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老人发现过世22年父亲遗物,柜子里大量违禁品,吓得交给警察

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为方便与您分享,可以点个“关注”哦~

5月22日,浙江杭州的杨大伯在收拾屋子的时候时,在家里角落发现了一个箱子。

后来他想到这可能是父亲在世的时候的东西,费了半天劲才把它打开。

没想到打开之后,被里面的物品吓了一大跳。

而杨大伯的儿子见到后也心中一惊,赶紧劝他找个地方把它埋了。

但是杨大伯思考了半天之后决定把它上交警察局。

没想到来到警察局后,工作人员看到这些物品也被震惊到了。

这些物品究竟是什么东西?

违禁品

来到了警局之后,警察看到杨大伯颤颤悠悠的走来便问他。

“大爷你这是拿的什么啊?来这是有什么事吗?”

警察同志,这是我父亲的遗物,老人家去世二十多年了。

当时收拾他的东西时没发现过这个东西。

他把这盒子上锁了,我们也不知道钥匙在哪里。

我记得他在世的时候特别珍爱这盒子,我小的时候好奇里边是什么,他也不让我们打开。

前不久在家里收拾屋子才把它打开。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里边这东西。

我知道这东西我们不能私自留着,我就来上交了。

听到这警察很是疑惑的打开了袋子,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原来,这袋子里竟装有三个弹匣和91发子弹。

虽然已经尘封了几十年,但是弹匣和子弹上面还是隐隐约约透着尖锐。

随后,警察局的人员把弹匣和子弹全部拿了出来。

仔细清点发现,这弹匣和子弹属于不同的种类,这91发子弹分别来自三个弹匣。

据警察仔细调查后,发现其中的三十一发子弹来自一个手枪弹匣。

四十五发子弹来自54手枪弹匣,而剩余的十五发弹匣来自m1卡宾枪弹匣。

这把M1卡宾枪是我国仿制的第一把自动步枪。

算得上是先锋者,这把枪被用于抗美援朝战争。

而这把54手枪是按照苏联当时的一把手枪仿制的。

取名54就是因为它是于1954年出现的,它主要被应用于越南战争中。

除此之外,在这个袋子里还有数不胜数的荣誉证书和锦旗。

看到这些警察们也感到震惊。

“杨大伯你父亲可不一般吧,能有好几种类的枪支。”

警察们不禁想象,这位杨大伯的父亲的身份一定不一般。

在那个年代能有这么多枪,肯定是个英勇的抗战老兵了,这可是国家的功勋。

原来,杨大伯的父亲叫杨卓群,他这一生可为祖国做了不少贡献,但他的子女今天才知道。

他在世时,杨大伯只知道父亲曾在那个时候打过仗。

他们不知道父亲竟获得过这么多荣誉证书。

而和父亲平时在一起聊天的邻居也说:“天天下棋聊天的时候,从来没听见过他讲自己以前的事。”

这位老战士从未把自己的光辉事迹跟别人炫耀过。

他选择隐藏功名,像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凡的日子。

要不是今天翻出来他的战利品,关于他的故事大家还不会知道。

杨大伯的父亲出生在安徽寿县,生在那个动荡被侵略的年代。

他的爱国情怀让他选择报效祖国。

事情的转折点在1937年7月7日,日本不满足于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开始全面侵华。

而这一天也彻底改编了杨卓群。

在那时,负责皖南抗日部队的张如屏和曹云露两位党员,从延安回到安徽。

他们在家乡寿县组建了游击队准备抗日活动。

而当时杨卓群知道了这支队伍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了他们。

他对队伍的领导人说:“现在这个危险时局,我想要加入游击队,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我不想当缩头乌龟。”

后来他就在县委安排的教导队里学习,并且在队里结识了战友徐康明和杨岩。

他们志向一致,崇尚马克思主义,想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

他们四处宣传,不断让大家参与到抗日运动。

三人努力奋斗,在当地产生不小影响,队里的人还给他们起了个昵称叫“寿县三杰”。

随着他们的努力,抗日队伍日益壮大。

他们仨也被党组织所表扬。还给他们在部队里安排了职位。

杨卓群更是多次跟着队伍参与了不少战役。

终于在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亲自递交了投降书。

然而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者,杨卓群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他在此之后被上级调遣到安徽省下边的一个县,组织领导革命工作。

但没想到几个月以后,全面对外抗战结束了,但是两党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开启了内战。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当时在安徽一个小县任职的杨卓群。

受党组织派发的任务,需要带领下边的革命队伍参加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期间,杨卓群再次随军参加解放战争,这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较量。

随着我军势如破竹的进攻,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解放战争取得初步胜利。

同年十月,新中国成立,中国从此站了起来从此之后不再受列强的侵略。

而这时对于杨卓群来说还有另一个好消息在等着他。

好不容易和自己的妻子团聚后,他听到另一个喜讯:卓群,你要当爸爸了,我怀孕了。

他的妻子高兴的告诉他,杨卓群听到这个非常激动。

而且新中国成立后,战争已经停止,妻子也怀孕了。

二人因为战争原因,很少见面,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相处过了。

所以杨卓群决定好好回归到家庭,陪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都说江南水土养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所以夫妻俩决定在杭州定居,杨大伯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

来到杭州以后,杨卓群决定找份工作。

因为党组织充分了解了他在抗战时期对祖国的贡献,所以依旧重用他。

随后,他被安排到杭州钢链厂,作为党委书记领导工人们工作,在岗位上继续的无私奉献。

因为杨卓群夫妻俩都参加过革命,对那段抗战历史永远无法忘记。

所以杨大伯在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他要爱国。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国家的建设需要人才。

要艰苦奋斗,相信党,忠于人民。

后来杨卓群光荣退休。在2001年与世长辞。

不过也有很多人会有疑问。

这枪在杨大伯家里放了整整二十年,这行为是不是违法的,杨大伯会不会因此受到处罚?

其实大家不必多虑,所谓不知者无罪。

杨大伯的这种行为不属于私藏枪支。

我国确实明确规定枪支炸药是违禁品,是万万不能私自藏匿使用的。

因为它有很大的危险,是易燃易爆物。

但可能当时杨大伯的父亲当年参兵打仗的战友,是他的战利品。

这子弹和枪支对他的意义重大。

并且他把它拆卸留在了家里并用箱子锁住。

连儿子也不知道里边装的是什么,也没有造成伤害。

杨大伯还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就来到了派出所给工作人员上交,他遵守了国家的法律。

所以杨大伯的行为不属于违法,而收上来的枪支和子弹将会被国家好好保管。

结语

其实像杨卓群这样的抗战老兵有许多,他们代表祖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了不少的贡献,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选择藏匿功名,不与人诉说自己的那段光辉过往。选择默默付出,为国家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寿县   解放战争   弹匣   违禁品   父亲   警察   枪支   大伯   警察局   安徽   遗物   手枪   子弹   祖国   队伍   老人   东西   发现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