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两伊战争救了中国军工厂?看看当年中国的困境,就明白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Read

编辑|Read

前言

这是中国军工厂所遭遇到的最严重的生存危机,上世纪80年代,由于军费缩减,上百项军工项目突然下马,一时间,上百家军工厂面临倒闭。

为了维持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少兵工厂开始转型,甚至有的工厂开始生产雪糕和洗衣机这样的生活用品。

即使如此,也有很多军工厂无法避免倒闭的现实。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场两伊战争彻底改变了我国军工产业的命运,为我国带来难以想象的好处。

那么,这场军事冲突究竟给我国军工产业带来了怎样的转机?我国又做了什么?

中国军工厂面临生存危机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军工厂陷入了“生死存亡”的的十字路口,一夜之间,原本蓬勃发展的军工项目陡然一席萧瑟。这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源自于国家军费的紧缩政策,成百上千的军工项目被迫停摆。

这一政策的实施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但对于那些曾是军事产业支柱的军工厂而言,却如同一记沉重的雷霆,让它们猝不及防地面临着崩溃的威胁。

原本各地的军工厂怀抱着满腔热情,投入了大量资源于军事项目。技术研发、设备采购,每一项都是企业日以继夜的付出。

然而,随着政策调整的急转直下,这些矢志不渝的努力不得不停滞甚至中断。那些曾经充满生机的工厂,一时间陷入了无助和迷茫,失去了曾经的目标和方向。

在生存的压力下,许多兵工厂被迫寻找新的生产方向,以求得自救。这其中,一些军工厂选择了转产民用品,如生产雪糕、洗衣机等。

这种转产行为,既是在无奈之下的选择,也是一种积极的生存策略。虽然这样的转变让工厂远离了原本的专业领域,却也为企业保住了生存的可能性。

然而,这种转产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当时的中国经济并不足以同时承担如此规模的军工产业和民用生产线。

许多兵工厂始终处于一个摇摆不定的状态,艰难地寻找着新的发展路径。如同在狂风暴雨中苦苦挣扎的船只,它们需要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重新栖息和发展。

两伊战争改变局势

就在此时,两伊战争突然爆发。这场长达8年的边界之争,源自于伊拉克试图解决与伊朗间领土争端。

两伊战争的爆发背景错综复杂,既包括民族宗教矛盾,也涉及到领土争端。两国的边境线长达上千公里,特别是在国界阿拉伯河两岸,蕴藏着丰富的原油资源,成为了两国争夺的焦点。

阿拉伯河更是伊拉克通往海湾的唯一通道,对于伊拉克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稳住各自在中东的利益,美国和苏联开始支持伊拉克,试图借萨达姆之手推翻伊朗的霍梅尼政权,使得两国的矛盾逐渐升级。

1980年秋季,伊拉克出动了大量的战机,向伊朗境内的15座大城市以及空军基地展开了狂轰滥炸。萨达姆寄望通过这场战争,迅速地彻底奠定伊拉克在海湾地区的霸主地位。

然而,战争却远比预期的规模更加庞大,时间也远超最初的设想,使得这场战争成了两国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一场巨大噩梦。

然而,随着战争的延续,两伊开始感受到了巨大的战争压力。战争是一场“烧钱的游戏”,这一点在两伊战争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胜利,伊拉克和伊朗都大量采购了先进武器装备,但这也导致了巨额的军费支出。

而两国的重工业能力相对薄弱,要继续战斗下去就必须不断从美苏等国购买武器,但这时的美苏已经调整了武器出口政策,大幅限制了数量,并提高了价格。这使得两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使得两伊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远超当初的预期。

两伊战争造成的伤亡惨重,战争经费支出更是超过了上百亿美元。这使得两国的经济陷入了极度困境。尤其是伊拉克,作为一个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战争不仅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消耗,也使得石油出口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国家财政的稳定。

在这场看似与中国无关的战争中,却为中国军工厂带来了出乎意料的转机。伊拉克和伊朗的巨额军火需求如同一把急需的救命稻草”,让中国军工厂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

伊拉克和伊朗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寻求急需的武器装备,从而让中国的兵工厂摆脱了崩溃的命运。

中国军火出口带来的外汇储备

伊拉克和伊朗的急需军火订单成为了中国军工企业蓬勃发展的“催化剂”。这一突如其来的订单激发了中国军工企业的生产活力,迫使它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订单的履行中。

为了适应这一大规模的订单压力,中国军工企业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工程师们忘我地投入到新技术的探索中,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使得中国军工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传统的铸造、锻造到先进的合成材料,从机械传动到电子控制,一系列的技术突破让中国军工企业的产品日臻完善。

这股技术的浪潮也带动了中国军工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一些原本在国际市场上默默无闻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一些曾经摇摆不定的兵工厂也因为订单的涌入而焕发出了新生。中国的军工产业在这股春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也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加,中国也开始积累了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这一举国体制的军火生产努力也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中国军工业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根据消息显示,仅仅1987年,中国的军火出口额超过了37亿美元,这一数字令世人瞠目结舌。这一巨额外汇储备的涌入,让当时的国际经济舞台为之一振。中国从此在全球军火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军火出口大国。

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这份巨大的外汇储备成了国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筹码,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这也使得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更具话语权,为国家的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之势。

结论

两伊战争的爆发对中国军工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原本在军费压力和技术短板的双重困境下苦苦挣扎的兵工厂,在战争的契机下得以生机勃发,充分展示了中国军工产业的潜力和活力。战争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订单,推动了军工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两伊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通过积极响应两伊的军火需求,成为了国际军火贸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这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为国家的开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两伊   中国   战争   伊拉克   伊朗   兵工厂   军工厂   军费   军火   军工   外汇储备   困境   当年   订单   工厂   产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