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46年,遗体为何至今栩栩如生?当年用了何种方法?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御史流芳

编辑|御史流芳

«——【·前言·】——»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矗立着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

进入纪念堂后就能看到汉白玉的毛主席雕塑,以及汉白玉墙面上的17个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而进入瞻仰厅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全水晶打造的水晶棺,毛主席穿着灰色中山装,覆盖着共产党党旗安详的躺在里面,供后人瞻仰

不过按照常理来说,用金丝楠木做棺材能最大限度的保存遗体,可为什么最后却选择了水晶棺呢?

据说,这具水晶棺能抵御八级地震,并且能应对各种突发灾难,是真的吗?在当时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主席逝世·】——»

1976年9月9日,带领我们击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中央政府通过媒体及其他渠道向全国宣布了这一令人悲痛的消息。

当广播员悲伤而沉重的声音随着哀乐发出后,全国人民都不敢置信,他们无法相信伟大的领袖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毕竟在农村很多迷信的老人都把毛主席当做神灵一样崇拜,认为他永远不会离开。

可现在,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就萦绕在耳畔,很多人都痛哭流涕,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去接受

同时,在中央会议室里,也是一片沉重的气氛。

毛主席去世后,中共中央针对如何处理毛主席遗体的事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而毛主席生前就曾对遗体处理的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喜欢吃鱼,去世后应该把遗体火化,再把骨灰撒到江河湖海中喂鱼

他还要求人们告诉鱼儿,说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喜欢吃鱼,所以现在来赔罪了,鱼儿吃了就赶快长大去为人民服务

既然主席生前提出过这样的要求,那在处理后事时应该尊重主席的意见,只是全国人民得知毛主席去世后便纷纷向中央请求留下毛主席的遗体供后人瞻仰

«——【·建纪念堂保存遗体·】——»

在群众的哀求下,中央决定接受人民的意见,不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火化或下葬,而是修建纪念堂,保存遗体并对外开放以供人们参观

事情一经敲定便立刻组织会议,商议执行方案。

而建造纪念堂对我们来说不算难事,毕竟我国有数千年的建筑历史,建筑经验非常丰富,至于选址,在天安门、景山、香山三地徘徊后选定了天安门

施工队在接到任务后立马组织了施工人员开始纪念堂的建设工作,剩下的棺材选材和遗体保留问题成了最大的难关

对此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和各个领域的专家积极讨论。

会上有一位专家指出,做棺材最好的材料就是金丝楠木,不仅能防止遗体风化,还能常年不腐,并且迄今为止我国开发出的墓穴中,遗体保存较好的都是用金丝楠木所做的棺材

但这个方案一提出就被否决了,毕竟修建纪念堂就是为了能让全国人民都瞻仰主席的遗容,若是用金丝楠木,人们就看不到主席了,因此必须使用透明的材料

在一番激烈的商讨后,水晶成了不二之选。

问题又来了,我国自古就没有使用水晶棺的先例,我们对此毫无经验,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

放眼世界,也只有苏联使用过水晶棺来保存列宁、斯大林同志的遗体,这项技术也是苏联的最高机密,我们无法窥探

并且材料的选择与拼接、对遗体的防腐处理,甚至在天灾人祸中怎样将棺材保存下来也是一大难题

针对这些难题中央又一次召集多位专业人士展开会议,会议得出的结论是此项任务十分艰巨,一个单位的力量太薄弱,应该分工给多个单位进行攻克

最后中央决定将任务下发给北京的603、605、608厂共同完成。

«——【·攻克难关·】——»

608厂主要负责水晶棺的外部造型及内部照明等工作,选材问题则交给603和605厂

608厂接到任务后也陷入了困境,毕竟谁也没见过水晶棺,在这方面是一窍不通。

后来有人想起苏联曾赠送过一具水晶棺给中国,可在一番研究后发现这具棺材只能透视,密封性和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

与此同时,水晶的选材也成了难题,那时我国的优质水晶很少,外观也很小,要想给主席造一具水晶棺只能把小水晶融化,再拼接成大水晶

并且这项技术我国当时还未掌握,想要做出两米多长的水晶棺难如登天。

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一一解决。

先是选定了用江苏东海的水晶做原材料,东海的群众一听是要给毛主席做棺材,夜以继日的跑去山里找矿石

原材料的问题解决后剩下的就是制作,在经过多次方案协商与实践后,在一位老技工徐兆彩的改进下,我们攻克了熔炼技术

至于焊接则需要在2000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这时一位叫石维成的技工接下了这一任务。

他穿着防护服在滚烫的高温中焊接,期间不断有人往他身上倒水来降温,最终石维成成功焊接出符合标准的水晶板,其纯度高达99.9999%,这个记录迄今无人打破

水晶板造好后就按照梯形来拼接固定,以确保稳定的结构。

而最后的照明问题也很重要,必须保证是冷光源,还得具备光学整容功能,以保证人们在参观时看到的是仿佛在沉睡的主席

对此医学专家指出要想完整保存遗体就不能化妆,因为化妆品里的成分会对遗体造成伤害,这时就需要一套可以代替化妆的照明系统来保证主席的外貌

各地的专家也赶往北京对光照技术提出意见加以改进,再交由608厂生产,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套设备被制造出来了。

随后在标本上进行实验,光源照在标本上使得标本的面貌呈现出红润的光芒,像是睡着了,至此,水晶棺的制作暂时告一段落

领导们检查时又提出部分地方没有达到标准,需要继续改进,因此又继续返厂更新,造了四、五个都失败了,最终才造出毛主席如今的这具水晶棺

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极端环境测试,甚至连八级地震强度的试验也经历了

1977年5月4日,毛主席纪念堂竣工,8月17日,水晶棺送入纪念堂瞻仰厅,8月20日,毛主席遗体移入水晶棺中

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毛主席纪念堂面向大众开放,人们透过水晶棺看到了这位带领我们建立新中国的伟人正面色红润的躺在水晶棺中,好像只是睡着了

«——【·总结·】——»

岁月无情,水晶棺却保住了毛主席的容颜,能让他供后人瞻仰,而如今我们看到毛主席那沉静的面容,也会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更加明白先辈们的付出与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遗体   天安门   苏联   东海   楠木   纪念堂   栩栩如生   金丝   棺材   标本   北京   当年   主席   水晶   中央   我国   会议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