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静悄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此篇文章为今日头条首发文章,其他账号如出现相同文章,均为搬运

导语:

岛上人“每逢大事有静气”的奇怪特质

在岛上,当全世界都提心吊胆,为“岛”捏把汗的时候,岛上的人却出奇地安静。这奇怪的特质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哲人,能做到“每逢大事有静气”,而是因为他们对政治现实已经疲倦了,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出现了模糊。实际上,这是一种神经错乱。


大的事件出现,当事方一点不关心,这是一种反常现象。这种特质正是历史的产物,由日本殖民者的残酷统治和国民党的无能所塑造。本文将带您回顾历史,揭示这一特质的深层原因。

刘永福不得不从海上退回厦门

清朝在朝鲜、辽东半岛、黄海等地区被日本人打得溃不成军,而台湾岛上的人却懵然不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对自己下一步将要遭受的命运毫不知情。当清朝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后,日本军舰来到岛上接收,台湾人懵逼不已,不明白为什么败仗会导致自己的出卖。


1895年6月1日,日本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与大清特使李经芳在基隆外海进行了对“台岛”的“交接”。从那时开始,屠夫桦山资纪开始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台湾岛上的反抗一开始是壮烈激烈的,但最终力量悬殊,刘永福率领岛上军民退回厦门。

儿玉源太郎巩固殖民统治

儿玉源太郎是第三任“总督”,他曾是战争狂人,在日俄战争中指挥过日军,最擅长的是“人海战术”。然而,这一次他遇到了沙俄装备的马克沁机枪,日军士兵纷纷倒下。


儿玉源太郎的两个儿子也在战斗中丧生。尽管如此,他还是被派往台湾担任“总督”。他甚至提出将台湾卖掉的想法,但受到反对。儿玉源太郎认为台湾是个麻烦,他不明白为什么日本要保留这个小岛。然而,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认同。

抗日三猛壮烈消失

台湾岛上的抗日力量最著名的是“抗日三猛”——北部的简大狮、中部的柯铁虎、南部的林少猫。他们都是被儿玉源太郎镇压杀害的。简大狮、柯铁虎、林少猫分别代表了台湾各地的抗日力量,他们的牺牲使岛上的反抗逐渐衰弱。


日本人采取残酷手段剿灭反抗,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导致数万台湾人丧命。这些残酷政策带来了恐怖氛围,岛上人民的反抗活动也变得困难。

日本人的“同化”策略

二战结束后,台湾被国民党“光复”,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压榨岛上人民的行为让岛民们感到痛恨。国民党政府对台湾的经济掠夺使岛民陷入困境,最终爆发了“二二八”事件。事件平息后,岛上人民变得“佛系”,只关心自己的小幸福。


这种心态的背后,是岛上人对政治现实的疲惫和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混乱。

无能的国民党让岛上人“认知错乱”

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加剧了岛上人民的“认知错乱”。国民党政府盘剥岛民的利益,导致岛民不满,而政府内部的腐败也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岛上人民由最初的欢迎国民党到后来的痛恨,最终爆发“二二八”事件。这事件改变了岛上人民的态度,他们变得“佛系”,只追求小幸福,不再关心政治现实。


日本人

导语:

每当大事发生,台湾的居民似乎都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冷静从容的特质。这种奇怪的现象并非源于超人的心理能力,而是在历史的沉淀和政治的错综复杂中形成的。本文将深入探讨台湾的这一独特特质,并揭示它的深刻历史背景以及与日本殖民统治和国民党政权的关系。

台湾,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相对特殊的岛屿,一直扮演着东亚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块土地经历了许多变迁,而其居民却以“每逢大事有静气”的特质而著称。


首先,让我们回到20世纪末期,当时的台湾正处于清朝统治下,而清朝则在朝鲜、辽东半岛和黄海等地与日本的战争中屡次败退。而就在这个时候,台湾的人民却似乎置身事外,继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毫不担忧,因为当时的政治局势并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然而,一场巨变即将到来。

1895年6月1日,日本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与大清特使李经芳在基隆外海进行了“台岛”的“交接”。


从此,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而台湾人民对此一无所知。随着桦山资纪的上任,殖民统治开始,台湾岛上的抗日运动如火如荼。刘永福率领着岛上的军民誓死与日军抗争,但面对力量悬殊,最终被迫从海上退回厦门。数月内,大约7700名台湾人不幸丧生,岛上的民众陷入了深深的苦痛之中。

儿玉源太郎接任“台湾总督”后,采取了残酷的统治手段,其中包括引入“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导致数万台湾人丧命。


他的政策在岛上制造了恐怖氛围,令反抗活动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儿玉源太郎的统治对岛上的反抗力量造成了巨大打击,特别是“抗日三猛”之一的简大狮、柯铁虎和林少猫相继壮烈牺牲。这三位英勇的抗日斗士在不同地区坚决反抗日本统治,但最终都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殖民者采取了“同化”策略,试图改变台湾居民的习惯和文化,以使他们成为“完全之日本臣民”。


这项政策包括强制推行日语教育、改变习俗和宗教信仰,以及改取日本名字等。在日本殖民者的影响下,台湾的居民逐渐接受了日本化的改造。

二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光复台湾,然而,他们的统治也并未给岛上的居民带来真正的改变。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对岛民利益的剥夺引发了岛上民众的不满,最终爆发了“二二八”事件。平息事件后,岛上的人民变得冷漠,不再关心政治,只追求个人的“小确幸”。


最近的“围岛演训”再次将台湾置于国际舞台上的聚光灯下。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威胁,台湾的居民似乎仍然保持冷静和从容。然而,这种冷漠背后隐藏着历史的沉重包袱,以及与日本殖民统治和国民党政权的复杂关系。

总结:

台湾的“每逢大事有静气”的奇怪特质源自历史的深刻背景,包括日本殖民统治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这种特质在岛上的居民中形成,尽管在重大事件面前表现出冷漠,但却反映了台湾历史上的苦难和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辽东半岛   岛上   岛民   殖民者   台湾   日本人   日本   台湾人   国民党   特质   沉默   居民   殖民统治   政治   事件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