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红军的军队在长途行军中迷路,进入缅甸,结果如何?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红军的长征无疑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但同时,过程之艰巨、损失之惨重、条件之危急,在中国军事革命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红军的三大正面军离开根据地,踏上了长征。最终到达陕北后,三大主力方面军的主要损失高达十万。

红方面军出发时有八万六千人,到达陕北时只有七千多人。红四方面军带着八万多人大军离开,但最终到达陕北的只有三万多人。

红二方面军最为特殊,其特殊之处不仅仅在于士兵的损失。出发时至少有1.7万人,到达陕北时已超过1.2万人。此外,红军势力也是三大势力中成立最晚、经历最精彩的一支。

但尽管如此,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踏上长征进行战略转移的红二方面军,在一年的长征过程中,仍然遇到了重重困难和阻碍,打了无数场恶战。冲突。

即使在红二军长征中,也有一支部队溃散、损失。神奇的是,这支部队最终没有北上,而是南下进入缅甸,成为红军长征史上唯一一支越境的力量。



谁领导这股力量?迷失方向从何而来?为什么会越线,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红方面军第二军虽然组建最晚,但开始长征的时间也是最短的。但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红二方面军的前身红二方面军和红六方面军离开根据地的时间甚至比中央红军还要早。

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开始对洪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由于实力悬殊,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迁往湖南、湖北边境。此外,在数千公里的奋斗过程中,红军曾进入黔东南,在黔东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1934年7月,原隶属于刚果中央的红六军团按照党中央和中央革命委员会的命令,撤出湘赣革命根据地,开始开展游击运动。军委。 。湘中战事。

因此,在中空空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之前,红六军奉命离开根据地,逃离西征。当时,红六军团人数9000余人,在江西、湖南、贵州、广西四省战斗了81天,行程8000多里。在黔东,他成功与红军会合。



会议结束后,红三方面军恢复红二方面军称号,与红六方面军合并,开始协同作战。不久,红二、六军团返回湖南,并在湘、鄂、川、贵等地建立根据地。也就是说,当中港被迫放弃根据地踏上长征时,红二、六军团返回湖南,建立了湘、鄂、川、贵苏区。他们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兵力也大大增加,从交战时的八千多人,增加到了两万多人。

然而,当华中红军等南方革命根据地崩溃后,红二、红六军团孤军奋战,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建立根据地,军事实力基本恢复。

但尽管遭到敌人的重重围剿,红二军、六军最终还是被迫撤出根据地。 1935年11月19日,两个军团从桑植出发,成为最后一支踏上长征的儒家主力。

开始长征后,红二、红六军团利用兵力较小的优势,采取灵活的行军方式,开始异地作战。



比如,在乌蒙山区,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趁船转弯之机,采取了“掉头”战术。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穿越了乌蒙山脉1000公里,彻底迷惑了周围的国民党军队。 , 筋疲力尽的。

因此,红军尽管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和围剿,不但损失极少,而且收获颇丰。毛主席对此称赞道:

第二军、第六军在乌蒙山附近徘徊。别说敌人了,就连我们还没从里面出来,你们就已经把我们骗了!

但红二方面军追击者少的优势只涉及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确实,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怀有极大的敌意,会不择手段地消灭他们。

因此,红二军和红六军只剩下一万七千人了。虽然他们的兵力比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小得多,但蒋介石却竭尽全力调集兵力追击这支军队。



开始长征后,红二、六军团先南下湘中攻克新化,后转入湘南,从江南进入贵州,到达石阡地区。

1936年2月进入贵州后,红二、六军团还在贵州大方、毕节等地建立了苏维埃红区,并趁机增加了红军人数5000余人,极大地恢复了和发展政治权力。 。红二方面军的实力。

但很快,由于蒋介石的猛烈追击,红二、六军团离开了新成立的苏区,进入乌蒙山区,开始了数月的战斗。迷惑敌人追兵后,进入云南,穿过云南昭通、威宁之间的滇军防线,经宣威进入盘江南北地区。

随后,红二、六军团从盘县出发,从石鼓等地渡过金沙江,越过玉龙雪山,进入中甸,也就是现在著名的香格里拉旅游胜地。



在香格里拉,红二、六军团兵分两路,向西康挺进。目的是与已经抵达甘孜地区的红四方面军联手。

当时,红六军团被分配到右纵队,北上经过定襄、稻城等地区,最后在甲洼寺成功与红四方面军的第32军会合。

红二军团组成左翼纵队,5月初也经巴塘向加尔萨地区进军。巴塘区现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州西部。但红军长征时,巴塘称巴安郡,属西康行省。

由于西康省当时处于四川国民党军阀刘文辉的控制之下,蒋介石和川军也在此调集重兵追击红军。

当时,巴安是进入甘萨的必经之路。在左纵队唯一的道路上,国民党调集重兵驻守,试图伺机除掉红军。



不得不说,这个计划是非常残酷的。由于红二军团经过长途行军,十分疲惫,加上敌军寡不敌众,弹药匮乏,红军的部队对地势险要、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的巴坦嘎地区了解不多。于是,左纵队首领决定绕道巴安地区。

但由于对当地地形和周围情况缺乏了解,红军守军在合围过程中被敌人拦截。

为了救援这支被敌人包围的后方部队,红二军团不得不掉头进攻巴安解围。但战斗并未成功,因为敌军毫无准备,伺机而动,兵力绝对占优。

这一战,他们不仅没能攻下巴安区,还分散了大军的注意力。撤退过程中,由于位置不明,士兵混乱,部分士兵不仅没有从迷失的方向北上前往红四方面军,而是转向西南方向,最终在混乱中南下。我终于走到了中缅边境地区。



另外,南下中缅边境的该团先头师迷路,南渡独龙江,越过中缅边境,最后进入缅甸克钦邦的一个村庄。 。在一个山村里。

有趣的是,这支红军军进入缅甸后,在缅甸停留了一两天。

这支部队就是红二军团政治部巡视组,组长是曾敬凡。

当缅甸发现外国军队进入该地区并且存在语言障碍时,它也感到担忧。当时,缅甸还是英国的殖民地。然而,缅甸北部的英国人并不多,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当时驻扎在那里的缅军还是一支以缅甸人为主的地方军队。

当最终发现这支奇怪的军队就是迷失的中国军队时,缅甸表现得相当客气。失踪的红军不仅受到欢迎,还被喂饱并送回中国。



在缅甸休息一两天后,迷失的红军部队重新找回了正确的方向,开始快速北上。奋战数千公里,终于在白玉县追上了红二、六军部队。西康省.

由于与缅甸的接触,他们还从缅甸带来了用英文写的信息。最后,上尉曾敬凡将来自缅甸的英文照会交给时任红二军政治部主任甘思齐将军。甘思齐有留学经历,所以懂英语。

红军的一支军队在长征中最终迷路,越过缅甸边境,成功返回主力。这种神奇的团结体验在当时确实引起了轰动,并为许多人所知。不过,由于这支小部队出人意料地越境,所以对红方面军第2集团军的行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虽然体验很棒,但这个单位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曾敬藩率领这支红军军队出国,成为红军长征史上唯一一支出国的红军军队。长征到达陕北后,历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85旅政治部敌技术干事。冀中军区第五支队部部长、副政委,绥蒙军区第九团政委,辽宁军区第二军师副政委,辽南先进支队司令员、司令员东北独立师第12师师长,历任第四野战军、第49军、第157师师长等职。 1955年,曾敬藩晋升少将军衔,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之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缅甸   西康   红军   陕北   军队   革命根据地   方面军   纵队   贵州   湖南   根据地   兵力   军团   长途   部队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