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开不了中国车?欧盟对华下逐客令,德国担心中国精准报复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汽车贸易的“战争”,法国早就对中国打响了“列克星敦”的第一枪。重新分配新能源汽车制造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000欧元的补贴金,也将直接和这个分配法案挂钩。

法郎

全球贸易化为中国汽车的出口制造了便利,而中国房地产的畸形发展导致中国家庭债台高筑,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消费潜力。致使中国家庭平均保有汽车量连续增长几年后忽然停滞。

再加上各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剧烈竞争,导致国产传统汽车的销售情况再显颓势。因此,尤其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出口成为了国内自主品牌厂商首要考虑的战略。

汽车市场

极富品味的外观设计,优雅流畅的线条车身,出色的驾驶体验和速度动力......这些优点为中国新能源车遥遥领先的销售量打下基础。于是,欧美那群刻板的老官僚们慌了。

击败德日汽车的隐患

中国基础产业进行全面升级前,依旧是无可替代的“世界工厂”。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速度”不止在高铁上,在基建上。更在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足以用产量“淹死”各国同行。

中国产业规划

但咱们毕竟不是“糙人”只讲求速度不讲究质量。在去年两个季度,中国汽车的出口量达到三百一十多万,首次超越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进入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的出口量直接突破百万。在超越德国之后,又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的汽车制造工业从此在世界上狠狠扬眉吐气了一把。

日本丰田汽车

更值得称道的是,过去咱们只冲击占领低端市场,把价格低廉又皮实的车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中去,助力亚非拉兄弟也能享受到工业带来的乐趣。

再看现在呢,咱们摇身一变成为“高端玩家”。通过新能源汽车,海吞世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的59%。不仅如此,咱们出口的汽车对应重量增长了5%。这代表咱们卖出去的车,已经是又重又贵了。

奥迪汽车

如今世界上能自主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只有三家——中国、德国、美国。而欧美国家本身就会在生产之初,就设置层层技术壁垒,以此来保障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

因此,世界上其他国家想要开辟新能源汽车产业或市场,只能把产品需求的目光投向中国。

随着墨西哥、俄罗斯和即将“全面禁燃”的澳大利亚等地区的中国车越来越多,中国制造早已深入世界人民的心,但那都只是低端产业和“无门槛”产品。并不值得欧美注意和引发思考。

澳大利亚

但是汽车工业属于重工业的范畴,从前我们没有打破高端汽车的研发生产壁垒也就罢了,毕竟出口的都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而且从前高端汽车市场的“肥肉”我们撕咬不来,从欧美传统高端品牌的视角来看,并不足以形成威胁。

反观现在,新能源作为一个科技行业的新兴命题和有望替代石油资源的新型廉价能源,就不只是生意上的事了。更何况中国汽车出口贸易所占据的份额已经达到了十分之六,近乎疯狂的市场占据速度足以令其他汽车品牌制造商警觉。

红旗轿车

于是,地方保护主义随即抬头。法国在去年提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新法案,就是我们超越德日汽车贸易所引起的警惕。

地方保护主义

什么叫“地方保护主义”?学术点说,是地方政府或部门不顾长远利益,通过政治手段强制干涉商业行为,破坏市场原有的公平竞争机制和商品流通的灵活性。

打个比方,甲地区盛产樱桃,乙地区也盛产樱桃。本来井水不犯河水,但乙地区的樱桃品质更优。随着群众产生购买行为后,同样价格的樱桃,客观的品质影响消费者的主观选择,导致甲乙二者的销量此消彼长。

保护主义反讽漫画

市场就会天然选择销量更优,品质更佳的樱桃。那么甲地区的产品滞销,甚至被乙地区的樱桃挤占了原有的市场。

从而导致乙地区的财政税收下降,政府部门不想着通过改善商品品质,反而下了个红头文件勒令乙地区的樱桃不许运输至甲地区销售。

保护主义反讽漫画

政治干预破坏商品价值的良性竞争。而欧美国家通过政治手段帮助本地区的汽车贸易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也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长此以往,反而会导致本地区的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期待和偏爱。

新能源汽车

迈腿困难的欧洲门槛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商业逻辑一目了然——用燃油车继续稳定拓展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市场,用新能源汽车撬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

既不因为一时抢占高端市场而得意忘形,随意抛弃开发多年的低端市场;也不因为多年深耕低端市场,导致满足现状,技术停滞。总之,大钱小钱咱都挣。

比亚迪汽车

这种强势增长的利润态势已经为中国汽车出口埋下巨大隐患了,因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屏障是很容易树立的,在2018年欧盟就出台过一个《通用数据保护》的条例;2022年美国就通过了一项《数据隐私保护法》。

其实绕来绕去都是在挑战一个问题:合规的问题。比如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竞争。本身国内的充电桩不像加油站一样那么普及,动力补充的问题一直很尖锐。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而且新能源汽车的故障率更高,实际里程更短。那怎么样才能让它竞争过传统燃油汽车呢?免购置税,还有购买补贴和比汽油便宜不少的电力。这些法规本意是促进新能源的崛起和革新,而不是单指新能源汽车这一个商品,一项产业。

但新能源汽车分走了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是客观事实,这就是“合规”的效力。那么欧美国家的这些法案一颁布,意味着这些市场的准入门槛变高,开拓成本加大,销售利润降低,研发成本提高。

准入门槛反讽漫画

就像美国法律要求半导体行业一律在本土生产,不许转移海外。那他们可以制定法律法规限制市场涌出,我们自然能想办法合法“涌入”。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想关闭市场,或者做一个保护主义者。只是不想让纳税人的资金去加速除欧洲国家外地区的工业化。这意思已经非常直白了,对中国的针对性是显而易见的。

法国总统马克龙

在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到欧洲后的市场占比是1.1%,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是12.3%。具体看法国市场,他们此季度最畅销的两款车分别是特斯拉和达奇亚。

出口到法国的特斯拉是在德国柏林生产制造的,而达奇亚汽车是在中国制造出口的。简单来说,法国在本季度发放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的40%,都落入到中国汽车品牌制造商的手中。

特斯拉电车

欧盟无法对我们说“不”

目前欧盟国家是中国汽车出口,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倚重的市场。直白点说,现在就是买方市场。中国内部的汽车市场内卷成什么样子了都有目共睹,电池产业对于国内市场而言,也早已饱和。但目前的局势还不足以到濒临悬崖得一步。

因为欧盟内部对于具体怎么处理还是有分歧的。到底要不要展开对中国车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尚在争论中。这就不得不说说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三大杀手锏了。

欧盟旗帜

成本优势、产能优势和生产原材料优势。其中产能优势是一把双刃剑。超强的制造业和超高的产能,带来的是产能过剩和对其他市场的深度依赖。因此,产能不仅会淹死同行,也会淹死自己。

如何将这把双刃剑运用得当,那就在于我们的产品竞争力是否符合买方市场的口味。毕竟中国拥有全世界76%的动力电池规模,即便是特斯拉也不得不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或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产能增长

尤其是澳大利亚这种要走向“全面禁燃”的国家,他们的出行方式会因为政策影响对新能源汽车产生极大需求。到时买方市场就会向卖方市场倾斜。

自从英国脱欧后,德法两国成为了欧盟的“领头羊”。马克龙这一帮人呢就主张对中国施加更高的关税,毕竟美国的反通胀法案救了通用和福特,并且对中国施加的27%的高额关税,令中国汽车排除在外。否则现在蹦跶得最欢的就不是德法,该变成通用和福特了。

英国脱欧

德国总理舒尔茨的态度相对温和些,还邀请中国在德国建厂。大众、奔驰、宝马都表示要给自己上点挑战,觉得中国的到来必定会给自己带来压力,从而实现技术革新再上一层楼。

无论是高关税还是出台法规,在贸易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个行业或者国家能彻底脱离出这个体系。更何况新能源蓬勃发展,中国还掌握着电汽车的心脏——大部分电池生产。

宁德时代

只有提高产品价值,不断革新产品竞争力。只有获得用户的信赖,才能获得市场的选择。否则加高关税和出台限制法案,只能躲一时,不能赢一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德国   中国   欧盟   特斯拉   下逐客令   亚非拉   保护主义   法国   欧洲人   新能源   产能   精准   中国汽车   樱桃   担心   欧美   地区   汽车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