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位省委书记吗?他就是拯救了最后一个人民公社的人

所有劳动力均由班组长分配,大多数公社社员依靠集体计划经济。记工分、分口粮、集中农业、统一分配收入……20世纪60、70年代人民公社时代的流行场景与中国其他地区截然不同。 ,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今天的周家庄仍然保留着几十年前“人民公社”的特征,仍然走“集体化道路”。周家庄现在的状况如何?

一,

周家庄地处冀中平原,隶属于河北省晋州市。从1952年成立第一个村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改制为联合村合作社,集体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周家庄现在虽然由公社改制为市,但合作社制度没有改变。

目前,周家庄市有户数4475户,人口1.3万人,耕地面积2.1万公顷。到2020年底,合作社集体公积金余额近6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4104元,超过晋州市人均收入。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工农业生产的投资全部由集体承担,但这个人均收入实际上是农民的纯收入。



长期以来,周家庄实行完善的“固定奖金”制度,避免其他人民公社遇到的“大锅饭”问题,让社员保持高昂的士气。他把劳动定额分为10类,解决了劳动生产监督问题。每个农场和每个流程都会有适当的工作负载。不存在所谓平均主义“大锅饭”问题。

周家庄合作社目前的集体生产主要分为农业和工业两部分。农业负责各个生产队,主要分为大田小麦和果园作物、梨树、葡萄等的生产。 2万多公顷耕地中,有7000至8000公顷种植小麦、玉米,其余大部分为菜园。田间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有播种机、收割机和各种农业机械。工业由市企业办公室管理,包括封面厂、印刷厂、建筑队、纸板厂等。每家公司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周家庄有一句口号,叫“不落下一个人,不让一家人受苦”。在周家庄,有一些富裕家庭,但也没有穷人。老百姓居住的房屋一般都是二层两百层。几平米的使用面积,虽然装修不豪华,但是住起来很舒服。

周家庄还依托集体经济优势,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老人、贫困人口、孤儿等实行补贴,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这里没有劳动力流动,集体经济为全体成员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保障。



周家庄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就像一列有自己的引擎的火车。虽然技术水平不高、速度不快,但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始终朝着实现中国农村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现在,当工业化和整体经济水平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时,周家庄的集体经济实践对我们解决市场经济中“三农”的严重问题有特殊的启示,对我们探索。切实提高乡村发展水平。重要的。

二,

作为较早的解放区,周家庄从1949年开始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951年组建第一个区级合作社,1956年组建由6个自然村组成的高级合作社,1958年组建人民公社。

说起周家庄市,有两个人不能错过。其中一位是原乡党委书记雷金河,另一位是原河北省委书记李二忠。

在周家庄,人们总喜欢说:周家庄乡是雷金河,华西村是吴仁宝,南街村是王宏斌,大寨村是郭凤莲。可以说,周旭现在的家庭已经被他打上了很深的烙印。

1921年,雷金河出生于周家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雷金河年轻时曾是冀中抗日人民自卫队成员,领导过周家庄村的抗日游击战、地道战和土改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雷金河出任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1952年,雷金河在周家庄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被视为河北省的先进典范。

在雷金河的带领下,周家庄开创了“做多少事,记多少分”的分配原则。按照这种管理方式,在工分制时代,周家庄群众的就业数量和收入都超过了其他公社。

1960年,我国很多农村经济困难,周家庄人却吃饱穿暖。集体花了11万元,架设了25英里的高压线,安装了变压器,让家家户户的电灯都能用上了。

1978年,雷金河发现社会对棉花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于是发出了“少种小麦,多种棉花”的口号,给周家绪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短短两年时间,就节省结余161万元。

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时,周家庄的集体经济已形成生产体系,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如芝麻般改善。因此,周家庄很多人提出,生产还是按照以前的管理模式进行,不需要分田到户。



为了统一思想,雷金河召开会员大会,讨论是否将耕地分到户。会上,各社区3055户代表在《不分户协议》上按手印,要求我们走集体化道路,维持人民公社制度。

看到群众意见统一,雷金河又担心家庭承包会破坏集体水利系统、副业和社会福利,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周家庄的集体生产制度应该保留。

三,

雷金河深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重大国策。如果要维持原来的集体生产制度,仅仅有成员的指纹是不够的。你需要得到上级的支持。第二天,他拿着这份写满了社区3055户手印的协议书,给了区区多位领导,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在当时的情况下,在很多领导看来,周家庄人民公社肯定是违背中央政策的。所以,雷金河虽然找了很多领导,却没有人敢站出来支持他。



无奈之下,雷金河只好来到石家庄,找到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省长的李二重同志,向李二重保证:“周家庄今年不能把分户分包出去吗?再来一次。”​​一年?如果有一年不如其他公社那么好,我们就分。”

李二忠是一位老革命家。他在河北工作时,曾亲自到周家庄调研过,所以对周家庄公社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看到雷金河找到他,提出保留公社的想法后,李二忠一针见血地问道:“你能保证周家庄保留公社制后,公社员的收入不受影响吗?全社会工农业生产增加吗?”

雷金河拍着胸口,让李二重放心:“即使周家庄公社明年不收小麦,每个公社社员仍然会收到500元600公斤小麦,这不是我的,粮食都在公社仓库里!”

经过深思熟虑,李尔一拍桌子,同意了雷金河的“试用一年”。就这样,周家庄人民公社得以保留。全国5.4万个人民公社,撤销53999个,周家庄公社成为“全国仅存的人民公社”!



对于做出这个决定时的想法,李二忠后来回忆说:“我们既然在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就必须允许我们有多种探索路径,同时也要尊重村民的自愿选择。”群众和区分。金县周家庄是公社所有,所有公社的灌溉、节水、机械耕作、福利待遇、学校教育等都是一体化的,拆了会很不利。金河的朋友来找我,保证每个人每年都会得到600公斤的口粮,一个人的年收入是500元,所以我说:“那你就不想保证家庭收入了!”

做出这个决定,也让李二忠面临着压力。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指责他“反对农村包产到户”,甚至有人进京“告状”,但李二忠仍然顶住压力,保留了周家庄人民公社集体化的唯一种子。

出于多方面考虑,周家庄公社与其他公社一样,由“周家庄公社”更名为“周家庄市”,但保留了原有的集体生产制度。公社确立的集体生产制度和集体主义思想也一直没有改变。因此,周家庄市也是全国唯一保持完全集体所有制的城市。

值得强调的是,雷金河在保持原有生产制度的同时,还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原有的生产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允许谁脱离集体,实行家庭承包或独立经营;允许谁脱离集体,实行家庭承包或独立经营;允许谁脱离集体,实行家庭承包或独立经营;允许谁脱离集体,实行家庭承包或独立经营;允许谁脱离集体,实行家庭承包或独立经营;允许谁脱离集体,实行家庭承包或独立经营;允许谁脱离集体,实行家庭承包或独立经营;允许谁脱离集体,实行家庭承包或独立经营。小麦集团、棉花集团、园林集团、工副业实行集团承包;根据市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学农业;大力发展集体企业等,既要在变化中求发展,又要在变化中求发展。

为了带领群众快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雷金河对自己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特立独行,不谋私利,不计较前恩怨怨,把自己的心连在一起。很多人的心都是真诚的。有一次,雷金河的姐夫从公社买了5000块砖,转让给公社外的人。因为这个公社的人买砖的价格是27元/千块,而其他公社的人买砖的价格是35元/千块;他由此赚了40元。雷金河得知后,立即要求妻子的妹妹退还少缴的钱,并在群众大会上宣布。

还有一次,十队的养猪场被取消后,一批檩条被拆除。队干部先拿了檩条,不等讲价就带回家了。雷金河让身为队长的妹夫将檩条归还。嫂子不明所以:“全队都指定了,你干嘛只追我一个人?”雷金河道:“只因为你是我兄弟!”姐夫归还檩条的那天,他们也悄悄归还了。带回来。

当时的情况,周家庄的一些人看到其他公社都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土地分到户了。老百姓怕他这么做会给周家庄带来麻烦,于是他找到雷金河,提出想留出一些土地来耕种。对于这些人,雷金河并没有用强制手段来强迫他们留在集体里。然而,他们制定了规则:任何人都可以离开集体并单独签订合同。



有趣的是,当时很少有家庭实行家庭承包。但干了两三年后,这户人家都意识到了问题:如果自己承包、单独打工,在农业生产上不仅会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不会。赚取大量丰厚的收入,因为他们可以不用水利制造和机器,让他们一起享受社会福利。于是,这些户在独自劳作了两年后,又找到了雷金河,将承包地重新交给了集体,全部归还给了城市集体。

四、

此后的40年里,周家庄人民公社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他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不断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社会企业,实现了规模种植和农业科技的生态发展,成为中国人。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建设道路的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经济方面:继续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大集体、小承包、精细化”模式发展优质高效承包农业;充分发挥联营优势,积极发展城镇企业和特色产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分工。对生产班组实行“三保一奖”责任制,对每个职工实行“定额管理”工作责任制。

从政治上来说,在生产队内部设立党支部,有利于扩大各生产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党的廉洁奉公、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把基层民主建设放在首位,严格坚持民主选举、村民话语权、监督权,始终提高村民社会福利。

文化方面:建立以劳动技能和军事、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内容为主的综合培训中心,提高村民素质。农民文化宫、烈士陵园、图书馆陈列馆、农民乐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家庄乡观光采摘园等开放,弘扬红色文化。

生态方面:彻底纠正村容村貌,改变脏乱差、拥挤不堪的环境。实施村容村貌、公共设施、环境治理等工程,规划农村住房、道路建设。 。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旅游,吸引更多游客,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方面: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设卫生院,解决缺医生、看病难、药贵等问题,落实城镇居民十二项福利保障。 。特别是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要把家庭供养和集体供养结合起来,以传统家庭养老为基础,集体养老为保障,社会保障为补充。

经过68年的艰苦奋斗,生活在这最后一个人民公社的人民通过劳动实现了公益,实现工农业总收入101123万元,纯收入24541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788万元。剩余公民总积累3819万元,年末人均现金分配23189元,人均纯收入18048元,集体总积累52291万元,高于平均水平等级。河北省乃至全国。

近年来,不少各国“学习团”甚至各国驻华使节都曾到周家庄考察。面对前来查看的人,雷金河总是说:“我不善言谈,你们可以去各个民宅看看、参观、吃饭。这样看来,比我知道的还要实用。 ”

各国使节读后一致认为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和现实意义。有的大使还喊道:周家庄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就像天堂一样。

作为保存“最后人的公社”的决策者,李二忠时刻惦记着周家庄,表现出关心和关心。他多次看望周家庄居民,不时为公社发展出谋划策。 2008年,李二重回到周家庄,目睹了周家庄人民的幸福生活后,高兴地为周家庄题词:“大家团结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社会富裕,个人富裕”。 ……”



2009年底,李二忠在武汉去世,享年96岁。周家庄任命了十几名代表,在新任书记雷宗奎的带领下,不远万里来到武汉看望老领导。

追悼会上,雷宗奎代表周家庄乡一万多人,在李二忠的灵魂前表达了哀悼:“老领导,走好!周家庄现已建设成为文明、民主、美丽、文明的城市。”幸福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68年的社会实践无可争议地证明,农业合作社集体经济比个体经营更有利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从而满足和增加社员的需求!

参考:

《尔重:送别老友雷金河》

《周家庄道路:在自己家乡实现保持尊严的城镇化》


以上内容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本文作者无意针对或提及任何实际国家、政治制度、组织、种族或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人民公社   冀中   檩条   生产合作社   省委书记   集体经济   社员   小麦   合作社   公社   集体   道路   独立   制度   家庭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