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长津湖战报,斯大林看完当即下令:将36个师的装备交给志愿军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领导的“联合军”正式介入,他们拥有一系列先进装备,给朝鲜人民军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导致后者多次溃退。此时,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不得不向中苏两国请求援助。

然而,斯大林坚决拒绝直接援助朝鲜,这使中国感到非常担忧。毛泽东主席在这一关键时刻坚定地表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中国都会全力支援朝鲜。

中国志愿军随后进入朝鲜战场,他们在一场重要的战役中扭转了战局,最终迫使斯大林下令支援我军。

——【·惨烈的长津湖·】——»

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首次抵达朝鲜战场,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那一天,朝鲜的天空阴沉沉,寒风刺骨,但志愿军士兵的热情和战斗意志却是炽热的。装备简陋的他们迅速融入这片陌生的土地,准备应对强大的“美联军”。

志愿军士兵们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气势,他们不仅身体强健,还具备多样的战斗技能。在第一次遭遇战中,他们使用巧妙的战术,灵活机动,犹如神兵降临。他们的火力压制和火力掩护无可匹敌,将“美联军”的兵败如山倒,驱逐他们回撤。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志愿军士兵已经消灭或俘虏了15,000多名敌军,这场胜利让“美联军”试图在感恩节前占领朝鲜的计划化为泡影。

然后,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关键阶段。尽管面临极端恶劣的天气,志愿军士兵仍然坚定不移,他们的思维清晰,决策果断。毛泽东主席亲自向苏联斯大林发出电报,请求三个月内提供大量步兵武器和装备,以增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1950年11月25日,中国志愿军发起了第二次战役,他们用精湛的战术再次吸引了“美联军”的注意。然而,与此同时,志愿军也遭受了毁灭性的空中打击,这导致了重大伤亡。

尽管气温骤降,大雪纷飞,志愿军士兵仍然不屈不挠,他们的坚韧和拼搏精神让“美联军”陷入了困境。

12月5日,“美联军”接到了撤退命令,开始了紧急撤离。志愿军士兵不甘示弱,为了阻止“美联军”的撤退,他们毫不犹豫地化身为敢死队,使用炸药炸毁了水门桥的桥基。尽管他们的英勇努力,最终未能完全阻止“美联军”的撤退。

12月24日,美国陆战队的余部成功撤离,实现了他们“圣诞节前结束战斗”的目标。然而,这场胜利是如此昂贵,志愿军士兵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英勇作战,用鲜血和汗水书写了这段壮丽的历史,震惊了整个世界,包括苏联领袖斯大林在内。

——【·斯大林的顾虑·】——»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际,美国派遣“联合军”参与冲突,而苏联内部曾就是否支援朝鲜进行了深刻商讨,但最终,斯大林作出了拒绝的决定。

斯大林认为,刚刚结束二战的苏联迫切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贸然介入战事可能会重新卷入一场严重的冲突,对苏联国家恢复来说是不利的。

与此同时,在中国志愿军入朝之前,中国曾向苏联请求提供武器和装备的支援。当时,新成立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无法大规模生产大炮、坦克、飞机等大型军备。

然而,斯大林担心即使提供大规模支援,这些装备可能最终会落入美军手中,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因此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

然而,长津湖战役的战果令斯大林感到十分意外。他无法想象,装备远不及美军的中国志愿军竟然能够将美军的王牌师团逼至绝境。

斯大林开始后悔自己的决策,认为如果早些时候为志愿军提供武器和装备支援,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可能会更加辉煌。因此,斯大林立即下令向中国志愿军提供至少36个师的苏制装备。

一旦志愿军获得这些苏制装备,其火力水平大幅提高,每个军的火力水平甚至可以超过美军的一个师,总计达到了356门火炮,其中还包括了“喀秋莎”火箭炮等战场利器。拥有更强大火力的志愿军如虎添翼,最终粉碎了美军的胜利幻想,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世界格局·】——»

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是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意识形态阵营。尽管双方都力图避免直接冲突,但明争暗斗、相互对抗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时期被称为“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的冷战时期。

当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时,苏联内部也曾讨论是否派兵支援朝鲜,但最终斯大林否决了这一提议。斯大林认为,苏联刚刚走出二战,急需进行国内的恢复和休养,卷入新的冲突可能会再次将苏联陷入长期的战争泥潭。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朝鲜战争,使美国在朝鲜战场上陷入困境。美国在朝鲜战争中面临重大挑战,国内经济受到巨大冲击,民众对战争的态度产生了分歧,这使得美国的作战计划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种情况为社会主义阵营提供了一些发展的空间。

更令斯大林感到意外的是,中国志愿军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成功击退了被誉为“不可战胜”的美国陆军第一师,将整个联合国军逼退到三八线以南。

当时,志愿军士兵手中的武器还是二战时缴获的各式各样的战利品,品牌五花八门,弹药供应也经常面临问题。

此外,志愿军的兵种相对单一,没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援,地面部队也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等现代化装备,胜利主要依靠坚定的信念和灵活的战术。

长津湖战役成为了一次震撼人心的胜利,特别是当世界得知志愿军士兵在寒冷的雪地上执行任务时,宁可冻死也不愿后退,人们开始由衷地承认中国军人的无畏勇气。

这一胜利让全球都认识到“中国站了起来”,甚至一些反战的美国人也高呼“美国的传统理念和正义观被中国的大军摧毁了”

苏联对于这一胜利感到非常满意,特别是在看到长津湖战役的战报后,深受志愿军士兵的英勇精神所感动。

斯大林为了支援中国,下令在1951年3月之前提供36个师的全部装备,并额外增加了3000辆卡车,并调派苏联空军加入朝鲜战场。

然而,为了不破坏苏美冷战的平衡格局,斯大林要求参战的苏联空军必须穿着志愿军的制服,全程使用中文,甚至在飞机上喷涂“中国人民志愿空军”的标志。这一点虽然“美联军”知道,但双方都默契地选择不谈论,因为没有人愿意成为破坏冷战平衡的罪魁祸首。

此外,斯大林还通过威慑迫使美国放弃了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的计划。根据我国军事研究院的考证,美国曾多次计划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但由于苏联已经成功进行原子弹试验,并且拥有可达到美国本土的远程轰炸机,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美国担心苏联会卷入战争,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当时的世界各国都渴望和平。因此,美国最终没有实施使用核武器的计划。

所有这些决策都受到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杰出表现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津湖战役中的英勇表现,深深地触动了斯大林和国际社会。这段历史展示了中国在冷战时期的重要角色,以及中国志愿军的坚韧与勇气,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两年后,斯大林在莫斯科的晚宴上意外遇见了中国的彭老总。在一旁,斯大林端起酒杯,轻声对彭老总说:“我们的空军出动的有些晚了。”

然而,彭老总毫不犹豫地回应道:“总归熬过来了,你也有你的难处。”

中国志愿军的英勇事迹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们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捍卫了和平与正义,为了国家的安宁毫不退缩。长津湖的战役,是他们英勇斗志的象征,也是胜利的注脚。

在今天,我们要铭记你们的功绩,传承你们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坚定捍卫和平,维护正义。中国志愿军,你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一个更美好的国家而奋斗!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斯大林   志愿军   苏联   装备   朝鲜   战报   联军   美国   火力   英勇   冷战   空军   中国   战役   士兵   战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