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张学良:我的钱是不会捐给中国的,6亿美金资产全部捐献

“我的钱是不会捐给中国的。”101岁的张学良在晚年的时候将自己高达6亿美金的资产全部捐献给了哥伦比亚大学,由此可以看出,他得是多么无情的人。

 

张学良出生在一个军阀家庭,他的父亲张作霖,在东北的实力可不容小觑。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张学良,学富五车,腰缠万贯,这些词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张学良先后到日本和美国进行留学学习,接触到了更加多元的外国文化,也为他在能够在军队管理方面实现创新提供了基础。

 

然而,还没等到张学良享受好这种奢靡的生活,张作霖就去世了。父亲的离开对张学良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身为长子,他必须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主持大局。

 

在东北,张作霖的名号是响当当的,张学良深知不能把父亲的名声毁在自己的手里。为了更好地管理队伍,张学良开始钻研军事战略和指挥技术,不断提高自己运筹帷幄的能力。在不断努力下,张学良逐渐撑起了东北军统帅的职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危机四伏。面对严峻的局势,张学良顶着很大的行动压力,打还是不打,至于要走哪一步,民众都在时时刻刻盯着他的动向。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张学良还是决定执行不抵抗政策。

 

对此,张学良的看法是,战争只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无端的牺牲和破坏,这种看似退缩的道路才能保证黎民的安全,避免无意义的流血。此外,他坚信和平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但是,张学良退缩的举动引发了国人的非议,正因为张学良的不抵抗,才导致了东北地区沦陷,才给黎民百姓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张学良低估了日军的侵略野心,他口中所谓的和平之道,在日军眼里刚好是占领全中国的一个台阶。

 

可是到了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突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事件一出,国人对张学良的评价产生了巨大的反转,甚至还有人称他为“民族英雄”。可也正是这次政变,使得张学良今后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软禁中度过。

 

“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可不打算放过张学良,便将他直接囚禁。直到1990年,张学良才全面恢复人身自由。之后,他便前往美国夏威夷定居,直至2001年逝世。

 

但是世人对于他的遗产分配产生了很大的疑问。在临终前,张学良郑重宣布,他会把自己6亿美金的资产全部捐献给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

 

至于如何分配财产,对于张学良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他深陷国共两党的斗争中,把资产留给哪一方都会对国家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张学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把资产留给了学校,用做人才培养的教育资金。

 

只是紧接着就会出现下一个问题,要把资产留给国内的学校还是捐给国外的学校?思前想后,张学良决定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便把资金留给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等学府。

 

可是要具体到哪所大学呢?经过调查研究后,张学良发现自己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非常具有这个资格。张学良去世后,如他所说的一样,他的所有遗产全部捐赠给了哥伦比亚大学。

 

对于张学良的这个决定,国人再次产生了的质疑。有人称,放着国内的学校不管,转身去建设国外的学校,这种行为与叛徒有什么区别?只是细想之后发现,张学良的这个决定也不无道理。

 

如果国内人才能够前往芝加哥大学求学,在获得一定的国际思维之后再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或许,这也是张学良当时考量的一点。

 

张学良的立场非常特殊,在审视他的行为时,应该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予以解释。关于他的巨额财产,其实我们应该多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设身处地地去处理这份资产,能不能做到像他那样从多个层面思考。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勇气直接放弃这高达6亿美金的资产,没有留给子女,而是选择捐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芝加哥大学   西安事变   美金   东北地区   哥伦比亚   资产   美国   日军   蒋介石   中国   人称   国人   父亲   学校   国内   大学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