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俄罗斯王牌部队全军覆没?就在刚刚,国际传来4则新消息

前言

俄乌开战以来,冲突的剧烈程度愈发升级!

而最新的事件可谓战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首次!俄军潜艇被击中,俄黑海舰队恐全军覆没!

这一消息令全球瞩目。

同时,普京紧急求援朝鲜,为了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可能的后果,让我们深入分析这一局势!

消息一:俄军潜艇被击中,俄黑海舰队恐全军覆没!普京紧急求援朝鲜

自俄乌开战以来,黑海舰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艘俄军潜艇停泊在港口内时竟然被乌克兰海军击中,同时还有一艘大型登陆舰也遭受了攻击。

这是俄黑海舰队自开战以来首次遭受如此重大的打击。

此前,黑海舰队已经损失了8艘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艇,其中包括诸如“莫斯科”号、“伊万·库尔斯”号、“霍尼亚克”号以及“马卡洛夫”号等主力战舰。如今,潜艇成为了俄黑海舰队最为核心的力量。

然而,乌克兰海军早已全军覆没,那么他们是如何成功击中俄军潜艇的呢?

基洛级潜艇是一款静音性能非常优秀的常规潜艇,中国和越南都曾购买了这种型号。

中国一共购买了12艘基洛级潜艇,而越南也购买了6艘。

正常情况下,当基洛级潜艇潜入水下伏击时,乌克兰是无法使用任何反潜装备来探测到它们的存在的。

然而,基洛级潜艇的缺点在于,它是一种常规潜艇,水下自持力只有45天。

当它们在水下巡航了45天后,就必须返回母港进行补给燃料和物资。

正是乌克兰抓住了这个机会,当基洛级潜艇停泊在港口内进行补给时,他们发射了10枚巡航导弹,精准地命中了它们。

基洛级潜艇的造价高达3亿美元,一艘被摧毁就意味着一艘战斗力的巨大损失。

此外,由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被土耳其牢牢控制,俄罗斯即使想要调派新的战舰或潜艇进入黑海,也无法得到土耳其的允许。

乌克兰拥有多种可以攻击克里米亚的远程导弹。

英国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法国的“斯卡普”巡航导弹以及乌克兰自己改装的S-200防空导弹和“海王星”反舰导弹,都成为了乌克兰打击俄军的有力武器。

正因为如此,乌克兰海军能够对俄军海军基地发射导弹而没有遭到大规模的拦截。

这一切还与乌克兰最近的一次行动有关。

乌克兰军队驾驶快艇夺取了克里米亚附近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并缴获了上面的雷达设备。

这些平台曾被俄军用来监控黑海上的乌克兰军队活动,但现在却成为了乌克兰军队侦察克里米亚的前哨。

乌克兰军队凭借这些情报,能够随时确定俄军的坐标,并对其发动精准的攻击。

俄黑海舰队在乌克兰战争中损失惨重,主力战舰几乎被摧毁,4000吨级以上的战舰已所剩无几。

要想改变这一局势,俄黑海舰队必须采取行动。

为了能够与乌克兰进行持久战、消耗战,并在乌东战场上维持俄乌力量的平衡,普京紧急请求朝鲜提供弹药支援。

冬季即将来临,俄罗斯必须提前储备弹药,大量购买武器装备,为冬季进攻做好准备。

消息二:金正恩访俄之际,中国也在闷声办大事,美察觉情况不受控了

这两日,金正恩已经抵达俄罗斯,并与普京进行了会谈。

而在金正恩访俄之际,中国也在闷声办大事。

中委关系再升级,美国察觉情况不受控了。

这两天因为金正恩访俄一事,极大地挑动了美日韩三国的敏感神经。

据悉近期,金正恩也与普京终于见面。

但两人见面后的首个行程并非是进行会谈,而是参观俄罗斯的东方航天发射场。

两人在现场先是进行了长达40秒的握手。

随后,普京就亲自带领金正恩参观航天发射场。

并且,普京还在采访中明确表示,俄罗斯会在建造卫星以及火箭工程方面为朝鲜提供帮助。

金正恩也直言,朝鲜支持俄罗斯一切决定!

在结束参观后,普京和金正恩就进行了长达1小时左右的深入会谈。

但佩斯科夫透露,这次朝俄双方将不签署会谈成果的文件。

由此也为金正恩和普京的会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当然,这样做一来是,朝鲜一向谨慎。

有关国家政治方面的消息都采取严格的管控,此举也很符合朝鲜的作风。

二来,是两人会谈的内容较为“敏感”不便对外透露。

其实,在金正恩宣布访俄后,外界就不断放风称,这次朝俄将会就军火方面的合作进行磋商,因为当前俄军急需弹药和武器,而朝鲜又拥有丰富的库存。

而朝鲜也对俄罗斯的卫星以及火箭等航天技术非常感兴趣,所以,金正恩和普京也会借这次机会达成交易。

通过普京在航天发射场的表态来看,朝俄两国的达成交易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如此一来,朝俄两国也是完全无视了美国的警告。

毕竟,美国对朝俄的制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金正恩和普京也不是任由美国拿捏的主。

然而,还没等美国从此事中缓过神来,中国这边也在闷声干大事。

在金正恩访俄之际,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也在访问中国。

这次马杜罗先后去了深圳、上海和山东,在12日已经乘坐高铁抵达北京,也是其访华的最后一站。

在马杜罗抵达北京高铁站时,中国不仅铺设了红毯,还派出了仪仗队表示欢迎。

在马杜罗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中国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又为其举行了欢迎仪式。

在仪式中,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了中委两国的国歌,鸣礼炮21响后,两国元首一同检阅解放军仪仗队。

现场十分热闹壮观,由此也突出中国对委内瑞拉的重视。

两国还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以及经贸、科技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同时,中国还表示将会扩大进口委内瑞拉的商品。

由此可见,这次马杜罗来华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两国关系升级之后,中委的合作也将上升到新的高度。

重要的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也将继续提升。

要知道,委内瑞拉是拉美国家中与美国最不对盘的一个,常年来委内瑞拉都饱受美国的压制,美政府不断在其国内扶持亲美势力来达到对其的控制。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委内瑞拉也不愿再受美国的掌控,近年来也开始为自身独立发展做出努力。

在这一情况下,委内瑞拉与中国的合作也自然而然地增加。

不仅仅是委内瑞拉,还有不少拉美国家都在积极与中国展开合作交流。

本周在古巴还将举行“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关系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这对一直将拉美地区视为自己“后院”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

现在美国应该也察觉到情况不再受他控制了。

朝俄两国直接无视其警告,拉美国家也在不断强化和中国的关系,美国早已无法在国际上一手遮天。

消息三:北约终于总动员,极端情况已经发生,俄罗斯迎来2个强援

近日,欧盟发布了一项禁令,禁止俄罗斯的个人物品进入其境内。

范围涵盖手机、汽车、衣物、牙膏等物品。

这一举措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强烈反应。

声称这是一种充满种族主义色彩的羞辱禁令,并呼吁暂停与欧盟的外交关系。

事实上,这样具有羞辱性的制裁在历史上并不常见,更让人联想到二战时期经济危机下的极端种族主义。

在这个背景下,北约也在积极行动起来。

据报道,北约计划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联合指挥实弹演习,参与国家达32个,超过4万名士兵将参加其中。

这次演习的时间跨度很大,主要在波罗的海附近进行,包括500-700次空战任务和50多艘军舰的参与。

而且,北约并没有掩饰其对俄罗斯的针对。

明确表示这次军演是北约迅速从“危机应对”向“作战联盟”转变的一部分。

对于乌克兰局势,西方舆论普遍认为其可能无法撑到明年春季,冲突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地区。

而在这个时刻,朝鲜领导人访问俄罗斯,并带来了一些与军事、国防项目有关的官员。

然而,美国对此表示警告,认为如果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将会付出代价。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于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担忧。

同时,中国高层也受到俄罗斯邀请访问,普京强调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中国一直呼吁通过对话来解决冲突,但也需要警惕北约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威胁。

我们希望各国能够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军事行动来挑起更大的紧张局势。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合作,才能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个世界已经历过战争的痛苦,我们应该汲取历史教训,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平繁荣的未来。

消息四:欧盟开始摆烂,“报复性”进口俄天然气,却发现价格比中国贵一倍

欧盟开始摆烂,大肆进口俄天然气,没了管道用船运,却发现价格比中国贵一倍。

欧盟为何开始大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欧洲天然气价格为何远超中国?

2023年进入后不久,欧洲就开始很少讨论天然气的话题。

这是否意味着天然气供需问题已经解决,或者背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最近,德国新闻电视频道援引克普勒公司的数据报道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在2023年的前7个月里,欧盟国家从俄罗斯购入了2200万立方米的船运液化天然气,价值53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

这一消息得到了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支持。

显示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出口量自今年年初以来增长了数个百分点。

俄方还强调,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包括被欧洲购买。

众所周知,在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明确禁止对俄罗斯能源的出口。

然而,尽管如此,一些欧盟成员在去年出现能源短缺压力时,不得不秘密进口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

通过货船运输,可以通过港口中转,并根据需要更换旗帜,这种方式相对隐秘。

去年,欧盟为了应对能源需求,不得不忍气吞声,但今年却显得“无所畏惧”。

然而,西方政客们在公开表态中,对这种行为基本上都表示谴责。

西班牙副首相兼生态转型大臣特雷莎·里韦拉称这种情况简直“荒谬”,并呼吁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实施禁运。

然而,尴尬的是,西班牙却是欧盟国家中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最多的国家。

数据显示,西班牙进口了750万立方米,比利时进口了700万立方米,是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第二和第三大买家,仅次于中国。

而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今年以来成为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最大的外国公司客户,进口量达到410万立方米。

欧盟之所以对这种情况“口嫌体正直”,无非是因为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市场上的无可替代地位。

欧盟曾尝试从其他渠道购买天然气,例如与卡塔尔签署能源协议,或者向北非布局,甚至通过美国来满足需求。

然而,这些渠道都存在两个问题:要么价格过高,要么供应量不足。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21年美国对欧洲出口的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了76.5%,达到每立方千尺12.76美元,远高于去年的7.23美元。

尽管如此,美国的天然气仍然只占欧洲天然气进口量的40%。

要保证供需平衡,并建立一定的战略储备,欧洲必须获得全球约70%的现货天然气供应。

因此,欧盟最终不得不重新回到俄罗斯的怀抱,这可以说是发展的必然。

很显然,美国对此心知肚明,在这则消息爆出之前,大家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此时,俄罗斯却对欧洲的脆弱之处进行了打击。

最近,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提交了一份2026年经济展望报告。

报告明确提到,在未来三年,即2024至2026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至欧洲和土耳其的管道价格为每立方千米501.6美元,计划在明年降至481美元。

然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价格却只有每立方千米297美元,几乎是欧洲价格的一半。

过去,亚洲国家进口天然气通常需要加上海运成本,因此价格普遍较高。

然而,随着俄罗斯与中国大力发展天然气管道,欧洲的北溪两条管道却接连遭到破坏,情况发生了逆转。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价格如此之低,也是出于跟中国关系好的考虑。

虽然在能源出口方面让利,但俄罗斯也期望中国在其他经济合作领域为其带来发展好处。

这个策略同样适用于印度。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与俄罗斯达成了低价进口石油的协议。

印度不仅满足了国内石油需求,还大量向西方出口石油,获得丰厚利润。

俄罗斯不仅需要印度在国际社会上的支持,还需要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的武器。

因此,在能源出口方面让利是俄罗斯常见的做法。

但是,俄印能源贸易在今年出现了一些波折。

主要原因是印度的卢比储备无法使用,这让俄罗斯感到不满。

与此同时,中俄采用本币交易的贸易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这正是货币带来的贸易优势,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直观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克里米亚   俄罗斯   黑海   北约   委内瑞拉   乌克兰   朝鲜   俄军   全军覆没   欧洲   美国   潜艇   舰队   王牌   中国   欧盟   天然气   部队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