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赵一曼的儿子给毛主席写下讽刺信,主席仅仅回复6个字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一部名为《赵一曼》的电影在全国上映,电影里女英雄的故事获得一致好评。

陈掖贤也观看了《赵一曼》,备受感染,觉得自己要成为像赵一曼般优秀的革命战士。

直到7年后,陈掖贤从他人的口中得知,电影《赵一曼》的原型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1960年,陈掖贤看到种种“不公平”的现象,执意要给毛主席写信,他满怀信心,期待着主席看到后能改变现在的局势。

不料,毛主席只是平淡回了6个字。

陈掖贤到底看到了什么?他又写了什么?毛主席最后为何只回复了6个字呢?

崇拜的女英雄变成母亲身份

这一切,还是跟陈掖贤看的那部电影离不开关系。

在陈掖贤记事时起,就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每每他询问大人时,大人们总说他的母亲是一位勇敢的革命战士,母亲不在他身边是去干革命去了。

他和母亲唯一的联系,就是一张母亲抱着他坐在椅子上,微笑面对镜头的照片,镜头下的陈掖贤才1岁。

陈掖贤常在心中勾画母亲现在的模样,可无论如何,他都不太满意自己幻想出的母亲模样,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让他说缺少了什么,却怎么也说不上来。

而一部电影的出现让陈掖贤对母亲的形象更加深刻了。

1950年时,各大影院上映了一部《赵一曼》的电影,讲述了一位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的英勇故事。

哪怕是最后被俘,受尽严刑拷打,赵一曼仍没有投降,更没有暴露组织的下落,最后壮烈牺牲。

陈掖贤和父亲陈达邦一同去看了,看完《赵一曼》后的陈掖贤想道:我的母亲肯定也像赵一曼,都是这样有勇气、果敢、无惧!

他所想的,真的变成了现实,甚至现实比他想得更大胆。

“你是陈掖贤吗?你母亲的烈士身份被核实了,就是赵一曼同志。”

1956年年底,一通组织上的电话打给了陈掖贤,他从来都没想过,荧幕里被赞叹是“红枪白马”的女英雄赵一曼竟然会变成自己的母亲。

连当初和陈掖贤一同去看电影的陈达邦都没想到,让父子两人敬佩的女英雄会是妻子本人。

陈掖贤和父亲再三商量后,决定去黑龙江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那里还保存着赵一曼生前的遗嘱。

他要去亲眼看一看,看看母亲临终前的嘱咐。

“宁儿啊!赶快成人....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一年,陈掖贤27岁,比赵一曼牺牲的年纪只小了3岁。

这封迟来的遗书晚了20年,才被送到陈掖贤的眼前。

看着面前的遗书,陈掖贤还没读完,泪水就止不住地往外流出。

他右手握紧了手中的钢笔,良久后,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用钢笔在左臂上刺下了“赵一曼”三个字。

刺完后,又把赵一曼留下的遗嘱一字不落抄在本子上。

“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宝贵遗产啊!”

曾崇拜的女英雄如今变成思念的母亲,让陈掖贤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所在,他暗道:一定要让母亲为自己感到自豪,即使母亲不在了。

母亲能为国家牺牲自己,陈掖贤觉得自己也可以,不过现在战争结束了,自己能做的唯有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起共建祖国未来,方能追赶母亲的步伐。

看完母亲的遗嘱不久后,陈掖贤回到北京工业学校,继续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少不知情的学生能明显感受到陈掖贤授课与以往不同了,越发滔滔不绝。

可惜,陈掖贤进行到一半,就临时收到通知,他要去农村当“新社员”了。

1958年3月,陈掖贤和同校的二十多名教职员来到了河北乡,和农民一起参加农业劳动,修建引水渠等工作。

光是修建引水渠,就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回到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更别提后来的抗旱工作,依旧是14个小时的担水生活,要把水源从遥远的河滩一路扛到半山腰下,浇灌在白薯地里。

陈掖贤觉得这是组织安排的任务,没有多想,累的时候就看看左臂上的“赵一曼”三字,瞬间觉得浑身充满动力。

靠着母亲给予的力量,陈掖贤坚持下来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会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享受到“特权”。

一份“红烧狮子头”的特权

1960年,是中国三年饥荒中的第二年,粮食大量减产,每个人都要面对吃不饱的难题,陈掖贤也不例外。

这一年,陈掖贤被调到了楼梓庄公社参加劳动锻炼,比起前几年的劳动,强度不算大,最大的困难主要是太饿了。

所有参加劳动的人每天只能吃两顿饭,吃的都是窝窝头,全是蒸熟的,不见半点荤腥,吃不饱就没体力、没精神。

为了保存体力,除了必要的劳动和开会外,陈掖贤只能躺在炕上。

粮食不够吃,一旦供给远远小于需求时,正是物价飞涨的时候。

当时的商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凭票供应的商品,价格不高,另外一种是议价商品,不需要票证,但是价格非常贵。

陈掖贤的工资每月是77元,他把大多数工资都花在了议价商品上,活生生一个月光族,乃至一到月底,他就没钱吃饭。

陈掖贤便这样有一顿没一顿过了好几个月。

等到秋季时,他的父亲陈达邦看不下去了,带着陈掖贤去政协礼堂餐厅,想要让他补补肉,吃上一顿好的。

“父亲,这红烧狮子头得要多少肉票啊?”

陈掖贤看着父亲给他打的红烧狮子头,颇为感动,但父亲的回答让陈掖贤食不下味。

凭票供应的猪肉价格在每斤0.81元,可父亲只花了7角钱的餐券就让他吃到了肉,还没有交肉票券。

花着低价钱,享受高价肉,这是陈掖贤的第一反应。

他拿起筷子,每吃上一口,头就低下一分。

等陈掖贤告别父亲,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尽管白天的红烧狮子头很香,陈掖贤仍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对,完全背离了群众,没有和人民群众一起渡过难关。

他猛地起身,他卷起左边袖子,看到左臂上隐约可见的“赵一曼”三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不行,我这是在享受特权!”

无法入睡的陈掖贤只好坐在床上,暗道:要向上面反映,一定要把这件事情解决掉。

陈掖贤忙跟党委副书记郝连科汇报了他在政协餐厅遇到的“特权”行为,为了让副书记更加重视,他把平等、公平四个字写成了一首诗一起汇报了上去。

“小陈啊,你不要有思想负担,这只是为了照顾民主人士和统战对象。”

说完后,郝连科同样也作了一首诗转送给陈掖贤。

陈掖贤接受了郝连科的解释,然而,他并没有完全对自己释怀。

特别是看到路上饿到瘦弱的路人时,陈掖贤都能想起自己吃过的那餐“特权”红烧狮子头,满脸羞愧,只能急匆匆逃走。

也许是情绪积攒的时间过长,待到临界点时,就会一触即发。

陈掖贤就碰到了一件让情绪彻底爆发的事情。

写下讽刺信,只得到6字回复

“诶,你听说了吗,宜昌那边饿死人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陈掖贤愣了老半晌,宜昌是他的老家,终于,他忍不住了,他要给毛主席写建议,要改变这一切。

他带着个人情感在信里着重写了宜昌饿死人的事情,同时还用自己的观点点评中央做出的决定和措施,在信的后面,陈掖贤填写了一首《忆秦娥》。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主席曾创作的词,意在突出红军长征时娄山关一战的场景,今时今日,陈掖贤填写的这首《忆秦娥》更多是描写百姓艰辛的语句。

他似乎想用这种办法来暗示,不管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多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渡过难关。

写完信后的陈掖贤满怀期待地把信寄了出去。

这封信带着陈掖贤的满腔热情来到了中南海,随着众人的意见书信一起被呈到毛主席面前。

毛主席如往常般拆开信封,厚厚一摞信纸从信封中抽出,主席越看神情越发严肃,他拿起信封,看着上面写着的“陈掖贤”的名字。

若这是一封建议书还好说,但这样一封通篇在说人民生活苦和自我点评的信,在毛主席看来,充满了讽刺。

随即,主席把秘书叫进来,扬了扬手中的书信,一言不发地递给秘书。

秘书不解地接过书信,粗略扫了一遍后,脸色肉眼可见地黑了。

“主席,这……”

秘书刚想说什么,主席打断了秘书,询问陈掖贤是谁。

秘书思考一番,回复道:“陈掖贤是赵一曼的儿子。”

“赵一曼?”

毛主席重复了一遍名字,开始在记忆里找寻这个眼熟的名字。

“是赵一曼啊……”

毛主席感慨了一声,又缓缓来了句:“不必追究此事。”

秘书应声称是,带着陈掖贤的信件离开了办公室。

另一边的陈掖贤,还在苦苦等待着毛主席的回信,他的希望终究落空了。

陈掖贤的心情随之越来越差,几乎到了影响教学的地步,学校的领导担心陈掖贤的情况,安排他去安定医院做心理检查。

一查,就查出了大事。

1961年的春天,陈掖贤患上了精神忧郁症,连医生都要求他住院接受治疗。

屋漏偏逢连夜雨,陈掖贤再一次经历了一件大事。

挨饿被救,自缢身亡

他收到了父亲陈达邦被诬陷的消息时,已经尘埃落定了。

陈掖贤拿起钢笔,刚把笔尖对准,又放了下去,反复几次后,最后一次拿起笔,向上级写信,他又一次想用写信的方式让大家看到。

只是,这一次,是让大家知道父亲是冤枉的。

这一次,就没有那般幸运了。

陈掖贤一夜之间被扣上说不清的帽子,组织上派人来抓他,他听到屋外不同寻常的动静后,趁着夜色,翻上院墙,利落地逃走了。

在逃走中,还依稀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

“肯定是逃了,快抓住他!”

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躲了10天的陈掖贤选择了回来,等到他被反复审查,洗清嫌疑才从牛棚里被放了出来。

陈掖贤多舛的生活远没有结束。

1969年,在办公室准备教案的陈掖贤接收到意外的通知,他所在的北京工业学校要解散了。

学校将要和一家精密机械研究所组成了工厂,学校里的教职员工都会转行,他从教师改行成了一名普通工人。

普通工人的工资可比不上教师的薪水,再加上妻子因病住院,他勉勉强强地靠着工人那点微薄工资支付医药费。

生活中一系列的变动,让陈掖贤的病情时好时坏,甚至彻底改变了陈掖贤。

原本的陈掖贤有正常的社交和好友,结果现在除了上下班外,基本见不到陈掖贤的身影。

陈掖贤的话越变越少,背部越来越弯。

1974年秋天,陈掖贤难得没有去上班,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他想起来,怎样都起不来,这已经是他第三天没有吃饭了。

陈掖贤平静地想着:要不,就这样吧……

他的呼吸逐渐变轻,大脑也慢慢陷入沉睡,突然,屋外传来嘭嘭嘭的声音,随着最后嘭的一声,房门被撞开。

陈掖贤努力睁开双眼,却看不清人,只能看到一团团模样的身影,第二次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在医院的重症室里了。

1982年8月,陈掖贤第二次没有去上班,来看望他的仍是上次的同事,遗憾的是,陈掖贤已经自缢了,同事无法再看到陈掖贤的身影了。

纵观陈掖贤的一生,年少时,意气风发,当得知母亲是东北著名的女英雄时,以母亲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但严格过了头就成了一件坏事,陈掖贤在对待大事小事时,秉承同一个原则和态度,事情没有得到自我认知上的解决,没有及时疏解情绪。

一步错,步步错,或许退一步,就是海阔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肉票   宜昌   主席   狮子头   遗嘱   钢笔   书信   红烧   信封   特权   秘书   父亲   儿子   母亲   女英雄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