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四大兵团司令:最有资格的四猛将三个都落选,连粟裕都很意外

1949年2月,第三野战军刚刚完成整编,随后一份兵团司令员的名单就交到了粟裕的手上。

里面分别任命了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以及叶飞为三野四大兵团的司令员,当粟裕看到这份名单时内心觉得有些意外,因为他麾下的四大猛将只入选了一人。

三野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老华野时代最具战斗力的部队分别属于是叶飞、陶勇、王必成和许世友,这四位才是粟裕心中最理想的司令员人选。

然而最终入选的却只有叶飞一人,也难怪粟裕会对结果感到意外,当然入选的四位同样是出色的将领。

那么为何最终的名单会与粟裕的想法有落差?两组人分别有什么特点?

入选的四人

当时其他各大野战军的兵团司令员都是本部的最强将领,可偏偏三野的兵团司令是个例外,那么为何陈宋王叶四人能够当选?

首先就是最没有争议的王建安,作为第七兵团的司令员,王建安原本是属于红四方面军的,在抗大毕业后就来到了华野。

王建安先后在徐向前元帅和罗荣桓元帅的麾下任职,之后更是做到了山东军区的副司令员,可以说是一个起点很高的将领。

只是王建安有一些高开低走,罗帅的115师来到山东之后,王建安就被降为了鲁中军区司令。

在华东野战军成立之后,王建安就担任了八纵的司令员,此后八纵几乎打完了山东和河南的所有战役,可以说八纵就是攻坚战的王牌部队。

1948年7月,王建安在豫东战役结束之后就被调到了华北一兵团担任副司令员,他的上级就是徐向前元帅。

虽说从名字上看这仅仅只是一个兵团,但是在徐向前元帅的影响下,该部几乎相当于一个方面军,而王建安则成了方面军的副司令员。

因此,王建安在职务和资历上都无可争议,之后担任三野兵团司令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次就是叶飞,作为组织上和粟裕共同认可的将领,叶飞担任兵团司令员是完全没问题的。

叶飞是追随粟裕时间最长的纵队司令员,他在长征时期就已经在南方打游击,1935年10月开始就和粟裕一起并肩作战,两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新四军成立之后,叶飞担任粟裕麾下的纵队司令,皖南事变之后又继续担任粟裕的副师长。

在粟裕的指导下,叶飞的指挥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叶飞带领新四军的部队来到了山东,只可惜由于作战风格的不同,叶飞迟迟没有找到昔日的状态。

直到华野成立之后,叶飞再度与粟裕合作,随后就在宿北战役中大放异彩。

叶飞重现昔日的光辉,其麾下的一纵成为了华野的头号精锐。出色的指挥能力加上与粟裕的关系,叶飞担任三野兵团司令理所当然。

陈士榘的能力同样十分出色,他曾先后担任林罗以及陈老总的参谋长,能够担任三位元帅的副手自然实力非凡。

当时我军的高级参谋长基本上都出身黄埔,而陈士榘则并没有这段经历,更多是靠着灵活的头脑和善于思考才当上参谋长。

但陈士榘也有一些缺点,他在宿北战役时发挥的不是很好,当时叶飞正在分割穿插敌军,可陈士榘却没有很好的与叶飞形成配合。

到了1947年7月,陈士榘指挥三大纵队进攻鲁西南,此时基本上就相当于兵团司令的身份了。

一般来说参谋长的级别都低于下级部队的主官,陈士榘获得提升的背后很可能是粟裕想换参谋长,后来张震就出任了华野的参谋长。

而陈士榘虽然升任了兵团司令,但是在沪宁杭解放之后,陈士榘就被安排到了华东军政大学当校长,其第八兵团也被撤销了。

最后一位就是宋时轮,这位上将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资历深厚,在当时整个华野里面,除了许世友以外就属他的资历最深。

而宋时轮麾下的十纵则是出了名的阻击战高手,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十纵拥有众多杰出的代表作。

然而部队的功能却决定了上限,毕竟进攻的部队才会是野战军的主力,总不能靠着阻击战来攻城略地。

因此宋时轮对比起其他几位将领,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均衡,没有特别明显的优缺点,背后的原因就是部队的功能所决定。

当然,宋时轮担任第九兵团司令也并非不合适,只是相比之下他的能力不如另外几人突出,这个结果自然就引起了粟裕的关注。

可以说除了叶飞以外,另外三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那么粟裕真正想要的又是哪三位?

粟裕心中的理想

说到三野就不得不提陶勇,其麾下的四纵是华野里面歼灭敌军最多的部队,陶勇还经常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可以说他是华野的第一猛将。

粟裕对陶勇寄予了厚望,在新四军重建之后就让他和叶飞一起担任自己的旅长,两人都是跟随粟裕多年的老部下。

陶勇可以说是粟裕的学生,战神几乎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陶勇,而他也没有辜负粟裕的信任,在黄桥战斗中表现相当出色。

陶勇也因此继承了粟裕的性格和作战风格,粟裕对他就像照顾自己的弟弟一样。

在粟裕带领新四军北上之后,陶勇就指挥四纵参与了几乎每一场战斗,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在孟良崮战役中担任主力。

陶勇与叶飞的能力不相上下,他们也都是粟裕的老部下,显然他的指挥能力比起王、陈、宋三人要高出不少,至少不在他们之下。

六纵司令王必成也是一员猛将,他和陶勇一样都出身于红四方面军,之后被粟裕招致麾下。

王必成人称王老虎,粟裕对他也颇为重视,新四军重建之后和叶飞、陶勇一样都担任了旅长,从粟裕对三人的任命来看就可以知道他们在粟裕心中的地位。

而这三人无一例外都是跟随粟裕时间最长的将领,他们对于粟裕的作战意图十分了解,都能够很好的执行粟裕的作战计划,在私人感情方面更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

粟裕的用人更多是看能力以及与他的默契度,在这两点上陶叶王要比王陈宋高出许多。

只是王必成在解放战争早期的二打涟水战役中遭遇失利,当时他的对手是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我军在损失较大的情况下还丢了涟水城。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在解放战争早期很多部队都打得十分被动,除了粟裕能够在苏中战场占据优势。

涟水失败是因为敌我武器装备差距较大,当时大部分将领都曾经吃过亏。

不过这并不影响粟裕对他的认可,粟裕对于陶叶王三人的喜爱可以理解,毕竟都是他的老部下,那许世友又为何得到粟裕的重视?

粟裕当年曾经与许世友并肩作战,两人虽然有过一些分歧,但并不影响粟裕对许世友指挥能力的认可。

当粟裕谋划着下一阶段的战事时,有一个区域需要一名将领指挥两个纵队作战,而他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许世友。

不久之后济南战役爆发,当时杜聿明率领大量部队准备前往济南解救被围困的国军,粟裕主张围点打援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因此他将更多的部队放在鲁西南阻击敌军,许世友对于这个决定有一些质疑,于是就向中央请求改变策略。

毛主席告诉许世友一切听粟裕的指挥,于是许世友便不再有任何质疑,一心一意的配合粟裕作战。

而毛主席也亲自点将许世友,让他立刻结束休养前往济南指挥作战,当粟裕得知这个消息后同样没有任何犹豫。

因为粟裕知道许世友的能力,他十分擅长打各种硬仗,能够在困境中实现逆转。

事实证明毛主席和粟裕都没看错人,许世友在进攻济南的时候,主张采用“牛刀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全力进攻济南,最终在短短8天的时间里歼灭了11万敌军。

如此辉煌的战绩体现了许世友出色的指挥能力,因此许世友也在粟裕认可的名单上,而陶叶王许也是华野最强的四名将领。

然而四人当中却仅仅只有叶飞担任了兵团司令,其他三人则纷纷落选,那么四人落选的原因是什么呢?

组织上的考虑

1949年华野正式改编为三野,此前的各个纵队都改名为军,同时还建立了四大兵团。

陈老总从中野回到三野担任司令员,粟裕则为副司令员,不过军事方面的工作继续由粟裕来负责,陈老总更多是坐镇后方稳定军心。

在华野时期,一纵、四纵、六纵、九纵堪称是华野的四大天王,这四支部队基本上就是华野的主力部队,粟裕在淮海战役上对他们委以重任。

叶飞、陶勇、王必成、许世友则分别担任这四支主力部队的司令员,他们是华野的核心力量。

再往下数才到八纵的王建安、十纵的宋时轮以及二纵的韦国清和三纵的何以祥,不过这些就已经属于华野的第二梯队了,三野的四大兵团司令里仅有一人属于第一梯队。

对于这个安排粟裕的内心是不太满意的,当然最终他还是尊重了上级的决定。

在粟裕看来,因为兵团司令都是坐镇一方的要职,所以在作战能力和军事指挥上都要有足够的实力。

因此粟裕希望陶叶王许来担任兵团司令的想法十分合理,只是组织上和陈老总在考虑用人时,还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确保团队内部的平衡。

王陈宋三人的能力虽然稍逊于陶王许三人,但不能否认他们的能力也十分出色,而陶叶王三人当中却只能够选一人担任兵团司令。

因为陶勇和王必成的情况比较相似,他们都跟随了粟裕很长一段时间,粟裕对陶叶王三人的情况都十分了解。

但同是出身华野的三人只能够选一个做兵团司令,否则对于其他部队的同志就有些不公平,而当时叶飞的职务比另外两人要略高一些,所以三人之中就只有他当上了兵团司令。

虽然陶勇和王必成的能力都很强,但组织上要考虑平衡的问题。

许世友的资历比陶勇和王必成都要深厚,而且在山东根据地的战绩十分突出,他也不属于华野,因此他是可以作为山东野战军的代表担任兵团司令的。

只可惜许世友在济南战役后腿部出现疾病,因此前往北方养伤错过了淮海战役。

而1949年时三野又接下了渡江战役的重任,许世友的身体不适合继续在前线指挥作战,再加上在济南战役时期,许世友曾经向上级质疑过粟裕。

这一点在组织上看来是不太合适的,而济南战役结束之后许世友就基本退出了解放战争。

虽然粟裕还是很看重许世友的指挥能力,希望他来担任兵团司令,但是许世友各方面条件都不太合适。

既然许世友不合适,那就选择另一个人代表山东野战军,王建安曾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而且又是许世友的副手,由他接替许世友最合适不过。

陈士榘的资历十分深厚,他早在秋收起义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而且又是华野的参谋长,在华野内部的地位不言而喻。

陈士榘在三野就相当于四野的刘亚楼,要知道刘亚楼是与林罗并称的参谋长,所以陈士榘担任兵团司令也是情理之中。

最后就是宋时轮,这位擅长打阻击战的将领在军中也立下过不少战功,而且作为第二梯队的主力,宋时轮在军事指挥能力上也十分出色。

第一梯队的三人都无法任职,那么按照顺序也应该是由第二梯队的宋时轮来担任兵团司令。

结语:

三野时期的情况与华野时期有所不同,因为在解放战争的早期,革命形势还比较严峻,所以委以重任的纵队司令在指挥能力上要求较高。

到了三野时期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此此时考虑的人选问题就不仅仅只限于指挥能力了。

不可否认陶叶王许都是十分出色的将领,其中三人的落选确实有一些遗憾,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的能力不足。

而当选的王陈宋也都同样出色,组织上的安排也有着其他方面的考量,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是共和国出色的将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兵团   解放战争   司令   野战军   司令员   纵队   作战   参谋长   麾下   猛将   济南   山东   将领   战役   部队   意外   能力   资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