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杨靖宇身边为何有这么多叛徒?看完他们的环境就理解了

在我国抗战历史中,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很容易被世人忽略。不过提起杨靖宇将军国人还是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一度令日寇闻风丧胆。

然而这么一位让敌人想尽千方百计都无法捉到的人,最终却栽在了自己人手中。这就让人非常好奇,为什么东北抗联会产生如此多的叛徒呢?害死杨靖宇的真凶又是谁?

一、东北抗联的领袖

杨靖宇出生于1905年,幼年时期家里非常贫穷经常食不果腹,后来他的父亲得了病因为看不起医生英年早逝,只有母亲含辛茹苦将其带大。


深知生活不易的杨靖宇非常争气,他凭借优异成绩进入开封染纺工业学校深造,当学生期间还多次参加革命运动,是一位极具家国情怀的男子汉。

因为在“五卅反帝运动”中表现突出,党组织也是留心到了这个年轻学生,并让他加入到了共青团中。

后来毕业的杨靖宇曾多次带领农民发起暴动,一举攻克确山县城,同年正式加入共产党,并在河南建立第一支党的农民武装队伍。

1929年杨靖宇将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了东北地区,当时日本人在东三省侵占了许多煤厂,实在看不下去的他开始带领矿工闹事,与日本帝国主义初次展开周旋。

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杨靖宇成为我党在东三省反日总代表。经过苦心经营,1933年东北人民第一军独立师正式建立,他担任师长兼政委,并多次率领部队击垮日军。

后来东北抗联成立,杨靖宇又先后担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以及抗联总司令兼政委,成为我党在东北地区武装力量的领袖。

二、一代英雄的落幕

多年以来杨靖宇不惧艰辛,率领部队在冰天雪地中鏖战,因为战术灵活指挥得当,又让日寇摸不着头脑始终未能歼灭。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心系内陆的他开始一边在后方继续游击,另一边又率领部队进入关内配合作战,打得日寇丢盔卸甲,多年以来更是铸就了“汤原战役、珠河战役、常岭战役”,等多场如同神话般的经典战例。

然而中国人常说树大招风,正是因为杨靖宇对日寇造成的困扰实在太大。他们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来对付这位爱国将军,最终于1940年对他形成合围之势。

当时因为被内部人员背叛,日寇将他逼到吉林濛江县附近的一处山谷,那时候他身边只剩下两个护卫,可追上来的敌人却乌压压一片。

为了做最后斗争,三个人卯足精神将手中子弹打光,随后又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就这样他们全部倒在了血泊中壮烈牺牲。

看着杨靖宇的尸身,日寇高层领导感到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位将军,在这种环境之下与他们周旋多年,于是便命人解剖了他的尸体。

可当打开胃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里面并没有大鱼大肉,只有一些干巴巴的草根以及棉花,丝毫没有其它食物的踪迹,由此可见杨靖宇已经断粮很久了,坚持战斗这么长时间完全凭借毅力。

除此之外经过详细检查,日寇还发现早在生前他身上就有多种疾病,譬如肝硬化、肺结核等,是一个虚弱的病人。

三、害死杨靖宇的真凶

其实东北抗联成立多年以来,内部陆陆续续出现过不少叛徒,他们出于各种目的选择投靠日军,其中直接害死杨靖宇的两个人分别叫程斌和张秀峰。

相比于其他叛徒来说,程斌是最受杨靖宇器重,也是抗联中军衔仅次于杨靖宇的那个,巅峰时期已经成为第1师师长。

当时是在1939年一次作战中,因为指挥失利程斌竟然被日寇活活抓住,经过严刑拷打后,实在支撑不住便背叛了联军,开始为日本人做事。

要知道作为联军中曾经的高官,程斌手中有非常多的重要情报,他利用这些捣毁了我军许多据点,甚至还多次切断补给,把杨靖宇步步逼入绝境。

至于张秀峰他是杨靖宇所收留的一个孤儿,多年以来一直被当成亲人对待。然而1940年被日军俘虏后,他同样选择投敌暴露出杨靖宇的位置,最终使得被围困。

其实总的来说抗联中的叛徒之所以选择背叛,主要因为两点,第一是日寇威逼利诱与抗联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简单粗暴如果肯合作那就天天山珍海味,如若不肯就折磨致死,这些人想要活命而且受够了抗联的苦日子,所以选择背叛。

第二是因为理想信念不坚定,很多人在加入联军初期就是奔着各种目的而来,自然经受不住太大的考验。

结语:

不管怎么说杨靖宇都为抗日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他身上那种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更是令后世之人赞叹不已。如果杨靖宇能坚持到最后,想必一生会有更大的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确山   叛徒   打光   东北地区   目的   日寇   我党   真凶   政委   联军   日军   战役   将军   部队   多年   身边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