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有4不过、后代福气多”,过寿千万记住这几点,子女要慎重!

文案 | 不笑江湖

编辑 | 不笑江湖


前言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家是我们的根基

我们在家中茁壮成长,懂得了尊重长辈、传承家风等道理。

然后我们便通过“过寿”这一方式,向长辈表达出我们的尊重和敬意。

生日作为新的岁月的开端,长久以来都被看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的日子。

“过生日”与“过寿”看似相同,实际上却“天差地别”

俗话说:“寿有四不过,后代福气多”。

“过寿”并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对于“过寿”自古以来便有诸多的讲究。

那么究竟这“四不过”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父母健在不过寿

常言道:“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

由于古代的医疗技术不高,每逢生产,母亲都像是在“鬼门圈”里走了一遭似的。

虽然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医疗健康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不仅早已打破了古代人平均年龄短的问题,更是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但无论父母现在的年龄几何,作为子女,都不可在父母健在的时候为自己庆寿。

如果在父母健在时便为自己过寿,在礼数上讲,这是对父母的一种不敬

在一些人的眼中,如果父母健在,却为自己举办了“大寿”

不仅会抢走父母的“福气”,更是不配身为人子,甚至会沦落为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谈资。

儿女为他们自己过寿的事情,一旦传到了父母的耳中,很难想象,他们的父母该有多么心寒

儿女在父母健在时为自己过寿的行为,在很多古人的眼中便是:催着父母离开,有悖人伦的行为。

作为晚辈,子女本该守好他们的责任与义务,遵循他们的规矩与使命,来传扬自己的家风。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父母作为我们一直以来最坚实的依靠,长期以来将自己无数的心血都浇筑在了孩子身上

所以,在我们很多中华儿女的心中,父母的健康长寿便被我们放在了首位。

而过寿的一个重要意义便是,我们儿女为父母祈求健康顺遂、长命百岁

“过寿”除了对女儿有一定的限制之外,老人“过寿”的年纪也是大有讲究。

六十以下不过寿

《周礼》曾记载:“六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一百为上寿”。

六十一甲子,六十一轮回。从出生之日开始,到六十岁为止,这个人才算是在世间走了一遭。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六十就像是人生的分水岭,将一个人的人生划分开来,并为“六十”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我国古代,人们的平均年龄普遍不高,所以一旦活到了六十,便会被人称之为有福之人、长寿之人

六十也因此成了古人过寿的标准线,如果未到六十就擅自为自己过寿,可谓是犯了大忌。

不仅破坏了自己的“福气”,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被“折寿”,还会有损自己子孙后代的“福运”,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

虽然这种说法有待考究,甚至有一些荒谬,但六十以下过寿这一做法实属不妥。

即便六十以下不过寿的说法,放到现在也是有存在价值的。

如果我们现代的人,在六十岁之前便为自己过寿,很容易误导身边的人。

一方面可能会让人误解你的年龄,以为这次祝寿之后你便要退休了,使你损失很多的机会

另一方面,未过六十,自己的事业则一直都有蓬勃发展的可能,隆重的庆祝也会对你未来的生涯产生影响

在古人看来,过寿的最初意义便是为长辈祈求福祉,希望长辈可以长命百岁

如果强行打破这项长久以来的规矩,那便自然会被世人当做“另类”

除了人到六十才能过寿这个门槛之外,老人还有一个不应过寿的年龄。

九十以上不过寿

在传统观念看来,人如果能够活到九十岁,便会被世人称到享受了独特的“福气”

但人到九十,身体的各项机能早已弱化,甚至有部分人早已被疾病缠身,不如曾经那般硬朗。

这时的老人,早已经不起情绪上的大风大浪,本是欢庆的场面,一旦把握不好“过寿”的度,则很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对于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而言,他们之后所过得每一天都是十分宝贵的。

这时,给他们“过寿”,恰恰是在强调他们步入晚年的事实,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反而适当的忘记年龄的存在,才能够让他们更加愉快的度过接下来生命里的每一天。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

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而言更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明白帮老人办“寿宴”的初衷是想要感受家庭团聚、合家欢乐的幸福,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

但无论是古代的宴席,还是我们现代的寿宴,往往都是人员嘈杂、琐事繁多的,想要尽孝也并非只有这一种途径。

是否“过寿”,还是要从老人身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并遵循他们的意愿,只有他们开心了,子孙后代才能更好地享受老人带来的福气。

除了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能过寿之外,还有两个数字也是他们“闭口不谈”的存在。

七十三、八十四不过寿

俗话说:“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73岁和84岁是老人一生当中的两道坎,在经历时须格外注意”。

这种说法的由来与我国的“两大圣贤”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位是孔子,另一位则是孟子

据民间记载,我国古代的儒学圣人孔子享年73岁,孟子享年84岁

在很多传统的观念中,连他们两位这样的圣人都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更何况是我们呢。

所以,老人一旦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非但不能过寿,很多处于这两个年龄的老人,在被问到年纪时,也会刻意的避开这两个数字

在很多子女心中,自然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低调的帮助父母度过这两个坎。

总结

从传统文化到历史底蕴,从家风家规到人文习俗,自古以来我们便在“过寿”上有着许多的要求和禁忌。

我们理解并尊重这些传统习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断用我们现代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优化。

但,其实在老人的心里,无需子女给自己的这些仪式感,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子女能够经常陪伴在自己身边,和他们聊聊天,让他们不再那么孤独。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福气   孟子   子女   孔子   长寿   家风   传统文化   后代   长辈   俗话说   慎重   古人   儿女   说法   年龄   老人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