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瓦匠捡回家个疯妻,穿旗袍看英文书,48岁饿死才知:她哥沈从文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湘西沅陵的一个泥瓦匠家出了一件大喜事,光棍了大半辈子的他竟然与一个细皮嫩肉、娇滴滴的女子成亲了。

“瓦匠,怎么回事,从哪领回来一个娇媳妇?”

“路上捡的,是个疯婆子,话都说不清楚,长得那么好,与其让别人捡去,还不如给我当婆娘,嘿嘿!”

身后的女子穿着剪裁精巧、面料考究的旗袍,身材婀娜,面庞娇美,宛然是一副城里女学生的摸样,和身形佝偻、举止粗鄙的泥瓦匠简直是云泥之别。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荒诞,女子即将成为泥瓦匠的妻子,并为他生育后代,最终在48岁时因饥饿而死去。

她的名字无人知晓,所有人只喊她疯婆子。直到她变成一堆枯骨,她的身世才终于被揭晓:她的名字是沈岳萌,是大作家沈从文的九妹。

一代文学家的妹妹何以过得如此凄惨?从沈岳萌到疯婆子,她又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九妹之死

沅陵的村民都知道泥瓦匠家里有一个好看的疯婆子,好时,她便待坐在居住的那条破船上,手里捧着一本写满外国字的书,但是眼睛却盯着别处,像是在思索,又像在发呆。

过往之人询问她:“疯婆子,那么多外国字能看懂吗?”她也从不回答,只是痴痴地笑。

坏时,她便在村子周边到处乱跑,口中絮絮叨叨地说一些周围人都听不懂的话。

疯婆子身上总是穿着那件来时穿的那件旗袍,脏了臭了她也不换,似乎把这件旗袍当成了她过往生活的唯一念想。

丈夫泥瓦匠待她并不好,这自然也在意料之中。

一贫如洗的泥瓦匠人至中年无钱娶妻,也没有一个女子愿意委身于他。对于异性,他从来只敢臆想,从来未能触碰。

多年的压抑让泥瓦匠的心理出现了扭曲,他在这个疯婆子身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曾经他只能觊觎的美丽女子,如今却任他摆布,他多欺辱她一分,心中就多一分的满足。

嫁给泥瓦匠一年后,沈岳萌就在家中的破船里生下了一子,抱着刚刚出生的儿子,泥瓦匠哈哈大笑“想不到我这辈子还能有儿子给我传宗接代,这个疯婆子脑子不好使,肚子倒是挺争气。”

因为生产前后没有得到照顾,再加上每天只吃没有营养的野菜,沈岳萌的身体状况日渐虚弱。

躺在漏雨的破船上,没有饭吃,沈岳萌瘦弱的只剩下了骨头架,身体由于长期缺乏营养而浑身浮肿,双眼浑浊,面容枯槁,蓬头垢面,虽只有三四十岁,竟显现出暮年衰老之态。

1959年,全国陷入了大饥荒,田里的稻米颗粒无收,饥饿难耐的村民把山间的野草悉数挖尽,就连树皮也都被人扒下来吃掉。

泥瓦匠偶尔找到一些食物,也是先紧着孩子和他自己,若是有剩余,才会给沈岳萌。

好多天一口饭都没吃,沈岳萌虚弱地连嘴都张不开,她用空洞的眼神望着破船的船顶,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其实她的灵魂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死了,当她的爱人离开她的时候,当她对生活彻底绝望的时候,她的灵魂就已经灰飞烟灭,苟活于世的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在风雨中飘零的沈家

一百年前沈岳萌和家人的合影照时至今日依旧存有影像资料。这张照片拍摄于1927年,是沈母带着沈岳萌前往北京投奔沈从文时一家人去照相馆所摄。

照片中除了沈母和沈岳萌,还有她的三位哥哥,沈从文、沈岳荃和沈云麓。这时候的兄妹四人个个风华正茂,剧中的九妹沈岳萌当时年仅16岁,正是如鲜花般绽放的美丽年纪。

她留着齐耳短发,额前的刘海斜斜的挂在耳边,眉眼间是无尽的温柔与青涩。曹雪芹描写贾宝玉的那句话用来描述沈岳萌也恰如其分: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此时娇羞地看向照相机的沈岳萌并不知道,她的命运正是从那时开始改变的。

作为家中的幼女,沈岳萌受尽了家人的宠爱。她于1912年出生在湘西,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母亲一共生下了9个孩子,最后有4个因病夭折,这个存活下来的最小的妹妹自然便成了家中独宠。

沈岳萌出生那年,家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变故。

1892年,沈父沈宗嗣娶当地贡生之女为妻,沈家是城中大族,先辈们曾立下过赫赫战功,沈宗嗣也自幼习武,梦想着能和父亲、祖父一样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青年时期,沈宗嗣也曾做过天津大沽提督罗荣光的副将,建功之时指日可待,然而终究还是生不逢时。

罗荣光在1900年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壮烈牺牲,军队战士死伤大半,沈宗嗣虽捡回了一条命,也身受重伤,无法再继续领兵打仗,但是沈宗嗣心有不甘,他心中建功立业的烈火久久不能熄灭。

1911年12月,武昌起义爆发,这让蛰伏已久的沈宗嗣再次看到了希望,他从地窖中取出藏了十年的长枪,参与并组织了当地的武装起义,成为了武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眼看沈宗嗣离功成名就之路越来越近,意外还是发生了。因为遭受竞争者打压,又竞选议会代表失败,沈宗嗣与对袁世凯怀恨在心,愤怒使他丧失了理智

沈宗嗣前去刺杀袁世凯,但最终未能得逞,于是就踏上了逃亡之路。

父亲的逃往让沈家自此陷入了绝境,沈母独自抚养着一大帮幼小的孩子,生活甚是艰苦。

家主了无音讯,一群孩子嗷嗷待哺,债主三番五次上门催债,为了维持生计,沈母不得已变卖了家中的田产和房产。

四个孩子慢慢长大,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破败的家中便只剩了年迈的沈母和尚且年幼的九妹沈岳萌。

在后来沈从文的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有九妹的身影,沈从文创作的多个人物角色,也都是以九妹为原型。在沈从文的笔下,九妹是活泼的,是可爱的,在她的身上始终存留着少女的天真和温柔善良。

沈从文最为出名的小说《边城》中,那个质朴稚嫩的女主角公翠翠也是以九妹的形象创作的。

只是沈从文万万不会想到,自己一心疼爱的九妹最终的结局会比翠翠还要惨上数倍。

半生宠爱,半生凄惨

由于家道中落,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再加上九妹自小体弱多病,因此她几乎没有上过学,除了认得些许字,其他一概不知。好在家中上下都有哥哥和母亲打点,她也不用劳心,每日玩耍嬉闹。

1927年,沈从文终于在北京站稳了脚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他迫不及待地把母亲和九妹从湘西老家接了过来。

多年未曾谋面的一家人再次相见,沈从文激动不已,他离家时,九妹还未满十岁,现今已经十六岁了,稚嫩还未褪去,又凭添了少女的妩媚姿态。想起这些年受过的苦,沈从文对九妹越发怜爱起来。

从1927年的团聚到1945年沈岳萌的失踪,这18年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故?

当时新思潮早已遍及全国,女子不能入学堂的糟粕规定已经被废除,女性不仅可以平等地同男性一起接受教育,社会地位也逐渐提高。一批富有才气的新女性涌现出来,例如林徽因、凌叔华等等。

她们不必再依附于男人,不必被禁锢在深宅大院中埋没一生,她们尽情展现自己的光芒,成为了那个时代标志性的代表人物。

沈从文安顿好九妹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她找学校上学,因他自己就是靠知识和才学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的,所以他自然也希望九妹成为一个有才学的女子,有安身立命之本。

沈从文为九妹规划了一条极其有前途的道路,考入北大,去法国留学,学成归来后在大学任教,当一名体面又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

沈从文相信,假以时日,九妹也可以成为一名和林徽因一样的知识女性。

希望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十分骨感。

沈从文托胡适为九妹争取到了到中国公学做旁听生的机会,课下,还花大价钱为其请家庭教师教授英语和法语。

沈从文一个月的薪水并不多,但他依然愿意在九妹的教育上投入大量金钱。就连在公学旁听的学费也都是直接从沈从文的薪水中扣除。每个月交完学费,兄妹二人便只能吃糠咽菜

九妹对沈从文来说,是他生活的全部重心,是他作为哥哥应尽的责任,他曾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若非每到危险思想来时想到九妹,我有十二个机会不活到这世界上了。”

但是九妹的学习情况却远没有达到沈从文的预期,因为上学太晚,其他同学早已学会的知识沈岳萌却需要从头开始学,累积如山的功课压得沈岳萌喘不过气来。

她自然知道哥哥对自己的期许,也知道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为了不让哥哥失望,沈岳萌强迫自己每天坐在书桌前啃着一本又一本的功课。强迫自己一字一句地读犹如天书般的法语课本。

沈从文时常带着九妹去拜见一些文学大家和大学教授,这些知识分子身上独有的儒雅气质让九妹很是着迷,她也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让九妹无比痛苦。

读书绝不是一件可以急功近利的事,没有一个文学家作品不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揠苗助长绝不可取。

被压抑了太久后,九妹终于放弃了苦读,经过两年的学习,她只懂点英语,对法语依旧是一窍不通,数学更是惨不忍睹。

此后的日子里,只要沈从文看不到,沈岳萌便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是阅读男女情爱的爱情小说。

沈从文一心想要九妹有所成就,看到她如此不思进取,心中很是失望。

对读书彻底失去兴趣之后,沈岳萌又谈起了恋爱,她爱上了一位名叫刘祖春的青年。

刘祖春的模样和书中的男主人公很是相似,相貌周正,眼神如秋波般温柔,沈岳萌疯狂地爱上了他。

此时恰逢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新婚时期,他沉浸在无尽的喜悦中难以自拔,全力经营自己的新家庭,便对九妹的生活状况有所疏忽,任由九妹在这段感情中越陷越深。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一腔热血的刘祖春立刻投身到抗日战争的一线,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中间的长者是刘祖春

刘祖春不辞而别,甚至没给沈岳萌留下一句话,前一日沈岳萌还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中,后一日便被迫接受爱人的离去,巨大的悲伤笼罩着她,自此以后,她的精神状况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心情不好时,她便打砸东西,大喊大叫,有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天,一句话不说,一口饭也不吃。

沈岳萌已经患上了心理疾病,但是沈从文却以为九妹心情不好随意生事,因此经常责备她。

婚后,沈从文把重心放在了经营自己的小家上,对九妹的关照不似从前,殊不知,哥哥态度的转变让九妹的心理疾病更加严重。

九妹的情况越来越糟糕,需要随时有人看管,但是沈从文的还要工作,于是他便把九妹送回了湘西老家,交由大哥看管。

为了防止九妹乱跑,大嫂把她关进一间房间里,吃穿用度送进房里,尽量减少九妹与外人接触。

九妹每日呆坐在上锁的房间里,空洞地望着窗外,一言不发。

1945年的一天,因为家中的房顶漏雨,家里人便请了一位走街串巷的外地泥瓦匠修补,然而,泥瓦匠走后,九妹也不见了踪影。没有人知道她是自己被带走的,还是自己主动走的,总之,家里人再也没有见过她。

听到这一消息后,沈从文悲痛欲绝,他懊悔自己对九妹的疏忽,懊悔曾经逼着九妹读书,懊悔自己把九妹送回老家,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等到多年后沈从文再次听到九妹的消息,她早已化作一抔黄土,消散于世间了。

沈岳萌薄命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普通女性的缩影,也是沈从文心中一生都无法抹去的悲痛。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泥瓦匠   湘西   武昌起义   破船   法语   沅陵   懊悔   旗袍   家中   身上   多年   哥哥   心中   女子   孩子   英文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