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先美后俄,美军不听劝,美国还中国清白,小马科斯赌中国心软

王毅先与美国高官会晤,再前往俄罗斯访问,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中方明确划下台海红线,美军不听劝,威胁中国“不许武统”。气球事件迎来大结局,美国还中国“清白”。小马科斯扮猪吃老虎,赌中国心软,不会让政治影响经贸。

王毅“先美后俄”有特殊意义吗?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的通稿,近期中美之间又进行了一场重要的外交会晤。在当地时间9月16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事办主任王毅与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欧洲小国马耳他再度举行会晤。

此次会晤明显与前几次美国高层官员访华的外交活动不同,而更加类似今年5月份的中美维也纳对话,当时王主任与沙利文在奥地利的维也纳进行了两天共八小时的会晤谈话,阶段性的总结了中美今年上半年的种种矛盾,并实现外交破冰,为下半年美国一系列高层访华以及中美关系的缓和奠定了基础。

此次会晤双方同样是在欧洲的第三方国家进行,同样是进行两天的多轮会晤,会晤的目的也同样是对前段时间的中美外交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为后续的中美关系缓和打下进一步的基础。所以此次的马耳他对话很有可能也会成为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而且此次中美对话的层级似乎比今年5月份时要更高,中国外交部对维也纳对话的报道只是中美两国的“外交会晤”;而马耳他对话的外交部通稿中强调,此次是中美之间的“战略沟通”,说明中美两国在这场会晤中有要事要谈,可能会影响到接下来的中美乃至全球和平与稳定。

有关会谈内容,双方的话题包含了亚太地区局势、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问题等地区与国际问题,在中国外交部的通告中则以“坦诚、实质性、建设性”来形容此次会务氛围;双方也在会晤中达成了继续落实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维持中美交流,举行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海洋事务磋商、外交事务磋商的重要共识。

可以说,此次中美高层会晤的成果具有很强的积极性,对下一阶段中美关系发展起到了良性引导的作用。

但是相比起这些积极层面的意义,王毅在会晤中对美方提出的意见及其后续的外交活动安排则更加引人注意。

在此次中美高层对话之中,王毅提到了台湾问题,并就此向美方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他特别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求美国方面必须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落实不支持“台独”的承诺,并同时要求美国尊重中国人民的正当发展权利,正视中国发展所遵循的必然历史逻辑。

而在进行完这场对话之后,王毅就将应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邀请,于9月18日至21日赴俄举行中俄第18轮战略安全磋商。

这种“先美后俄”的外交安排与对美国不满的直抒胸臆,被一些人认为是在利用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走近向美国施压,要求美国实现中方的诉求。

但其实,“先美后俄”的外交行程安排并没有什么实际关联,中国作为一个秉承外交独立自主原则的国家,绝对不可能在与某国的外交中针对第三国,或利用第三国来影响与某国之间的外交。

所谓的“先美后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致力于与各国交好,外交行程安排较为紧凑导致的正常前后脚访问而已,强行在此中寻找深层含义就完全是过度解读了。

更何况,王毅对美国提出的种种意见都是中国的合理关切,美国如果不尊重中国的发展权利与主权领土完整,继续激化台海局势,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一定会影响到中美关系的缓和,甚至导致中美再度缓和失败。届时的结果是中美两国都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美国方面最好不要对中国的外交行程安排做太多的猜测,并仔细考虑中方提出的意见。唯有改正美国自身的错误,才可能会让中美两国实现真正的缓和,让两国关系长远的走下去。

美军不听劝,再度威胁中国不要“武统”

但是美国方面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当前的问题所在。马耳他对话上中方刚刚向美国提起台海问题的重要性,美国方面就再度拿台湾威胁中国。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9月18日报道,美国参联会主席米利在近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就对外表示,他认为中国希望在本世纪中叶达到或超过美国的军事能力,但美国不会停滞不前,美军将继续秉承里根总统“以实力寻求和平”的理念继续进行现代化升级并持续遏制中国。

他在讲话中对中国军事力量表现出一种傲慢的蔑视,认为美国现在很可能如同当年对苏联以及伊拉克的军力估计一样,高估了中国的实际军事力量,并认为当前中美之间没有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在“尽最大努力避免大国战争”。

在这一番嘲讽和自夸之后,米利又提到台海问题,警告称如果中国试图“武统”将会“犯下严重的战略错误”。

这种态度很让人怀疑美国当前与中国的外交缓和是否具有诚意,如果美国一直以这种态度对待台海问题并如此臆测中国的话,中美现在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作为台湾的主权拥有者,中国在对待台海问题的态度上从来都没有表现出过“以武力为主”的观念与想法,而是在一直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就在9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还刚刚发布了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政策文件,其中涉及到了两岸通商、文化认同、跨海高铁等等项目,如果中国的目的是“以武力夺取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土”,如此大费周章地去搞经济与文化建设研究,恐怕有些难以逻辑自洽。

反而是美国方面一直在宣扬台海冲突论,不断炒作台海局势,并利用岛内的一些“台独”反动分子破坏两岸通商,阻碍两岸融合,影响中国自身的和平统一,真就事而论的话,美国才是那个想要在台海动武,引发台海冲突的力量。

对此,我们还是劝美国最好放下自己的傲慢,睁开眼睛去看看今天的世界。中国早就已经在自身的近海形成了绝对的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想要通过炒作“武统”来为美国创造军事介入机会,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再用上个时代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美国将注定会在中国身上吃大亏。如果不想自己的一世英名就如此成为笑话,米利最好还是多看看当今的时代发展与中国的合理诉求,真正正视台海问题,同中国一起推动台海问题的政治解决,避免中美真的在台海兵戈相见。

气球事件画上句号,美国还中国清白

有关这位美国参联会主席,除了对台海的无脑发言之外,在近期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突然又将2月份的中美气球事件翻了出来,对外印证了中国的清白。

9月17日,米利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就对外表示,今年2月份被美国击落的中国无人飞艇并没有收集情报,也没有将任何情报传回中国。米利还首次对外印证,这艘飞艇并非计划飞过美国本土上空,而是计划前往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附近,但由于高空风向影响,飞艇孱弱的发动机不足以在自身的高度逆风飞行,所以被迫失控误入美国上空。

米利的这番发言相当于为气球事件最终定调,将其定性成了“迷航事件”,与中国在事件发生后对外给出的公告一致,算是还了中国一个“清白”。

在此前,美国政府也曾经对外宣布过被击落的中国飞艇没有进行“间谍侦察”活动,但是始终没有确认这一飞艇究竟是刻意前往美国还是迷航误入美国,以至于美国媒体仍旧对事件不断炒作。

如果美国方面不再改变口径,曾经导致中美两国关系跌入低谷的气球事件应该就到此为止,不会再有后续了。美国愿意承认这一事件的基本事实,已经说明美方想要将此翻过,不再令其影响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发展。

只不过米利在一些颜面问题上仍旧没有松口,坚称这是一个中国“间谍飞艇”,而非气象飞艇,以至于哥伦比亚电视台的记者马丁都疑惑地对其询问:“这是一个间谍气球,但它没有在从事间谍活动?”很显然并不明白米利想要表达什么。

美国联邦调查局至今也拒绝公开气球的残骸,显然也是在维护美国自己最后的一点面子,怕残骸展出后被人认出其中的民用气象设备。

而之所以挑选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公布消息,则可能和近期的中美局势有关。在中美两国经历一段频繁的外交互动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降温,反而因为台海局势与中美科技战等问题愈发紧张,美国可能希望通过这一消息释放一些积极信号,以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的关系缓和。

但这种本就是美国犯错在先的事件即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澄清,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美两国当下的关系,想要真正实现两国关系缓和,还是要美国从根本问题上做出改变,端正自己的态度,停止对中国的遏制活动。

菲律宾扮猪吃虎,赌中国心软

在节目的最后,我们来聊聊南海近期的局势发展。

在最近一段时间,作为美国忠实盟友的菲律宾正在南海展现出愈发嚣张的态度。

9月14日时,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就对外宣称,根据《美菲联合防务协议》,美国可能会寻求进入菲律宾的更多军事基地;在此前八月底时,路透社也透露消息宣称,菲律宾巴丹群岛省省长卡伊科与两名官员对其透露,美国军方正研究在菲律宾最北侧的巴丹岛开发一个“民用港口”,并已经开始与菲律宾方便进行谈判,而这一港口距离台湾不到200公里。

本身今年菲律宾为美军提供四个军事基地,其中包括吕宋岛北部距离台湾不到400公里的基地,就已经引起全球舆论的轩然大波,令台海局势急剧升温,如果此番让美国占据巴士海峡的咽喉要道,中菲关系必然会迎来一轮紧张,整个南海局势也会连带受到影响。

在观察者网9月18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就认为,菲律宾这种连续挑衅的行为证明,小马科斯正在“扮猪吃老虎”,先示弱后发力,想在台海危机中分一杯羹、坐地喊价。

而除了挑衅与坐地起价之外,菲律宾方面还在试探中国,赌中菲贸易不受影响

菲律宾贸易与工业部部长帕斯夸尔在9月13日陪同小马科斯出席米尔肯研究所亚洲峰会期间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就宣称,菲律宾想要继续在国内增加镍矿加工产值,生产电动汽车正极的前驱体材料,甚至直接在菲律宾生产动力电池。

他指出,菲律宾有九成的镍矿出口到中国,中国生产的电动车电池有不少用的都是菲律宾的镍,他并不担心中菲之间的领土纠纷影响到两国之间的贸易,而是认为中国会以中菲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与利益为重,继续与菲律宾保持贸易往来。

这种态度简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不知道菲律宾哪里来的自信,觉得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前提下中国不会反抗,而会任由中菲贸易继续发展。

实际上,中国在领土与国家安全红线问题上一贯并不含糊,一旦菲律宾踩到中国的红线,必然会遭到反制。

针对菲律宾想要把巴丹群岛作为筹码的做法,中国并非没有手段反制菲律宾。虽然当前各方默认巴丹群岛的主权归属于菲律宾,但由于旧殖民时代的种种遗留问题,巴丹群岛实际上是存在争议的。

根据历史考究,在1900年美国与西班牙签署的《美西割让菲律宾偏远岛屿条约》中,有明文指出,西班牙只承认割让北纬20度以南的菲律宾领土,否认位于北纬20度以北的巴丹群岛是西班牙领土,并依据1895年日本与西班牙签署的殖民地划界条约将其归属于日统台湾,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向中方交还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主权,理论上就将巴丹群岛主权一并交还中国,这是有非常清晰的法理依据与历史沿革的。

因此,在1947年民国提出的南海十一段线主张中,就认为巴丹群岛的法律地位并不确定;新中国成立之后基本延承了这一主张,并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南海九段线与十段线主张。

在中菲关系尚且稳定之时,这些争议问题都被深藏在外交工具箱中,作为“备用武器”,而菲律宾一旦将此作为筹码交于美国,中方就可以对此提出异议,采取谈判手段重新定夺巴丹群岛主权。

对此,菲律宾最好三思而后行,不断挑衅与试探中国不是菲律宾获利的好办法,而只会消磨中国的耐心,最终让菲律宾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在南海,美国救不了菲律宾,只有菲律宾自己作出正确选择,才能挽救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美国   马耳他   中国   菲律宾   中美   南海   飞艇   中美关系   台湾   台海   群岛   小马   清白   心软   主权   气球   美军   外交   事件   王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