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8岁晋升开国少将,63岁企图发动叛乱,67岁被剥夺军衔开除党籍

1943年,新四军第二师在津浦铁路沿线地区成立了铁路便衣队,主要的斗争目标是打击分散的日军小股部队和抢夺物资。在队长张宜爱的指挥下,便衣队队员个个身手矫健,神出鬼没,打得日本鬼子损兵折将。

因为经常在日军列车行驶的过程中攀爬车厢,把武器物资抛下路轨,有如神兵天降的便衣队被周边百姓誉为“老飞”。

在一年多的战斗里,张宜爱和便衣队给驻扎铁路的日军造成极大的困扰,日方几次欲行“剿灭”,却摸不到一点头脑。张宜爱在熟悉了津浦铁路的基本情况之后,承担了大量的交通运输和物资保障的工作。这段历史,多年后依然被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

建国后,张宜爱成为开国少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980年,已近古稀之年的张宜爱受到了撤销军衔和开除党籍的处分。这个从战场拼杀中走过来的老革命军人身上,发生了什么呢?

开国少将

1913年,张宜爱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独山革命历史悠久,不仅为早期红军队伍贡献了数千名青壮年,还涌现出16位共和国少将。受到家乡革命氛围的影响,张宜爱1931年就参加了红军。193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宜爱早期在红四方面军中担任了特务大队的分队长和鄂东北游击大队的队长。在反“围剿”期间,张宜爱所在的部队经历了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主力转移的艰难过程。1934年,张宜爱跟随新成立的红28军继续在鄂豫皖地区开展游击斗争。

这段艰苦的岁月,留给张宜爱的,是数不清的负伤。

1935年,在将军山战斗中,担任手枪团分队指导员的张宜爱被流弹击中腹部,肠子都流了出来。战友们都以为他难逃劫难,可是他只休养了20多天,就重返前线指挥战斗。即使数次面临生死之间的考验,张宜爱的革命信念也从未动摇过。

抗战爆发后,张宜爱所在的部队编入新四军,在安徽地区开展对日作战。除了在津浦路开展游击战之外,他还参加了数次反扫荡和反顽斗争,立下战功无数。1941年,张宜爱指挥的十一团在大桥战斗中击毙击伤敌军1100余人,受到师长罗炳辉的嘉奖,被誉为“铁锤子团”。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张宜爱跟随华东野战军(三野)参加了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建国后,张宜爱先后担任了海军陆战师师长和舟山海军基地司令。

抗美援朝期间,张宜爱率领20军59师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发生在朝鲜东部海岸地区的反登陆作战。1955年,张宜爱获得大校军衔和二级八一、自由、解放勋章。1961年,张宜爱晋升为少将军衔。

犯下大错

进入和平年代之后,张宜爱主要在上海地区任职,先后担任了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和副司令员。进入特殊历史时期之后,上海地区政治形势动荡。张宜爱是革委会的17名成员之一,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发言权。

对于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张宜爱没有保持一个党员应有的觉悟和认识,而是和造反派往来密切。他的示好举动,得到了张春桥、王洪文的赏识,1971年,在张、王的支持下,张宜爱当选为上海市委常委。

登上权力的高位之后,张宜爱和另一位开国少将李彬山为了更好的控制上海局势,炮制了78人的干部任用名单。按照他们的说法,这78个人都是长期受到打压和排挤的对象,应当予以重用,事实则是完全相反的。

在张宜爱和李彬山的运作之下,上海市政府机关几乎陷于停滞状态。

1976年,党中央采取强制手段,粉碎了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的阴谋。消息传到上海,张宜爱和李彬山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在罪恶的深渊里越陷越深,他们甚至组织成立了以警备区和公安局为首的指挥点,图谋发动武装叛乱。

10月20日,以开国上将苏振华为首的中央工作小组飞抵上海。经过周密部署,中央小组及时制止了张宜爱等人的叛乱行为。

1980年,中央作出决定,撤销了张宜爱获得的军衔和勋章,开除他的党籍。晚年的张宜爱生活低调,2002年于上海病逝,终年89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党籍   军衔   少将   叛乱   津浦   警备区   朝鲜   便衣   作战   分队   日军   上海   部队   物资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