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主席逝世47年,遗容仍面色红润的真相:不止是药物作用

1976年9月9日下午3时,全国各地广播电台都在沉痛的哀乐中宣告: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患病后经过多方精心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在北京逝世……”

伟人逝世,巨星陨落,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之中。

他的遗体至今还存放在毛主席纪念堂,并在特定时间向公众开放,以供公众瞻仰。

毛主席逝世距今已有47年,但是毛主席的遗容至今面色红润,保存完好。

当时科技远不如现在,毛主席的遗体保存的如此之好,是怎么做到的?

【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1976年,9月8日晚,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正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答谢宴,与西萨摩亚国家元首会面。

但是,答谢宴还未结束,一通电话打来,催促华国锋立刻赶往中南海,毛主席病危了。

华国锋还未等答谢宴结束就离开了宴会现场,等他赶往中南海之时,毛主席的呼吸已经停止了。

他没来得及悲伤,立刻在中南海驻地202室召开政治局会议,与其他国家领导磋商毛主席的治丧事宜。

会议围绕着毛主席的后事、遗体的处理办法、以及吊唁会是否邀请外国代表参加展开讨论。

而关于毛主席遗体的处理办法,当时的中央领导有不同意见。

有人建议建造毛主席纪念堂,保留主席的遗体,世世代代让人民群众瞻仰。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本就违背了毛主席自己的意愿。

50年代,毛主席提倡所有中央领导人身后都选择火化,只留骨灰,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毛主席是第一个带头在倡议书上签名的。

最后,综合各方意见,中央还是认为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有着极深的情感,还是应当保留遗体以供世代人民瞻仰、怀念。

9月9日凌晨4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组党支部书记徐静博士到达中南海。

经组织研究决定毛主席遗体保护行动由徐静牵头负责,与张炳常、及陈克铨组成三人小组。

华国锋对他们说:

“长期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世世代代让人民群众瞻仰,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你们完成好这项任务,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就按你们的方案来办。”

9时,三人就碰面协商遗体防腐处理办法。

毛主席的遗体要摆放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吊唁大会,并供人民群众瞻仰、吊唁。

在此期间,毛主席的遗体接触空气腐败的可能性极大,这是三人小组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三人连饭都来不及吃就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三人小组先把主席房间的卫生间打扫干净并进行消毒,作为工作场地,并在房间的中央摆放工作台以供操作。

在请示中央领导后,三人小组将主席的遗体摆正。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选择将遗体的手臂自然下垂。

三人互相配合,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初步的遗体防腐工作。

9月10日下午,他们重量了毛主席的遗体尺寸,由红都服装厂的师傅赶制中山装,经过讨论选择浅灰色的、轻薄的中山装作为遗体的着装。

理发师为毛主席的梳好了头发,遗容技师为主席的遗体化了细致而庄严的妆容。

在此期间,三人小组密切关注遗体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7月11日,毛主席的遗体被转移至人民大会堂以举办群众吊唁活动。吊唁活动为期七天,由华国锋同志主持并致辞。

吊唁期间的遗体防腐依旧是一大难题,现场温度的控制成为了一大关键。

中央还调配各方力量,从山西调选工厂师傅到北京打造钛材料的遗体摆放台,大厅的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

为了保护遗体,减少热气的产生,原定的现场乐队奏乐被取消,改为音响播放哀乐;参加吊唁的群众分批入场。

最后,近30万的人民群众参加了吊唁活动,有不少群众在现场失声痛哭。

7月17日,毛主席的遗体吊唁活动圆满结束,第一项难题攻破,遗体的短期保护完好。

【769行动】

吊唁会的短期遗体防腐终于被解决,而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等着。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工期需要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时间里如何保证遗体的防腐问题又成为了三人小组需要面临的难题。

而他们需要做的也不能仅仅是遗解决遗体在这一年期间的防腐问题,而是更为长久性的问题——如何让遗体保留的时间尽可能延长?让遗体保留一百至两百年时间,甚至更久。

经过多方协商,确定了“769保护计划”,“769”意味毛主席师1976年9月份逝世的,带有怀念之意。

经过谨慎的勘察,最后选择了北京某医院的手术室作为毛主席遗体暂存处,暂存处被称为“769”。

“769”采用轮班24小时站岗保护的机制,从医院的大门到手术室设置了四道岗哨,警卫人员都是参与毛主席生前警卫工作的老同志。

为了保护遗体,隔绝热气,医院常年保持低温,无论是谁的汽车都不允许驶入医院,前来勘察工作的领导都要在大门下车,步行进入,并且要受到各项的检查。

9月20日,毛主席的遗体被转移至“769”后,参与毛主席遗体保护的全体人员被集中到北京二里沟新疆驻京办事处的一栋楼房之中。

大家在这里商讨毛主席遗体长期保存的计划,边提方案、边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找到最合适的保存防腐方法。

一方面,中央派出研究组到越南学习经验。

毛主席是继苏联列宁和越南胡志明同志之后,第三位遗体被永久保护以供后世瞻仰的领导人。

因此,我国与越南联系提出经验学习的请求,派出学习组进行经验学习。

越南方面也全力配合我国,提供了学习场地并给予了技术和经验帮助。

另一方面,我国自古来就有尸体保存的先例和成功经验。

湖南医学院的王鹏程教授对长沙马王堆女尸的研究具有丰厚的成果,因此非常受中央的重视,办事处邀请王教授赴京进行经验和成果分析。

经过多方的讨论,关于遗体的防腐方法,大家大致提出了三种提议——液体保护法、气体保护法、固相保护法。

但是,经过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未被采纳。

液体保护法是将尸体全都泡在防腐液当中,液体浸泡不利于群众瞻仰,因此首先被否认提案。

气体保护法的难度很高,很难保证遗体的完全不接触到氧气而导致皮肤发生变化。

固体保护法是动物标本使用最多的方法,好似琥珀一般,但是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世界上也没有给人做固相保护尸体的先例经验,因此也不得不放弃。

最后,大家投票通过了气体和液体相结合的保护方法。

事实也证明,这种保护法是正确的,距今47年,毛主席的遗容依旧保存完好。

同时,存放遗体的容器也是一大难题。

玻璃、塑料、不锈钢等不同材质都想过,最后选择使用水晶和石英玻璃相结合的水晶玻璃棺进行存放。

水晶的特殊材质既可以达到遗体的存放要求,也可以保证群众瞻仰参观时的可见度。

水晶棺的制作也是困难重重。

当时我国的天然水晶资源有限,属于国家稀有的宝贵矿藏。

国家地质总局最后选定了当时全国水晶水质最好的江苏省东海县完成这项任务。

经过东海县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东海县先后六次贡献了共35.2吨的天然优质水晶。

打造水晶玻璃棺的难度也不小,水晶的熔点达到2200度,必须要技艺熟练的工人高温操作,并且还要在达到熔点的一瞬点焊接完成,不允许掺入任何杂质。

一个名叫石维成的老工人参与了水晶棺的焊接工作,就是靠着他精湛的技艺和拼命的精神这项工作才得以完成。

【纪念堂落成,领袖遗容保存至今】

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成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负责纪念堂建设的领导工作。

1977年,毛泽东逝世1周年纪念日之际,纪念堂向全体群众开放。

毛泽东的遗体也从“769”转移至纪念堂大厅,在每年的特定的时间开放予以群众瞻仰。

纪念堂选址定在了天安门附近,纪念堂内有长廊展映以及电影放映厅,展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第一代领导革命领袖的集体纪念堂,展现了他们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牺牲自我的精神。

至今,毛主席已经逝世47年之久,不少人猜测毛主席的遗体是否出现缩小等情况。

负责此项任务的专家表示毛泽东的遗体依旧保存完好。

而原本参与各项保护任务的小组,尤其是遗体保护的卫生小组并没有在任务完成后就就此遣散。

反而是一代接一代地努力,后人继前人,参与到遗体的保护计划当中。

实时观察遗体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现实情况和要求做出保护措施的调整。

毛主席的遗体在特定的时间会开放给予公众瞻仰,水晶棺会放置在大厅的中央。

如果是非开放日,水晶棺就会根据环境和气温的情况调整适合的高度,进行保护的存放。

为了保护毛主席的遗体,我国物理、化学、生物等工科和理科部门的高端人才都参与到这项计划当中,突破了一项又一项又一项的难题。

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在高难度领域的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工业史的一大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遗容   东海县   中南海   人民大会堂   越南   纪念堂   遗体   红润   面色   药物   难题   真相   群众   小组   水晶   作用   中央   经验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