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最惨烈一仗,五万大军仅剩千人,副司令等多名高级将领牺牲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非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要向西撤退。”

1938年,时年31岁的宋时轮,看着毛主席发来的电报陷入了沉思。

同年6月,晋察冀军区派出他和邓华率领四纵队从平西出发,向冀东挺进,配合当地的抗联组织进行敌后武装抗日活动。

宋时轮

宋时轮率领四纵和冀东抗联会合后,身为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指挥官,他自然而然的被推选为总指挥,统一调度整个联军。

但此时的冀东是日军侵华的重点占领区,东北有关东军,华北也有大批的日本精锐部队。

宋时轮虽有五万人,却装备落后,大部分人可能只能分到一两颗手榴弹,连枪都没有,一旦遇到大批的敌人,基本是没有还手之力的。

图源网络

宋时轮一直在考虑带着部队从冀东西转移到平西,这样就可以和晋察冀根据地的大部队会合,同时也能让这批拥有着一定规模的抗联队伍获得更好的条件,成为未来主要的抗日力量。

但是,原冀东抗联总指挥李运昌,却认为坚持在冀东抗争到底更为稳妥。

宋时轮把当前情况上报给了中央,毛主席的回电却是不建议部队此时西撤,但是这封电报的开头有一句话却被宋时轮牢牢盯死了。

毛主席

毛主席的意思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万不得已的时候是可以撤的?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西撤还是留下?冀东抗联的困局

所谓冀东暴动,指的是在中共领导下,在冀东地区发生的一场地方抗日武装的大规模人民武装起义。

图源网络

而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冀东,主要指的是北平以东,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地区,位置大概在如今的北京、天津、唐山和承德之间。

对抗日战争历史进程有深度了解的朋友,可以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1938年时冀东正处于日军的大后方,几乎被日军主力全方面围困,宋时轮率部来到这里,其斗争难度必然不少。

很明显,宋时轮在来到冀东后也了解到局势,在冀东的日军一定会对,已经打出些名气的冀东抗联下死手。

宋时轮

如若日军下定决心“剿灭”在冀东的我军,凭部队此时的条件,即便突围也是九死一生。

事实上,敌人也确实侦查到了冀东抗联的大概位置,并且已经着手集中兵力,为消灭这支八路军做准备。

根据我军得到的情报来看,日军的计划是在秋收之后调动优势部队全面压上,对冀东地区形成包围。

选择这个时间点的主要原因是,秋收之后,我军游击战术赖以生存的“青纱帐”就不复存在了,并且一旦进入冬天,缺少物资的八路军很难与后勤补给完善的日军打持久战,即便我们拥有群众基础,也很容易被困死在山里。

图源网络

得知日军进攻计划的冀东抗联,连续召开了多次会议。

在会议上,以宋时轮为代表的原晋察冀军区的四纵多数指战员,支持西撤回平西抗日根据地。

但以李运昌、高志远、洪麟阁等人为首的原冀东抗联的指挥员们则认为,以此时的形势在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地方展开游击战,更能给敌人以打击。

李运昌的想法是以游击战为主,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即便最终不敌,也能牵制敌人的兵力,给其他抗日根据地提供发展条件;

李运昌

如果选择西撤,各部队必然要集合行动,但抗联战士会因为不熟悉地形,无法开展有效的游击战。

最重要的是,一旦部队集合起来,必然会瞬间暴露目标,那时候日军根本不需要侦查,就能找到冀东抗联主力直接包围消灭。

李运昌的想法和毛主席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毛主席也认为在本地开展游击战更为有效,西撤很容易一头撞上京津地区的日军主力。

但是,宋时轮有自己的想法。

毛主席

宋时轮认为,已经有确切情报表示日军必然会对冀东地区进行扫荡,冀东地区又是一大片平原,那么留下来就是等着敌人上门来打,应趁着敌人尚未形成合围之势之时果断西撤,将大规模敌人甩在后面,从而实现粉碎敌人的阴谋。

无论哪一方的顾虑都是有道理的,但宋时轮没有料到,日军的反应速度超出了他的想象。

开始西撤,悲剧的开端

队伍当中有人反对西撤,并且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等人均表示,非必要不要西撤,宋时轮只好暂时搁置了西撤的提议,但仍然把西撤作为预备方案随时准备着。

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

而邓华虽然也并不是很赞同宋时轮的西撤方案,却也对当下形势忧心忡忡,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处理。

然而,随着即将到来的10月,敌人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宋时轮非常肯定敌人就是已经盯上冀东抗联了,再拖下去天冷后就更不容易转移了。

于是,经过在丰润县九间房村的会议表决后,四纵以及冀东抗联集体向西转移,只留下三个支队在本地继续游击斗争,保留根据地的基础。

邓华

虽然李运昌仍然在据理力争,但会议已经表决通过,只好跟着大部队一起西撤。

计划已经定下,部队也开始行动起来,冀东抗联司令员高志远带领前卫部队率先出发,副司令洪麟阁作为全军的殿后部队走在最后。

另一方面,日军无论是反应速度还是机动能力,都超出了宋时轮的预估,冀东抗联很快就遭到了来自日军的阻击。

宋时轮、陈赓、莫文骅在一起

刚开始,双方还是小规模的交火,但即便是小规模交手,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我军战士也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最可气的是,日军的机动性高于我部,这就导致日军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我方甚至没有能力完整地消灭日军的小股阻击部队。

终于,在蓟县,日军的大批主力部队堵住了高志远,战斗随即打响,抗联副司令陈宇寰的部队也在蓟县赵各庄被日军包围。

图源网络

尽管陈宇寰英勇杀敌,率军多次试图打破敌人的包围圈,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最终陈宇寰胸部中弹,壮烈殉国,而后三个总队的兵力,也被日军各个击破。

经过一夜的奋战,冀东抗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冲出了包围圈,但也仅仅是冲出了蓟县而已,日军在京津地区本身就有重兵,跳出一道封锁线也还会有下一道。

而冀东抗联一没有重武器,二缺乏基本的战术训练,想突围又谈何容易?

李运昌看着一个个牺牲的战友,心中在滴血,却没有任何办法。

李运昌

事实已经验证了李运昌的意见是对的,但太晚了。

更恶劣的情况还在后面等着,负责殿后的洪麟阁部,在马伸桥北遭到日军四个旅团的围攻,洪麟阁只好带领战士们边打边转移。

但日军来势汹汹,死死咬住洪麟阁部,洪麟阁为了保证大部队的顺利转移,沉稳地指挥部队轮番阻击敌人,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地形阻止敌人的追击。

图源网络

可是,尽管洪麟阁拼尽了全力,也依然没有挡住日军的攻击。

惨剧酿成,谁来负责?

日军炮火的优势,很快就将洪麟阁部的各机枪点位打哑火了,随即大军压上,洪麟阁部被迫与日军短兵相接,然而现实打仗不是电视剧,日军不会假惺惺地和我们拼刺刀。

日军凭借更好的武器装备,对我军实施屠杀,激战中,洪麟阁头部和腿部均被击伤。

洪麟阁

眼看着自己已不可能生还,洪麟阁命令部下赶紧转移,自己独身断后。

洪麟阁一直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然后看着家的方向,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确成功拖住敌人一段时间,让我军更多有生力量得以保存。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返回战场时,在台头村北穿芳峪的山洼草丛中找到了洪副司令的遗体,在短暂的沉默后,众人哭声从山谷中传了出来。

为了纪念洪麟阁,当地人把埋葬洪麟阁的山头称作“洪山岭”。

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会合了洪麟阁残部的李运昌,当即决定不能再向西转移,必须返回冀东重新开展游击战与敌人周旋。

事实上,即便李运昌想执行命令也不可能了,凭冀东抗联的残余力量,根本无法完成突围,只会被敌人蚕食殆尽。

但是前进难,回头也并不容易,等到李运昌带领部队回到冀东根据地时,他身边只剩下了130余人。

图源网络

想想出发之前的队伍,再看看此时身边的战友,李运昌实在无法接受这样惨烈的结局。

尽管多年后,他再一次重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但此后的很多年,李运昌仍然对西撤平西的决议耿耿于怀。

作为前卫部队的高志远部虽然也伤亡惨重,但最终成功逃出了魔爪,带领战士们成功抵达平西。

可是当他清点人数时才发觉,五万多人的冀东抗联,最终只剩下了千余人。

图源网络

战后总结经验的会议上,作为总指挥的宋时轮和邓华遭到了严厉的批评,而且性格暴躁的宋时轮因情绪问题,遭到了严重警告的处分。

有人说,宋时轮的一意孤行害了冀东抗联,如果不向西转系,冀东抗联绝对不会蒙受如此大的损失。

但是,看待问题同样也不能唯结果论。

宋时轮毫无疑问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这在未来的多次战役中都得到了验证,他的华野十纵,在后来也获得了“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夸奖。

邓华

宋时轮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据手中的情报汇总出来的全部信息来看,敌人必然已经准备重兵对冀东地带实施扫荡,即便留下来,恐怕结局也不会好太多。

唯一可能的变数就是留在当地,抗联战士们可以更好地化整为零,或许能减少些伤亡。

但是,纵观整个抗日战争,我军面对日军的大规模扫荡都没有更好的办法,也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图源网络

说到底,还是装备和战法落后敌人太多,等到我军实力开始壮大,而日军开始衰退后,就到了我们反攻的日子了。

失败不可怕,但我们一定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平西   蓟县   抗日战争   晋察冀   游击战   我军   根据地   兵力   日军   惨烈   伤亡   千人   主力   部队   高级将领   敌人   牺牲   地区   网络   万大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