受中美利差影响也越大,价格波动的也越剧烈。


另一个重要结论,通过2020年~2023年的复盘,行业复苏到过热,到滞涨再到下行,这个周期往往是4~8年的周期。


最后一个重要结论,行业兴衰周期也差不多与美国加息周期相一致,美国上一轮加息在2015年,中间经历降息到本次再加息是始于2022年,中间隔了7年时间。


所以我个人觉得从2020年开始算起的话,行业周期可能距离底部不远了,而(股市)行业估值见底也大大减轻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周期来到了下半场,继续悲观也许还会正确,但是接下来乐观才能抓住机会。

如果读者朋友们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国内市场发展情况,可以看几份高质量的行业研报


它能让你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甚至对投资决策起到辅助作用。


因此我为大家精挑细选了5份和银行业的最新行业研报免费送给大家。

这些研报有银行股外资持股跟踪、银行业周报...等主题,并从数据分析、图表对比、市场走势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绝对专业,绝对有用。


无任何门槛,支持下载,支持在线阅读。手机打开V+信搜索“叶檀学堂”关注回复【行研】两个字,即可领取。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中美   人民币   空头   美国   边际   新能源   日元   市值   下游   周期   外资   股市   资金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