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后,不顾父母反对放弃老师工作,到新西兰当服务员,不后悔

#国外打拼##新西兰工作##赚钱##服务员# #老师的24小时#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595位真人故事

我叫杨熹文,1989年5月30日出生于辽宁沈阳,是家里的独生女。

选择5月份降临人间,人世间这一遭,我注定忙碌奔波。

后来,我为了“逃离”妈妈的“魔掌”,放弃了已经到手的教师工作,只身一人到新西兰。在陌生的国度当服务员、当清洁工、当包装工……

(生活中带点小俏皮的杨熹文)

如今,在新西兰工作生活了11年,凭借不断试错的勇气,让我开启了全新的人生,远在家乡的父母可以放心啦!

或许,很多人听到“独生女”三个字,都以为我们是温室长大的孩子,有花不完的零花钱,备受家里人的宠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小白”。

但我想告诉大家,我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而且我爸爸因工作关系,缺席了我很多的第一次,只是他身上那股坚韧的毅力,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

我爸爸的执行力很强,不管刮风下雨,四季更替,他都能做到每天凌晨5点起床跑步,几十年如一日。

我妈妈则有很强烈的控制欲,她身上的条条框框特别多。稍微不注意,就会我圈进去。妈妈经常要求我必须按照她的想法去做事,按照她为我铺排的路走下去。

(这个造型像极了小哪吒)

妈妈严厉的教育,让我感觉自己说话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不知从何时起,我迷上了写日记,把自己想说却不能说的话全都写在日记本上,以写日记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

与此同时,我内心的反叛气质也在冉冉升起,正等着一个合适的机会“爆发”。

2012年大学毕业,我拿到了新东方提供的offer,在他们的机构当英语培训老师。相对其他应届毕业生而言,我无疑是幸运的,不仅找到了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待遇也不差。

妈妈为此感到很高兴,在她看来,女孩子不需要太独立,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就可以了。但我总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安逸了,缺乏激情,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记得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因为选择决定了你是谁。

于是,我瞒着家里人私自申请了前往新西兰打工度假的签证。

(沐浴在阳光之下)

为什么选择新西兰而不是别的国家呢?是因为新西兰空气好、环境佳、福利多、医疗和教育都有很高的水平。新西兰一直被誉为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之一,同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移民到这里。

更重要的是,新西兰是当时唯一一个对中国开放打工度假签证的国家。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新西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我。

当我拿着新西兰的签证,跟家里人说要出国,妈妈惊呆了!在她心里,我是一个从不逾矩、胆小怕事的女孩,这么多年都在她的“保护”下长大,怎么会突然间有了出国的想法呢?

作为家里唯一的心肝宝贝,父母舍不得让我出远门,他们希望我留在家乡,踏踏实实地当一名英语老师。不管我怎么劝说,妈妈都坚决不同意我出国。

在这里,我想对全天下的家长说:孩子的将来属于自己,属于社会,他们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父母要做的是引领他们前行,鼓励他们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向走下去,而不是牵着他们一直往前走。

(认真工作的杨熹文)

此刻,在我心中挤压了20多年的反叛情绪,已经到达了顶峰,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我想向妈妈证明,她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妈妈看着去意已决的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再僵持下去,只会影响我们的母女情。

2012年7月2日,父母把我送到机场安检口,对我说了一系列嘱托的话,具体说了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妈妈不停地说“要照顾好自己,外面受欺负了,记得回来,别硬抗”。

后来,还是爸爸告诉我,妈妈看着我过了安检就哭了。她担心我在外面受苦受累,却又不忍心阻止我追求自己的梦想。唯有默默地看着她的宝贝女儿走进机场,直到消失在她的视线。

如今回想起来,那一天是我20多年岁月中最爽的时刻,第一次成功“逃离”了妈妈的掌控,我感到了无比的轻松。

(回归大自然)

看着眼前的飞机,我内心想起了一种声音:我终于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去异国他乡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出发前,我只带了父母给的一丁点零花钱,别的钱我一分没拿。因为我想证明给父母看,我可以走好自己的路,这将是一条非常好的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带出来的钱,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要求后已所剩无几。眼前的窘迫,让我不知所措,我第一次体验到生活给予我的无助与彷惶。

与此同时,我也不停地告诉自己:我就是自己唯一的依靠,我把那个需要父母庇护的女孩,留在了家乡。

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养活我自己,我到新西兰的第三天就开始找工作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在国内,我是一个高校毕业生,有条件选择自己的职业,但在新西兰,我是一个没有文凭的求职者,异国他乡找工作,对于一个20多岁的女生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可以解决日常的沟通交流问题,但如果想要实现与当地人无障碍沟通,那我还有一定的距离。

(读者见面会,我与书友在沟通)

故此,我只能选择了服务性行业。

时至今日,我非常认同一句话:服务行业锻炼人,它能让你见识到各行各业的人,让你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在新西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东南亚超市当收银员。我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周6天。这份工作不仅让我体现到赚钱的辛苦,也让告别了窘迫的困境。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我从小到大都很少干过家务活,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这对于我从事服务业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变。

比如,我在国内看到的蔬菜,基本上都是被加工过的,我不知道那些蔬菜的原本面貌。因此,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记住每一款蔬菜的品名。

又比如,超市摆放的洗涤用品,我要仔细看说明书,才清楚它们具体的用途与用量。

入职之前,我以为自己需要预支工资才能度过窘迫时期,殊不知新西兰是按周发工资的,而且当地人没有存钱的习惯,一发工资就会去享受生活。

(爱学习的我)

而我却时刻保持着中国人的爱存钱的习惯,我怕助长了自己的贪欲,养成胡乱花费的习惯。我至今都忘不了第一次收工资的感觉,仿佛呼吸的空气都充满了成就感。

我终于在经济上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那一刻,我真想对父母说:你们的女儿可以解决自己的基本的生活需求了。

继超市收银员后,我还当过咖啡厅的服务员、餐厅的厨房帮工,酒吧的清洁工。总而言之,我在新西兰干的职业,基本上都是容易遭人“嫌弃”的职业。

我时常在想,如果父母知道我在新西兰当服务员,当清洁工,他们会不会觉得丢脸呢,会不会让我立即回国呢?毕竟,在普通人的潜意识里,高效毕业生是不可能当一名普通的清洁工。

但我感恩自己有过这样的工作经历,服务业让我有勇气把自己调整到归零的状态,不惧怕从零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有勇气敞开心扉跟陌生人沟通。

(读者见面会)

刚到新西兰,我害怕跟任何人沟通,害怕我说的话会遭到他人的嘲笑,害怕去往人群密集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特别社恐。

后来,我为了克服社恐的缺点,还“发明”了一个小妙招。就是每天上班,我都会在口袋上放一个小本本,把当天学习到的新知识、新单词记录下来,遇上不懂的问题,就壮着胆子问身边的同事。

久而久之,我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改掉了在学校形成的美式口音,还可以跟当地人民进行无障碍沟通。

此外,在餐馆当厨房帮工的那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大姐。她对我的鼓励,改变了我往后的人生方向。

那时,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回国还是继续留在新西兰,成了我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说实话,我当年出国就是为了赌一口气,我想证明给父母看,我选择的路没有错,我在异国他乡也能做出一番成绩,做一个让父母骄傲的女儿。

(我是不是有点小紧张?)

我始终都想践行一句话:自己的人生,理应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过活。

明白了这一点,我决定继续留在新西兰,我也选择了一条更辛苦的路——一边工作,一边读书。

印度尼西亚大姐知道我一边修读商科,一边在餐馆工作,她鼓励我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就能找到更大的舞台,在那里可以尽情地绽放自己。

记得有一天,餐馆来了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小姑娘,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被她身上那股迷人的精神气深深迷住了,心里也想起了一种声音:我可以向她那样进入银行工作吗?

印度尼西亚大姐对我说:“只要你不放弃,梦想总会实现的。”

我对大姐的话深信不疑,我也觉得自己是时候更换赛道了,否则我就得向父母缴械投降,以失败者的姿态回到国内。

当心中的斗志被点燃后,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从餐馆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然后拿起书本,不断地提升自我的能力。

(我的作品,还不错吧!)

那段时间,餐馆、学校、图书馆,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我看到了韩梅梅的著作《趁一切还来得及》。这本书是韩梅梅的半自传体小说,书中有一个章节讲述了韩梅梅的童年过得很辛苦,但她又很喜欢写作,后来即便生活很艰难,她依然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

读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人生如同一场电影,开幕就无法按下暂停键,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做了。

曾几何时,我觉得自己的人生经历跟韩梅梅很相似。我孤身一人到新西兰,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恐惧,孤独感也随之而来,写日记成了我对抗孤独的唯一途径。

所以,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泪目了!韩梅梅的经历启发了我:人生再苦,还是有希望的!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改变了之前的生活状态,从不愿意出门到主动出门,从害羞内向到充满朝气,从社恐到社牛,我花费了11年。

(我家小猫咪)

毫不夸张地说,新西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我。它教会了我享受生活,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不是花费过多的金钱。

比如去海边转一转,感受海风的拥抱;去徒步,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去看看花草树木,感受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负韶华。

新西兰也教会了我降低物欲,享受极简生活,因为这里没有大都市的繁华热闹,灯红酒绿,容易让人过上有节制的生活。

心态变了,我的职场选择也变了。

2022年9月份,我成功进入到银行系统工作,终于可以在别的舞台继续绽放自己。这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我总算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成功更换赛道,让我不禁想起亚伯拉罕·林肯说过的一句话:决心成功比任何一件事都重要。

为了在这个陌生的国度生存下来,我付出了不亚于别人的努力。当别人在吃喝玩乐时,我不是在学校读书,就是在图书馆看书。在我看来,成功从来都不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它需要逐梦人的日积月累。

(我喜欢有收获的感觉)

如今入职快一年了,我把自己在银行工作的经历都写进了小红薯,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了我升级打怪的职场经历。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回顾我来新西兰的11年岁月,我尝试过十几分工作,最终才选定了目前的银行工作,这11年可以说是我不断试错的人生经历。

同时,这11年也是我快速成长的一个时期,因为我实现了出书的梦想。从2015年开始,我已经出版了两本畅销书《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人生试错成本是最低的,人生最怕的就是连机会都没有。

在这里,我想对正在追逐梦想的人说:人生如同一本书籍,封面是父母给的,内容却由自己撰写,精彩度也由自己决定。当你遇到新的东西就要敢于去尝试,行动了你才会有新的认知,不断突破自己,你才能挖掘自身更大的潜能。

最后,祝愿每一位逐梦人都能活出自我,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这是我的小红薯账号—杨熹文)


【口述】杨熹文

【编辑】林 越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千面凡君”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印度尼西亚   服务员   新西兰   父母   独生女   工作   清洁工   窘迫   大姐   餐馆   后悔   女儿   妈妈   老师   梦想   银行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