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120师在晋西北,为何会到冀中?进了村子却不进家门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39年2月4日晨,河北新城县东南50里的板家窝镇。

天边刚刚露出一丝鱼肚白,并不大的板家窝村已经有人打开家门。

可是,等他们不经意间向大门外的街道上一看,脸上顿时出现了诧异的神情:只见街头墙边靠着、躺着三五成群的一些大兵,从这些士兵身上穿的土布服装来看,像是八路军。

有些胆大的老乡向前一步,从大兵的臂章上果然看到一个“八”字。

不大一会儿功夫,原本平静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大家纷纷口口相传“贺龙的队伍到了板家窝”,很多老乡早就听说过冀中吕正操将军的大名,也听说八路军120师贺龙到了冀中,可是谁也没想到老八路这么快就到了板家窝。

可是,这支八路军纪律很严,面对老乡的热情邀请就是不进家门。

老乡们见状,只好纷纷回到家里给八路军准备早饭。贺龙的120师战斗在晋西北,为什么会来到河北的冀中大平原?这支夜宿街头的八路军,又是贺老总麾下哪一支部队?

冀中抗日根据地

这支队伍是120师独立第3支队,成立刚刚一个星期。

冀中,位于河北省中部大平原,以白洋淀为中心约有3万平方公里,有平汉、北宁、津浦3条铁路和石沧公路经过,境内还有滹沱河、大清河、潴龙河,村庄密集物产丰富。

卢沟桥事变后,在日军大举进攻下旧政府作鸟兽散。

53军691团团长吕正操,不满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毅然率领2个营逆行北上,在河北高阳县与孟庆领导的抗日武装汇合,共同开辟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冀中抗日根据地。

高潮时刻,冀中的河北游击军拥有12路起义军2万余人马。

但是,大多数“绿林”都是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者,战斗力较弱,在日军的大举进犯下一触即溃一哄而散,“司令遍天下,主任赛牛毛”的局面不见了,根据地大范围缩水。

为了帮助吕正操稳住形势,在主席指示下120师兵发冀中。

贺老总、亲关向应率120师716团、独立1支队以及常德善、余秋里的干部大队,从山西省吕梁地区的岚县出发,历时20多天行程700余里穿越日伪军重重封锁线,在1939年1月26日到达冀中任邱惠伯口,与吕正操会合。

2天后,120师以726团3个连及部分干部组建了游击三支队。

贺炳炎、贺老总和余秋里在延安

八路军120师游击3支队司令员,是独臂战将贺炳炎。

但是,由于贺炳炎仍在延安抗大学习,所以暂时还无法走马上任。

贺老总亲自交代另外一位独臂战将余秋里暂时主持三支队的工作,军事方面,辅以余秋里干部大队的老搭档常德善担任副司令员,来自红一的老红军刘忠担任参谋长。

贺师长和关政委给3支队的定位,是进军大清河北岸,在霸县、固安、雄县一带配合冀中五分区的行动。主要任务有三:一是协同冀中部队开展游击战,二是帮助冀中部队整训、巩固,三是扩大部队、协助抗日政权开展工作。

余秋里江西吉安人,随红二方面军长征时因为重伤截去左臂。

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余秋里正在抗大学习。老领导任弼时考虑派他到苏联学习,顺便治疗左臂截肢以后的伤口。但是,余秋里考虑自己一则不懂俄语,二则八路军前线特别需要干部,所以请求留在国内坚持一线战斗。

1938年11月下旬,伤口痊愈的余秋里离开延安,随贺师长、关政委乘车回到120师驻地山西岚县。组建3支队的时候,贺老总又把余秋里和老搭档贺炳炎组合在一起。

敌后根据地的战斗

1939年1月28日,120师3支队在河间县大小龙关成立。

独立3支队的司令员是贺炳炎,余秋里是政委,曾经给贺老总担任过警卫员的常德善任副司令员,长征时期担任红一军团侦查队长的刘忠任参谋长,张元和任政治部主任。

716团1连、8连、11连200人组成战斗大队,3个连的军政主官分别是丁厚坤、张吉惠,周绍训,蔡必武,储汉元、钱治安,8连连长周绍训代理大队长。

战斗大队有156支枪,班排长以上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另外,从120师干部大队抽调104人组成干部大队,常德善兼大队长。

3支队成立第2天,余秋里、常德善就率领队伍开向冀中。2月1日,3支队通过便桥过了大清河进入冀中五分区的地界,五分区的同志通报了霸县、新城、白沟敌军驻守情况。

同时,五分区还通报了日军即将发起第4次合围“南号作战”计划。

余秋里、常德善等人研究敌情,并制定了应对之策。2月3日抵达板家窝镇时,已是夜深人静。为不打扰老乡,余秋里、常德善命令3支队以班、排为单位露宿街头。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发生的那一幕。

常德善

吃早饭时,300余日伪军乘7辆汽车向游3团蛮子营而来。

游3团是五分区新成立的一个基干团,人不满编战斗力较弱。余秋里和常德善一合计,3支队初来乍到日军并不知晓,完全可以就地埋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两人绕着板家窝转了一圈,发现有不少做买卖的商家,铺面、作坊、卖烧饼铺子,不少砖房砌的墙体很厚,周边还有一些枪眼、垛口,非常便于隐蔽射击。

村子南头是一条小河,上面有一座小桥通往其他村子。

看完地形,常德善建议:就地伏击日军。余秋里下定决心,召集各连干部由常德善作战斗布置:1连防守村北;8连坚守村西以及通向村里的巷道,11连在村西南。

1个游击大队在村东担任警戒,3支队指挥部设在村中间地势最高的地主大院,没有武器的干部大队104人在支队部临近大院里,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听候命令。

就在战士们抢修工事、掩体和战壕的时候;村东响起了枪声。

令鬼子想象不到的是,他们的进攻遭到训练有素的1连反击,一下损失十几个人。从来在游击队面前都是降维打击、横行无忌的日军一下被打蒙了,转到村西集结待命。

开国中将余秋里

这一次日军学乖了,动用了山炮、九二步兵炮、迫击炮。

300多日军向村西、西南发起强攻,我3支队8连、11连死战不退。

村里的垛口被炸平,很多房屋被炸塌,但是战士们撤到高墙下边挖出枪眼,利用矮墙的掩护继续和日军相持。一天下来,日军4次强攻均无功而返。

黄昏时分,日军发起第5次进攻,11连连长储汉元等敌人靠近到七八十米,才下令步枪、排子枪、手榴弹、掷弹筒一起开火。指导员钱治安车热打铁,带领战士和日军肉搏。

激战中,8连、游击大队和手持铁锹、锄头的老乡,也纷纷赶来支援。

一些妇女和老人冒着弹雨,给前方送来了大饼、馒头、鸡蛋,战士们士气大振杀声震天,不明就里的日军摸不清村里的实情,眼看天色已黑只好灰溜溜爬上汽车逃走了。

此战毙敌78人伤敌100余人,3支队牺牲17人负伤9人。

2周以后,3支队在雄县米黄庄召开万人烈士追悼大会,余秋里做战斗动员。大会之后,当地青年掀起了参加八路军的热潮,仅仅板家窝镇就有322名青年参加3支队。

一年多以后3支队激增到5000多人,成为冀中一支重要的抗日中坚。

120师独立3支队的几位指挥员,贺炳炎是开国上将,余秋里、刘忠是开国中将,张元和1941年5月病故于陕西省绥德县,常德善则牺牲于1942年5月的日军大扫荡。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冀中   雄县   清河   岚县   常德   延安   司令员   政委   河北   日军   支队   村子   大队   老乡   家门   老总   干部   贺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