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特工娶了二婚女,暴露前留话:若我没回来,毛主席会管你吃穿

1942年的中秋节,圆月当空,却难免有些秋风瑟瑟。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

蒋林根心思重重地回到家里,看着操劳忙碌的妻子,他心中百味杂陈。

妻子已经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但是蒋林根却无法品尝,也无法同妻子孩子一同享受中秋佳节。

深呼吸,蒋林根还是决定向妻子坦白:“小梅,我有一件事瞒了你很久。其实,我并不叫蒋林根,我的工作也不是修收音机。”

这突如其来的话震惊住了张小梅,而蒋林根又握着她的手说:“我得离开了,你不要紧张。如果我没能回来的话,你就带着孩子去陕北,找毛主席,他会安排照顾你们。”

蒋林根真名是什么呢?他有着怎样的背景?又为何会结识远在天边的毛主席呢?

“木匠”

涂作潮,也就是蒋林根,出生在1903年,是湖南长沙人。

一开始,涂作潮的父母为他取名涂保生,是要菩萨保佑他平平安安地生长的意思。

在1924年的时候,涂保生从长沙来到上海,进入了恒丰纱厂做工。在这里,他结识了蔡和森的兄长蔡林蒸、林彪的兄长林育英。

经过这两人的推荐与介绍,涂保生顺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涂作潮”,意思是要掀起革命的浪潮。

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涂作潮还很年轻,年轻人的心里总是想要行侠仗义,总是敢于对世间的一切不公平亮剑。

正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也。

然而,涂作潮却忘记了自己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忘记了自己身在北洋军阀控制下的上海,忘记了北洋军阀对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恐惧。

在1925年5月19日,也就是顾正红烈士牺牲的第三天,涂作潮毅然地走上了上海街头,为顾正红烈士摇旗呐喊。

北洋政府对此十分恐惧。他们想要蒙住人民群众的眼睛,掩住人民群众的耳朵,捂住人民群众的嘴巴,唯有这样,中国才能继续是他们作威作福的广阔天地。

因此,他们怎能允许如顾正红、涂作潮这般的所谓“革命党人”或是“共产党人”替人民发声、替人民睁眼呢?

于是乎,就在涂作潮激情澎湃地讲话时,上海巡捕房出动了大量的警察,用棍子、枪、尖刀将附近聚集起来的群众赶走,光天化日之下无故逮捕了涂作潮。

而因为上海地区口音中很难分得清“涂”与“杜”,因此,也有人把涂作潮叫作“杜宝生”。

好不容易从巡捕房的监牢里面脱困,涂作潮心中对旧世界的怒火却不曾熄灭,反而是愈演愈烈。

还是那句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涂作潮在某天下班的时候,遇见了地痞流氓调戏厂里的女工。

涂作潮瞬间怒不可遏,救下女工,并且与那流氓扭打起来。在扭打之中,涂作潮情绪激动,开枪将流氓给打伤。

震天的枪声在寂静的傍晚响彻云霄,很快就吸引来了在附近巡逻的警察。

涂作潮本就在巡捕房内有档案,北洋政府对他的身份早就有所怀疑,如今涂作潮再次暴露自己,他的身份基本上可以得到确定了。

幸运的是,通过艰难的周转和斡旋,涂作潮最终再次从监牢之中逃离。

但是无可置疑的是,涂作潮的身份已然暴露,他已经不能够再继续待在上海。

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年轻党员有三种安排。

其一,尚未暴露且有一定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年轻同志会被安排进行地下工作;其二,身强力壮,有功夫底子或者有军事天赋的,会想办法被送到广州的黄埔军校进行学习;其三,身份完全暴露,且处境十分危险的同志会被送到苏联学习,也暂时避避风头。

留给涂作潮的显然只有最后一条路。

于是,在1925年的萧瑟十月里,涂作潮与另外十三名同志一起登上了从上海前往海参崴的运输船。

涂作潮摘下扣在头上的帽子,站在船头眺望无尽的大海。旁边的同志眼神迷茫,问:“我们还能回到中国吗?”

涂作潮坚定地回答:“能,我们一定能回到我们的家乡!”

同志又问:“那得是什么时候?”

涂作潮昂首挺胸、身姿高大:“不远的未来,中国需要我们的时候,革命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回来,就会让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同年11月15日,经过一个月的漫长旅途,涂作潮一行人终于到了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在东大的日子里,涂作潮没有一刻不思念着国内的革命进程,他发了疯似的学习俄语,或许,等他俄语精通的那一天,他就可以回国,把自己年轻的身体投入到中国的革命事业之中去。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时间继续流逝,涂作潮在东大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年。

1928年的六月,涂作潮被指定为代表参加了位于莫斯科近郊举行的中共六大,与会人员除了涂作潮之外,还有声名远扬的刘伯承、邓颖超、王明等人。

巧的是,涂作潮的座位就在邓颖超身旁,而涂作潮向来对周恩来夫妇十分仰慕,如今能有与邓颖超交流的机会,涂作潮自然没有放过,而他们之间的谈话也的确让涂作潮受益匪浅。

有趣的是,因为涂作潮最开始养活自己的工作就是做木工,周恩来在得知这一点后,拍着涂作潮的肩膀说:“你最开始做的是木工,也是我们工人的一种,我看我们以后就叫你木匠吧!”

这句话对周恩来来说当然只是一次对涂作潮的打趣,但是涂作潮却当了真,并且以后涂作潮的工作代号就取为了“木工”。

而通过周恩来,涂作潮的名字也传到了毛主席等党中央重要人物的耳朵中,他们也知道了有个叫做涂作潮的小伙子,代号是“木匠”。

在苏联的日子里,涂作潮并不只学俄语。

在同志和老师还有周总理等人的劝导下,涂作潮终于明白了,自己能来苏联学习是一个非常来之不易的几乎,自己要多学,学好了才能更多地帮助到中国的革命事业。

而除了一系列常规学习之外,涂作潮学的最多,成绩也最优异的就是机务事业,他完全有着成为一名优秀机务员的天赋。

但是当时的中国,实在太缺少人才,像涂作潮这样的优秀同志,绝对不可能只待在安全的后方当一个小小的机务员。

他必然会踏上地下工作的道路。

好在,涂作潮在他刚入党那段时间里,就已经在上海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积攒了非常多的经验。

1930年,根据党中央的命令,涂作潮在阔别五年之久后重新回到了上海,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祖国。

1930年的中国,国民大革命已然宣告失败,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政变的相继发生让中国共产党流了太多血。

好在,随着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长沙城郊的一束火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种子逐渐汇集在了井冈山,而后在江西等省开辟了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

就这样,在复杂的局面下,涂作潮以“木匠”的代号艰难地做了好几年的地下工作,有好几次都险些被发现。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局势又忽地紧张起来,涂作潮再次被党中央派往上海做地下工作。

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涂作潮干脆开了一家店,专门为人修理收音机这类的简单无线电产品。

而涂作潮选择这行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他在苏联的时候就经常学习装配、修理无线电产品,手艺好,与其他专门的生意人比起来也不遑多让,这样不容易被有心人发现,第二则是方便他装配、使用电台与上下线联系。

但是涂作潮很快就发现了自己身份的漏洞。

作为一个年至中年,有着不大不小家业的老板,竟然没有家室,没有孩子,有心人若是发现了这一点,很难不对涂作潮产生怀疑。

果不其然,在某次与其他生意人的牌局上,就有一名开米店的老板不经意地提起,若不是涂作潮巧妙周旋,恐怕真会沾上不小的麻烦。

此事之后,涂作潮就向潘汉年报告,表达了自己成家的必要性。

涂作潮向潘汉年提出:“我现在很需要一位妻子帮助我掩盖身份。而这位妻子必须得有孩子也能够生孩子,并且也不能识字。”

涂作潮对自己的妻子提出的要求其实很有道理。

前者有孩子、生孩子同样是为了加强对身份的掩护,暂且不提,后者为什么不能让妻子识字呢?

这是因为夫妻之间朝夕相处,难免会有发现涂作潮秘密的时候,若是妻子不识字、文化程度低些,在一定方面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这位妻子就是张小梅。

张小梅是上海纱厂的杂工,有着一个五岁的小孩,并且不识字,完美地适应了涂作潮的所有要求。

二人在介绍之下迅速地成婚,不久后张小梅为涂作潮诞下了一名孩子。

涂作潮一面做着地下工作,一面与妻子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五年后的1942年,涂作潮受到了李白电台的牵连,必须撤离。

而地下工作者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撤离的呢?无数同志的牺牲早已告诉了涂作潮一个道理,地下工作的危险有时比战场更甚。

于是,涂作潮将部分事实向妻子做了坦白,也为妻子孩子留好了退路。

这是一次告别,更是一次诀别,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王牌特工,涂作潮早已有了牺牲的觉悟,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依然对自己的妻子孩子有着莫大的牵挂。

地下工作难,危险程度也很高,其中的刀光剑影更甚于一线战场。

涂作潮的徒弟李白暴露被捕后,涂作潮也不得不选择撤离,撤离的道路并不是坦途,同样处处充斥着危险。

而张小梅也是一名伟大的女性。她虽然不晓得自己的丈夫到底在做什么,但是她选择相信自己的丈夫,她相信涂作潮的突然离开有他的道理。

在涂作潮突然离开后,张小梅迅速地变卖了店里的一应物品,收拾好东西,带着孩子们暂避到了妹妹张美珍家。

困难的年代里,张美珍的生活同样不宽裕,但是面对姐姐的求救,张美珍没有犹豫。

于是,大人小孩共六个人就挤在了一间小小的亭子里生活。

日占区严格的户籍制度之下,张小梅母子时刻处在被发现的危险中。

为了姐姐一家人能够成功落籍,少一些危险,张美珍给保长家做了免费的奶娘。

而她自己的女儿却只能每天吃一碗少得可怜的白粥,营养严重不良,最终不足一岁就夭折去世,令人悲哀惋惜。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涂作潮平安地到达了新四军驻地,并且在不久后将张小梅母子也接了过去,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

而他的徒弟李白,虽然被捕,但是因为涂作潮早已对他使用的电台进行了改装,旁人看来不过是一台收音机,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也最终得见天日。

遗憾的是,从日寇手中逃出生天的李白最终牺牲在了自己的同胞手中,而他正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形。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仅来源于一线战场的一次又一次大胜利,同样,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里,地下工作者和他们的亲人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如今的新中国不再是旧年代那般混乱、绝望,处处都是勃勃生机,处处都是希望与光明,这正是涂作潮等地下工作者隐姓埋名,在敌人之中穿梭游走的最大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巡捕房   党中央   周恩来   俄语   中国共产党   苏联   王牌   上海   中国   特工   妻子   地下   危险   同志   身份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