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超越中国吗? 事实上,印度至少在4个方面已经超越了中国

前言:印度与中国,一个起跑,却各自开出不同的局面。

我们常自视甚高,将印度视为脏乱差的落后国家,但事实上,印度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我国。

这无关国运兴衰,只是发展的不同方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不应存有幻想,要发挥务实精神,正视印度在某些领域的进步。

中印两国互有长短,我们应保持谦逊与理性,努力追赶,只有承认差距,才能激发进取心,走出更加光明的道路。

中国与印度的人口

2023年,随着印度人口规模逐渐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印两国在人口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巨大差异,这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

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危机,2022年,中国出现了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出生率持续下降。

这与中国多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无关系,自1979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我国的生育水平一直处于低位。

虽然现已全面二孩、三孩计划,但生育意愿仍不高,城镇化进程加速,许多年轻人不愿生育或难以兼顾工作与育儿,一些大城市的生育率甚至低于1。

人口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流失,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生产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将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此外,男多女少的性别比例失衡也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导致“剩男”问题。

面对人口危机,中国政府已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效果仍有待观察,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人力资本素质,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增强劳动力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即便人口减少,也能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与中国不同,印度正处于人口孕育高峰期,2022年,印度人口已达14.17亿,而我国当时只有14.12亿,2023年更是超过14.2亿,夺取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宝座。

但是,庞大的人口规模也给印度带来诸多问题,首先是温饱问题,印度的人均国土面积不断缩小,生活资源相对稀缺,许多人口仍面临温饱问题。

其次是就业问题,每年有近千万印度青年步入求职年龄,但提供的岗位有限,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再次是贫富差距,印度的贫困人口众多,收入分配不均扩大了社会矛盾。

整体来看,中印两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各有特点,我们需要在提高生育率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使增长的不仅仅是人口数量,还有人的素质。

只有这样,人口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累赘,中印人口问题对我们也有警示作用,需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握好人口与发展的平衡。

印度仿制药业如何青云直上成为“世界药厂”

1970年,印度政府做出一个伟大的决定——取消药品专利保护,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印度的医药产业,也让上亿穷人有钱买药治病。

印度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国家,据统计,全球14亿贫困人口中,印度就占了将近一半,由于生活环境恶劣,疾病极为常见。

而当时的药品市场被欧美企业垄断,价格高昂到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所以当时印度人平均寿命只有30岁,得了传染病基本只能等死。

当时印度的医疗条件极为落后,大多数穷人家中连最简单的医药箱都没有,一旦有人生病,往往是没有药可吃,只能任由病魔夺去生命。

1966年,时任总理英迪拉·甘地批评西方制药企业“在人的生与死之间谋取暴利”,4年后,她做出了划时代的决定——取消药品专利保护。

这意味着印度可以合法仿制任何药品,而不必支付高额专利费用。英迪拉·甘地认为,在一个良好秩序的世界中,医药发明应该是没有专利的,不应该在人的生与死之间谋取暴利。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印度本土的仿制药企业飞速发展,药品质量良好而价格低廉,直接挤垮了昂贵的进口药。

1984年发生的印度历史上最惨重的工业事故——博帕尔泄漏事故,更让印度获得了长达10年的仿制美国药品的特许权。

这场事故导致约60万人死亡,20万人残疾,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赔偿。

在印度政府施压下,该公司仅支付了4.7亿美元赔偿金,折合到每位受害者家庭只有几百美元,根本难以弥补生命损失,最终,美国政府同意印度可以仿制美国药品长达10年之久。

凭借政府支持、丰富药材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印度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大仿制药生产国和出口国。

它被称为“世界药厂”,每年输出的仿制药远销全球各地,当今印度已经拥有600多家药品出口企业,其药品出口额是中国的两倍,占全球约20%。

印度本土的各大制药巨头如西普拉、鲁滨等也在全球享有盛誉,虽然印度的这种做法遭到西方国家的强烈抗议和批评,但它拯救了千万穷人的生命。

正如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所说:“我不在乎专利权,我只在乎人类生命。”

印度仿制药业的发展,体现了这个发展中大国以人民生命健康为先的宝贵精神,如今,印度已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医疗保健的重要支柱,其低价优质的仿制药拯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百姓的生命。

中国与印度电影业的发展比较

印度电影业在海外市场表现抢眼,中国电影业则面临“走出去”的困境,这其中有许多原因,我们可以找到启示,也不能妄自菲薄。

印度电影业创作比较大胆,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印度电影管制不如中国严格,导演可以挖掘更深层次的主题,这些电影往往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是一部反映印度教育体制问题的电影,它讽刺了印度考试制度的荒谬性,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同情,也揭露了印度贫富差距和种姓歧视的社会问题。

这部电影在印度掀起了轰动,也在海外获得了广泛认同,中国电影业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很难创作这类反映时弊的作品。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也在尝试拍摄更贴近普通人生活的电影,例如反映社会实际问题的《我不是药神》以及小成品大制作的电影《多彩人生》等,这些电影也受到了观众欢迎,但整体来说,中国商业电影还是更看重娱乐性和制作效果。

在情感的表达上,印度电影业更能打动海外观众,比如《摔跤吧!爸爸》讲述的就是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的故事,这类主题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心灵。

我国电影在这方面相对欠缺,更看重视觉效果,虽然我国电影中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也在不断进步,例如《我和我的父辈》中对不同时代父子关系的细致描述,以及《少年的你》对青春期女生心理的探索,这些电影都展现了中国电影在情感表达上的进步。

但主流商业片中这类电影还比较少见,更多的是运用戏剧化的故事模式,如果中国电影能在情感表达上有更多突破,也许会更容易打动海外观众。

印度电影业与好莱坞电影的竞争不像中国电影业那么直接,我国电影要面对来势汹汹的好莱坞大片,这也对其国际化进程形成压力。

好莱坞电影拥有先进的制作技术和全球化的营销网络,这是中国电影业需要赶超的短板,然而印度电影业可以与好莱坞并存,找到自己的定位。

中国电影业也应该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实力,而不是简单地抵制好莱坞电影,如果中国电影制作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找到区别于好莱坞的风格和视角,就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业完全没有优势,近年来我国电影制作水平明显提高,有许多佳作问鼎各大电影节。

我国电影业完全有实力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当前面临的问题,更多是如何找到切合海外观众口味的创作方向。

这需要电影工作者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在繁荣电影事业的同时,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未来中印电影业交流应该加强,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电影艺术的高度和影响力。

印度火星探测器

是的,你没看错,阿三哥曾在太空探测上领先于我国的技术发展,在太空探测方面,印度较早实现自主研发火星探测器。

2014年,印度成功发射首位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进入火星轨道,该探测器造价低廉,仅7400万美元,却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之后第四个实现火星探测的国家,也是第一个登陆火星的亚洲国家。

“曼加里安号”不仅进入火星轨道,还对火星大气层、矿物成分等进行了初步探测,获得了一定科研成果。

相比之下,我国的首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要到2021年才实现火星软着陆并对火星进行全面探测,时隔“曼加里安号”7年之久。

“天问一号”搭载多种科学检测负荷,对火星地质特征、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科学探测,获得大量原创性科学数据,尽管晚于印度7年,但“天问一号”的科研成果丰富程度已远超“曼加里安号”。

在月球探测方面,印度至今未实现过载人登月或软着陆,而中国早在2013年就实现“嫦娥三号”月球车成功软着陆并巡视月球表面。

2020年,中国“嫦娥五号”再次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也完胜印度,早在2003年就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尽管印度较早实现火星轨道探测,但从航天工程技术难度和科研成果丰富性来看,中国航天实力已远超印度,在月球探测、载人航天等方面更是遥遥领先。

笔者认为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和新兴经济体,在某些方面有可借鉴之处,但国情不同,不能简单比较。

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发展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印度   甘地   加里   中国   火星   美国   探测器   月球   事实上   观众   人口   药品   生命   我国   电影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